黄靖宇+蒋悦宁
摘要:作为一名即将开展事业的大学生,心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本领恐慌”,回顾这四年的大学生涯,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用事业最令我向往的一项本领便是“写文章”。文章应该说是除了语言交流之外最能表达自我内心的一种手段,從古代开始的“上书进谏”到如今的“工作报告”无不是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由此写的一篇好文章往往会得到非常可观的“印象分”。
关键词:气势;文章;思考;志向;实践;学习
然而,写与会写往往有着天差地别,感受也会不尽相同,一种是为了应对差事而挖空心思挤出那些干巴巴的文字来应景,这种写法简直是一种遭罪;而另一种则是真正跟随自己的内心一气呵成,犹如恢宏瀑布一泄而下,十分痛快。不仅作者感受截然不容,对于读者面对前者往往是味同嚼蜡毫无感觉,而后者往往会引起共鸣启发思考。同是文章,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别,主要是文章有无灵魂,文章有无气势。文章有“势”则如滚滚江水势不可挡;文章无“势”则如雨后泥土松软无力。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来写一篇好文章呢,就我个人观点在于一下三个方面:
一是要有理想志向。男儿胸怀大志,行文时要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融入其中,为文章注入血脉,让思想外化于“文”,做到将文章变成一种呼喊出内心声音的喇叭筒,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诸葛亮《出师表》中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表达了一代智谋的坚定信仰与崇高人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与人民的伟大情怀;屈原的《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高度反映了作者坚持高洁品行,纵死无悔的忠贞。回顾历史,无数的热血男儿将一身志向凝练于笔下流传至今,影响着历代国人。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如若想要像贤者们一样写出带有灵魂与气势的佳作,首先一定要有坚定的人生信仰。当你的气势与志向填满你的思想,文章自然行云流水,充满令人共鸣的正能量。即将步入社会,我们应当多与内心里的自己交流,自己的理想信仰是否坚定?自己的初衷目标是否如一?自己是否在所做的事情上尽心尽力?吾日三省吾身,则理想志向的船舶将永不迷航。
二是要勤想多思。“势”要多蓄而后发,所以日常的积累与养成就尤为重要。一篇好的文章从来都不是提笔就写,一蹴而就的,他需要我们冷静下来多思考、多分析,将思想化作水滴,慢慢积累起来,直至蓄满之后倾盆而出,则会使文章更显睿智和深刻。想要写出有价值、有意义的文章,关键还是要了解当前真正需要写的内容是什么,只有精确“诊脉”,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如若对真正的问题理解不够,只会虚于浮表,没有思想,只能按着边边框框生搬硬套,写着那些没营养的鸡肋,既花费了自己的时间于精力,又得不到想要的效果与肯定,到头来本应是个得到赏识的机会就变成了一个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所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善用一双发现的眼睛以及乐于思考的头脑,让问题始终充盈心间,不解决不罢休。有了这种归零意识,在生活中多积累,多沉淀,加上思考与研究,在时机成熟时提炼成文,则定会写出有内涵,有气势的优质文章。
三是要积极实践。常言道“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的往往比书本上的跟多,如若只是埋头苦读,将理论与实践分离开来,则就变成了纸上谈兵,成了毫无分辨能力的“电脑”,只会死记忆而不活会运用。苏辙在《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指出想要写出好文章的重要方法就是增加自身阅历和理解。例如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个小学时期便辍学回家的放牛娃,经历了社会中最底层的生活,品尝过更多的生活的滋味,体会也就更加深刻彻底,凭着其对生活的准确拿捏,写出了一篇篇佳作,最终荣获文学最高奖项。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想要了解生活最直接的方法便是参与到社会中的各种活动中去。在生活中尝遍面对困难却无可奈何的酸楚,收获成功而渴望分享的甜蜜,为了梦想而卧薪尝胆的苦涩,面对质疑而遭受批评的辛辣,明白什么是奉献、什么事责任、什么是动力,当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地时候,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全部注入到自己所要写的文章时,那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引起读者的共鸣。如若脱离实际,则成了不折不扣的“假、大、空”,不如不写。
写出一篇有气势的文章,不仅要关注以上自身方面的三个问题,对于外在我们也要通过多读好的文章来提升自己,常言道“文无第一”、“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在修炼“内功”的同时也要多向别人学习“招式”,看看别人的写作技巧,先通过模仿,再结合自身风格与内容融汇贯通,最后形成属于自身的一套秘诀,如此便会持续进步,在今后的行文中更加得心应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