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话“时”的语法功能及其语法化

2017-07-06 19:51陶罗琪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佛经语法化

摘 要:衡阳话中的“时”兼具实词用法和助词用法,其语法功能包括充当时间名词、假设标记、话题标记和停顿等。通过语义虚化和重新分析,“时”的语法化程度不断加深,这在历朝佛经、佛典和其他典籍中都能找到映照。

关键词:衡阳方言 时 语法化 佛经

“时”与一般名词在语法特点上不同,与时间名词也相异。“时”在不同历史时期以及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也有不同的用法,由时间名词转化为表时间的后置词,又进一步语法化为复句关联的标志。“时”的语法化是一个由章法到句法的变化。

从衡阳方言“时”的分布情况来看,“时”表现出不同于普通名词的特点。衡阳话中的“时”不能单独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其前不但不能加数量词,而且不能有用结构助词“的”连接的定语。事实上,衡阳话“时”是一个粘着性很强的词,可以附着在各种成分后承担不同的语法功能。衡阳方言中的“时”可以附着在名词性成分后构成“NP时”结构,如“今日时”“我时”“月光时”等,也可以附着在动词性成分后构成“VP时”结构,如“吃饭时”“洗澡时”“走时”等,承担不同的语法功能。由于衡阳话中“时”相同的形式可以承担不同语法功能,因而,本文从语法功能出发,分析“时”的用法及其分布,而这些不同的功能用法也显示出“时”的语法化痕迹,从历代佛经和其他贴近时代的语言材料可以找出其演化轨迹。

一、语法功能

“是[s?11]”是一个已经虚化到没有丝毫实在意义的纯粹的助词(李永明,1986:451),在《安仁方言》里面写成“嘶”(陈满华,1995:183)。事实上,在衡阳话句子中表示停顿,表示句段的承接和假设的,是语法化了的“时”,“是”和“嘶”是在没有找到本字的情况下利用同声或谐声记录的结果。衡阳话的语助词“时”在句法功能和分布上都相当丰富,既可以充当附着在动词后形成“VP时”表示时间点的时间名词,也可以充当表示假设关系的复句标志词,还能附着在动词或名词之后,构成“NP时”,和“VP时”在句中起停顿作用。

(一)时间名词

衡阳话语助词“时”可以充当实词,在动词成分后表示时间点,相当于“的时候”。如:

(1)我听到有鸟叫,一望时,□[xa213]①飞走哒。(我听到有鸟叫,一看时,全部都飞走了。)

(2)莫耍手机哒,等你困眼闭时,都要天光哒。(不要再玩手机了,等你睡觉的时候都要天亮了。)

(3)讲起箇隻鸟时,其就伤心。(讲到这只鸟时,他就很伤心。)

与普通话的“时”不同的是,衡阳话“时”通常情况下都带有不愿意让它出现的结果却偏偏出现了的含义。但是,现在“时”的使用越来越倾向于表示惊讶,在积极和消极的情况中都能使用,而不仅仅用在不希望的状况中。只不过表积极义的“时”较为少用,多流行于青少年群体,可视作受共同语影响而产生的语法变异。例如:

(4)我冇想到你邻②今日会得我祝寿,一打开门时,你们□[xa11]准备哒礼物得我。(我没想到你们今天会给我祝寿,打开门时,你们全部都准备了礼物给我。)

(二)复句标记

衡阳话中的语助词“时”可以作为假设复句的标记,构成“VP1时,VP2”结构,相当于“VP1的话,VP2”。这种结构可以加上关联词“要是……就……”,构成“要是VP1时,VP2”结构。如:

(5)你不走时,我打脱你箇脚。(你不走的话,我就打断你的腿。)

(6)其不听话时,你就买两隻把戏哄起其。(他不聽话的话,你就买两个小玩意哄他。)

(7)我耍滑时,你就去老师那里告状。(我耍滑头的话,你就去老师那儿告状。)

(8)其吃油菜时,你就把其赶开。(它吃油菜的话,你就把它赶走。)

在“VP1时,VP2”结构中,“VP2”可以不出现,让“VP1时”单独成句。这种情况通常表示结果的显而易见或避而不讲,让听话人自己揣测或决断,带有威胁或恐吓的意味。

(9)你拔脱我屋箇芝麻杆子时。(你敢拔掉我家芝麻杆子的话。)

(10)其敢走我屋来时。(他/她敢到我家来的话。)

(11)箇栋屋打过③哒时。(这栋房子倒了的话。)

(12)我箇钱少隻毫子时。(我的钱少个硬币的话。)

由例(9)~(12)可以看到,在假设条件下省去结果句,都用于消极的、负面的、说话人不希望发生的情况,不需要也没有必要补全。例(12)中,如果补全的话,可以是“我箇钱少隻毫子时,你等下子就会有餐死箇打。(我的钱少个硬币的话,你待会就会挨一顿死打。)”这带有威胁、恐吓意味。

“VP1时,VP2”也可以添加关联词“要是……就”“如果……就”构成“要是VP1时,VP2”“如果VP1时,VP2”结构。这种结构意义等同于“VP1时,VP2”,结果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但更显书生气,更常用于受教育的中青年群体,老年群体则很少使用。例如:

(13)要是你一天不耍电脑时,我就给得你100块钱。(要是你一天不玩电脑的话,我就给你100块钱。)

(14)要是雨把谷打湿时,谷就会长芽长起。(要是雨把谷打湿的话,谷就会长芽。)

(15)如果你得其打一餐时,你箇命怕要去起一半。(如果得让他打一顿的话,你的命怕要送去了一半。)

(16)如果我中哒500万时,我就请你吃大餐。(如果我中了500万的话,我就请你吃大餐。)

当“时”[s?11]变读成阴平“时”[s?55]的时候,可以跟在否定词“不”后表示让步。例如:

(17)不时你吗敢走其屋去耍啦。(不然你怎么敢去他/她家玩。)

(三)话题标记

衡阳话助词“时”可以附着在名词性成分后充当话题标记构成“NP+时”结构,而普通话没有这种用法。事实上,在古汉语中也没有发现这种用例。因而,衡阳话语助词“时”的话题标记作用需要注意。

(18)你隻鸡时,专门走我箇园子里啄菜叶子吃。(你的鸡呀,经常到我家菜园里啄菜叶吃。)

(19)我屋娘时,天天喜欢谈闲事。(我娘呢,天天喜欢管闲事。)

(20)箇隻鸭时,看到食都不晓得呷。(这只鸭呢,看见食物都不知道吃。)

(21)其箇书包时,总是箇邋里邋遢冇得样子。(他的书包啊,总是邋里邋遢不成样子。)

衡阳话语助词“时”在充当话题标记时已经不表时间和假设,意义已经相当虚化,可以省去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单纯起到提示话题内容的作用。“时”的话题标记功能在赣语和湘语等其他方言点也有表现。以邻近衡阳市的赣语区安仁方言为例:

(22)牛肉时④,毋好烤起喫。(牛肉呢,不要烤着吃。)

(23)佢时,晏下几就回来哒。(他呢,待会儿就回来了。)

(24)水车子时,用不得几下哒。(水车子呢,用不了几回了。)

同样,湘方言中这种情况也大量存在,以邵阳方言为例:

(25)蛇时,在茶馆壁头爬。(蛇呢,在茶馆墙壁上爬。)

(26)蔑片时,不要细竹做咯。(竹篾呢,不要小竹子做的。)

(27)箇匝妹子时,连不懂事。(这个女孩呢,一点也不懂事。)

可以看到,语助词“时”充当话题标记的现象在赣语、湘语中非常普遍,還没有吴方言中相关现象的报告,徽语和江淮官话中也还有待考察。(邵宜,2010)

(四)承接

衡阳话的语助词“时”还可以放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起到承接的作用,可以省略,且删去“时”不影响句意的表达。如:

(28)看其那匆匆忙忙的样时,肯定又不记得带吗咯东西哒。(看他那匆匆忙忙的样子,肯定又不记得带什么东西了。)

(29)你看那隻红箇时,还是活箇。(你看那个红的,还是活的。)

(30)箇隻池子里箇水寡绿时,肯定不干净。(这个池子里的水很绿,肯定不干净。)

(31)其呷顿饭时,都不得安分。(他/她吃顿饭都不安分。)

例(28)~(31)中的“时”单纯起到舒缓语气的停顿作用,对句意的表达并无影响。但如果省去“时”,话语会显得不流畅。

总的来说,衡阳话中的“时”兼具实词和虚词两种功能。其中,实词“时”的用法意义和普通话并无二致;衡阳话中语助词“时”的功能则丰富多样,既可以充当假设复句的标记,又可以担任话题标记,还能起到句中停顿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衡阳话“时”的话题标记作用在赣语区和其他湘方言点也有体现,而古汉语中没有对应的用例。

二、“时”的语法化

“时”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从实到虚,继而虚化程度加深最终不表义成为话题标记的一个过程。其语法化的内部机制是类化与重新分析(江蓝生,2002)。结合衡阳话“时”的语法功能来看,衡阳话的“时”在古汉语的不同发展时期都有相对应的印证,而同样地,古汉语“时”的用例也可以在衡阳话当中找到对照。衡阳话“时”的语法化顺序是“实词“时”→假设复句标记→停顿→话题标记”,虚化程度一级比一级高,可以通过语义上的虚化和结构上的重新分析进行判断。

“时”在隋唐以前未曾发现作语助词的用例。也就是说,在隋唐以前,“时”还未开始虚化,保持实词的用法不变,相当于“……的时候”或者名词“时候”“时间”。为了印证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隋唐之前且接近隋唐的六朝佛经入手。佛经由于需要宣讲,口语色彩较为浓厚,与刻意存古的文人作品相比,更具有时代特色,也更能凸显当时的语言特点。六朝佛经中“时”的用例共488条,均为时间名词,没有一例虚化。如:

(32)非种坏时而芽得生,亦非不灭而得生起;种坏之时而芽得生,是故不常。(《佛说大乘稻杆经》)

(33)此童子者初受胎时,其宅内有七大宝藏,其藏普出七宝楼阁,自然周备。(《大方广佛华严经》)

(34)时有王名摩诃提婆,以法治国未曾阿曲,寿命极长,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增一阿含经》)

(35)尊者阿难说是语时,天地六反震动。(《增一阿含经》)

例(32)、(33)、(35)中的“时”都解释为“……的时候”,例(34)中的“时”解释为“当时”,均为实词用法,未见虚化条例。“时”的复音节形式“之时”在六朝佛经中也有20条用例。如:

(36)尼犍斋者:当月十五日斋之时伏地受斋戒,为十由延内诸神拜言。(《佛说斋经》)

(37)临终之时,内具贪著及热恼者,名之为愁。(《佛说大乘稻杆经》)

例(36)、(37)中的“时”都可以解释为“……的时候”,之所以用“之时”,是为了补足双音节,使得音律和谐。接近隋唐时代的佛经文献中未曾发现“时”的虚化痕迹,但唐代已经出现了变化,“时”已经带有假设复句标记色彩或者说已经开始表假设。如:

(38)若饭食时,当愿众生,禅悦为食,法喜充满。(《华严经·净行品》)

(39)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华严经·净行品》)

(40)若洗足时,当愿众生,具足神力,所行无碍。(《华严经·净行品》)

(41)若使交他教化时,化尽门徒诸弟子。(《敦煌变文集·破魔变文》)

(42)世尊若差我去时,今日定当过丈室。(《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

例(38)~(42)中的“时”的前面都出现了假设连词“若”,因而语助词“时”承担的假设意味相对较弱。这里的“时”处于表假设和实义之前,翻译成“……的时候”也可以成立。而江蓝生认为,这种情况下“时”承担的假设意味弱,从而语法化程度高(2002)。这种可以两解的情况恰恰说明,这是“时”语法化的第一个阶段,还没有脱离时间范畴。这表明语言现象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状态,是语言更替的一个连续统。事实上,语法化程度应当同时考虑语义的虚化和结构的重新分析,例(38)~(42)中由于“若”表假设,“时”表时间的意味相对较强,在没有假设连词“若”而“时”独自承担假设义的情况下,语助词“时”的语法化程度更高。如:

(43)欲临说法时,须得口中吐出不净。(《祖堂集》)

(44)认得心性时,可说不思议。(《祖堂集》)

(45)是故行者於作禅时,思惟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冤,思惟过去现在未来亦如是。(《小止观》)

(46)师云:说时即听,不说时还听也无。(《祖堂集》)

(47)僧曰:明星出时当何所见。(《祖堂集》)

例(43)~(47)中没有出现假设连词“若”,单纯靠“时”表示假设意味。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时”已从时间范畴中剥离出来,不再表示“……的时候”,也就是从已然转向未然,这为语法化提供了条件。一方面,从语义虚化程度上来说,语助词“时”已经脱离了实词的时间意义虚化为表示假设。另一方面,从重新分析来说,“时”由“……的时候”的定中结构重新分析成“主谓+语气词”结构,意义重心从后往前移动。同时,也从单句变成了复句,“时”所在的语法单位也从短语变成了分句。可以说,经过语义虚化和重新分析后,语助词“时”的语法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元明时期,语助词“时”的语法化进一步加深,既不表示时间,也不表示假设,而是表承接,起到停顿的作用。元明后无佛典译文,因而选取元代著名的口语材料、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使用的《朴通事》和《老乞大》。如:

(48)吃我的饭时,钱半一板。(《朴通事》)

(49)这般时,咱们几个去。(《朴通事》)

(50)那一日吃了一跌,额头上跌破了,娘子见了时,聒噪难听。(《朴通事》)

(51)我们自做饭吃时。(《老乞大谚解》)

(52)既他羊市角头去时。又不远。我只这里等。(《老乞大谚解》)

在《朴通事》《老乞大谚解》的这些用例中可以看到,元代口语中已经出现起停顿作用的语助词“时”。这里“时”的语义已经虚化到不表义,可以不影响句意的表达而省略。这种用法一直延续到明朝,而后逐渐消失。

邵宜(2010)认为,古汉语中没有助词“时”充当话题标记的用法。事实上,元代的《老乞大谚解》中已经有相关用例。如:

(53)新罗参时,又好,愁什么卖。(《老乞大谚解》)

(54)系腰时,也按四季。(《老乞大谚解》)

现代汉语中虽然没有这种用法,只散见于部分赣方言、湘方言和连城客家话当中,但可以说这种用法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种相当古老的用法,邵宜的观点值得商榷。

总的来说,从六朝佛经到唐代译经再到《朴通事》《老乞大谚解》,“时”的发展脉络清晰,其语法化过程也不难看出。“时”的语法化可以概括成:时间名词“时”由表已然到表未然,借此发展出与假设连词“若”配合表示假设义的助词“时”,继而助词“时”与假设连词“若”脱离单独表示假设义。由于“时”从时间范畴剥离开来,语义重点从后向前移动,结构关系可以从原本的定中结构重新分析为“主谓+语气词”结构,助词“时”所在语法单位由短语变成假设复句当中的单句。再后来,语义进一步虚化成表停顿和话题标记,至此,“时”的语法化过程结束并走向衰微,在现代汉语中仅仅保留了实词用法。

三、结语

衡阳话“时”保留了“时”演变历程中的所有用法,“时”语法化的每一个阶段都可以在衡阳话中找到印证。将二者结合我们可以看到,衡阳话“时”的实词用法是语法化的最初始状态,表假设的复句标记是语法化的第一步,条件是“时”的未然用法。表停顿和话题标记是语法化的第二步,条件是语义的虚化,手段是语法结构的重新分析。这种“时”的多功能用法在湘方言、赣方言和客家话中都有表现,但从目前的材料来看,还不多见,江淮官话、吴语中还未有发现。至于各方言点的各自特点和解释,还有待继续探究。

注释:

①□[xa213],衡阳话特征词,暂无本字可考,意为全部。

②你邻:你们。彭兰玉在《衡阳方言语法研究》里记成“你邻”。

③彭逢澍在《湘方言考释》里指出,记成“呱”“箇”等表示过去

时间的助词本字是“过”。

④《安仁方言》里原文是“嘶”,陈满华先生微博回复说应该是

“时”,据此,把“嘶”写成“时”。

参考文献:

[1]曹国安.“时”可表示假设[J].古汉语研究,1996,(1).

[2]陈满华.安仁方言[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3]江蓝生.時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

(4).

[4]李永明.衡阳方言[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

[5]彭逢澍.湘方言考释[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彭兰玉.衡阳方言语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7]邵宜.从几个标记助词看赣方言和近代汉语的关系[J].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陶罗琪 广东广州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510610)

猜你喜欢
佛经语法化
美丽的佛经故事
出版学视角下的“抄经列位”
介词“依据”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思溪藏》随函音义与汉语俗字研究
汉语方言“驮”字被动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
上古汉语“之”的词性及用法
《汉语史论集》述评
推销有方
推销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