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秋艳
摘 要: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提高文学修养。诵读的中华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表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来说大有裨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有利于积累语文知识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对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教学进行研讨,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希望对相关教育者起到部分借鉴作用。
关键词:诵读;中华经典作品;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新课标指出,各个中小学课程教学需要进一步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通过令学生诵读中华经典作品促进他们对优秀文化的认识,接下来笔者将围绕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教学展开讨论。
一、目前在小学语文中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分析
小学时期可以说是学生发展中最为基础的一段时间,在小学阶段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知识积累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经典作品的诵读能够帮助学生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左右脑的开发。小学时期相比于其他学习阶段的时间更长,对于学生日后发展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此阶段进行诵读中华经典作品也是为学生日后长远的发展作考量。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其实教师普遍承认了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获得的教学成果并不尽如人意。随着现代化的脚步逐渐加快,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学习强度都有所提高,大多数学生诵读的中华经典作品都仅仅局限在课本文章里面,这其实不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据相关研究数据分析得知,当前小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水平在逐渐降低,由此看来,对如何提高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迫切性。
二、提高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有效性的具体对策分析
1.制订经典诵读计划,培养良好的诵读习惯
在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时候,经常遇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不能够保证诵读的时间,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教师没有制订详细的诵读计划,没有办法保证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时间。想要提高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有效性,除了需要保证一定的诵读时间之外,其实还需要对内容、主题等有所计划,没有良好的诵读计划时间以及内容等是阻碍教学效率提高的原因之一。
保证学生具有固定的诵读时间是较为基本的要求,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目的之一其实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只有在经历长时间的积累之下才能够达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所以教师需要安排一个固定的诵读时间,比如说,语文的早读是在周二与周四,一共是三十分钟的时间,课后布置一些积累的任务,比如说积累好词好句,还有写读后感等。
除了计划时间之外,教师还需要对诵读经典进行筛选,选出适合学生的内容。比如,低年级学生主要是诵读《三字经》《论语》这一类,还可以是《唐诗三百首》等。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词语积累、见识都有所增长,可以开始接触一些文学常识,例如简单的文言文、各种成语的典故等。
2.完善相关教学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疏于对诵读中华经典作品进行评价,其实进行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验学生诵读的成果,更是起到督促的作用。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诵读中华经典作品不能算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课程,学生不会进行考试,也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在一般情况下诵读时间常会被挪用。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而言,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考试科目上面,在这样应试教育思想下,长期发展下去对学生可谓大大不利,因此,诵读中华经典作品需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除此之外,为了刺激学生对于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兴趣,教师还可以进一步丰富诵读的形式。比如举办各种活动,讨论会、交流会还有诵读经典比赛等。学生谈谈诵读中华经典作品的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帮助学生对诵读内容进行反思,进一步加深对诵读内容的理解与感受。还有利用多媒体设备,刺激学生产生兴趣。比如说,播放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动画,还有播放音乐,比如说《高山流水》等。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令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情感。
诵读中华经典作品作為传播优秀文化的一种途径,能够帮助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历有限,他们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这样的时机里进行中华经典作品的诵读,其实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益的。在诵读中华经典作品时,他们在被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不仅仅能够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格,还能够帮助他们开阔眼界。相信在教师的共同努力下,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石小燕.小学经典诵读问题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2]叶蓉蓉.小学“中华经典诵读”现状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