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会萍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利用普通话规范、流畅并带有情感地朗诵”贯穿在每个学期的教学目标之中。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锻炼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方式,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大对小学生朗读的教学力度,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对通过朗读教学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的讨论分析,为其他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学;朗读教学;语文素养
一、在小学语文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1.说话难、不说话的问题
在给小学生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发言较少,即使自己有答案了也不敢积极地回答,大多数学生也不敢积极地表现自己。如果必须朗读时,也是用很小的声音去读,甚至听不清读的是什么。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本人一直认为他们是由于性格内向羞于表现,但是后来发现问题的原因不在这里,而是他们贪玩的性格造成的,他们会发出很有力量的声音,只不过是在课上他们不愿意表达。
2.普通话不规范,朗读不通顺
小学生读课文时容易把方言和普通话混用,这样不但读不好课文,而且对文章的感情也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尤其是在词语的发音或是断句时很容易发生这样的错误,还有在朗读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停顿或是丢字等现象。当上课或是听其他教师讲课时,这种现象也经常会出现,其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
3.唱读
唱读的情况是最后的字声音加长,语调上升,整个句子连在了一起,就形成了唱读的形式。在农村的小学生当中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好像只有这样才称得上是读书。尤其是在集体一起朗读时,这样的情况尤为明显。但是这样根本就不是有情感地朗读。
二、通过朗读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
1.通过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提升朗读兴趣
教师对文章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帮助班级营造一个浓厚的文学氛围,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从而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把握。例如,在教授《总司令挑行军锅》这篇文章时,首先要对文章有一个全面的阅读,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吃苦耐劳、关怀他人的精神,而后把对老一辈革命家的崇敬之情带入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课堂上有感情地朗读做好充足的准备。最后在课堂上把课文朗读给学生听,使学生深刻感悟中国革命的艰苦程度,并产生珍惜眼前生活的情感,将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于阅读之中,提高阅读水平。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教师应当通过对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创新,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教学提升语文素养。教师对朗读的示范作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从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2.通过课内训练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培養学生的情感
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想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可以采用大声反复朗读的方式,可以采用有感情的大声朗读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反复大声朗读的方式,提升小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得小学生在朗读中提升语文素养。
由于部分小学生性格内向,羞于大声地朗读,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小学生大胆地进行朗读。针对部分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出现的读音不准或者断句不准的情况,教师就应当对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正确地朗读。于永正教师在教授《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以朗读诗歌的方式进行示范,并且在课堂上特别注意朗读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篇典型的诗歌文章。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和朗读,将文中的如“毡”等生僻字勾画出来,教给学生正确的读法和含义,使学生能完整顺畅地阅读整篇文章,并带着欣赏大草原的美景的感情走进文章。
教师通过正确的示范朗读,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带来的阅读体验,才能够把文章朗读得更加优美。在对小学生进行朗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正确地有感情地去朗读,让学生在大量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卢彦红.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语感及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
[2]孙钦国.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