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欢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提升综合素养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会为语文这门课程增添风采,同时还是锻炼及培养学生汉语思维方式的重要途径。基于此,在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高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可行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阶段作为学习的关键阶段,对学生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也受到了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中语文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语言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如果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就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目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在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许多古诗文,主要包括诗、词、歌、赋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有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由于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些学习方面的压力,相应的教师的教学任务也是相当重的。对于语文这门课程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向学生教授古文的翻译方法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很难理解诗词或者古文的真正内容以及作者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很好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不利于学生情感的熏陶。二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生主要通过工具书来学习,学习方式过于单一。通常,能够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古诗文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但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很少靠自己去理解,通常都是翻阅文言翻译、文言讲解等辅导工具书。虽然这些辅导工具书能帮助其了解古文的内容,但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自己对古文及古诗词的理解以及情感,从而也缺乏了对传统文化的鉴别与理解能力,就会使学习古文失去本身的意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就必须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采取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来弥补解决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不足之处。首先,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可以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的魅力所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文、诗词作品都是传统文化的经典。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并将其作为重点来讲解,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从而体会每一篇古文、诗词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观点。比如,通过《师说》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我国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通过《鸿门宴》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各个人物的性格以及故事发展情节中感受到相关的民族精神。
其次,应充分了解作者的情况。我国古代曾出现百家争鸣的盛况,涌现出了诸多的优秀作品。中國古文学体现出了很强的时代性,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代表作,且作家的风格各异。因此,在学习古文或者古诗词的过程中,对作者情况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在学习文学作品之前,应该了解作者的相关经历以及生活背景,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创作是离不开时代大环境以及个人生活经历的,文学作品中往往会有作者的真情流露,可以看作作者情感以及思想的表达。比如,宋代词人李清照,通过她的生活经历,就可以把她的作品分为两个不同时期,前期作品主要描写的是闺中生活以及思想情感,后期作品主要抒发了怀旧思乡之情,显得比较惆怅、凄婉,描写了她孤独的后半生生活。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知人论世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这对作品的整体把握与学习都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强调突出汉语思维方式。汉语是我们的共同语言,同时也是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学习古文、古诗词的过程中,在理解作品以及文章的思想情感时可以应用汉语特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抓住古典文学的精髓。比如,在学习《六国论》一文中,“弊在赂秦”的核心思想在文章的首尾相互呼应,这是古文中常有的一种思维方式。此外,古文学作品中还有很多对偶句式,这反映出我国传统文化中力求对称、均衡的思维方式,像《前赤壁赋》《滕王阁序》等文章中都有很好的体现。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这些文章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感悟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使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能真切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以及文化内涵,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潘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教学[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胡凌.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学术刊),2015(1):59-60.
[3]王珊珊.论如何推动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68.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