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菲
摘 要:面对思想品德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有效应对和把握,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让思想品德课堂因意外而精彩。面对意外,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捕捉意外,巧妙生成;聆听意外,及时生成;善待意外,演绎精彩。
关键词: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意外;预设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59-01
在新课程改革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推动下,许多教师为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不遗余力地精心设计,力求做到“预设=生成”。但殊不知课堂上最精彩的部分,乃是教师与学生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的思维碰撞,是充满激情与智慧的非预设生成,这也可称为“课堂意外”。叶澜教授曾说,新的课堂需要教师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那么,面对思想品德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如何有效把握并让其闪动灵性光辉,让课堂涌动源源不断的“活水”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我固始料不及此”——捕捉意外,巧妙生成
许多教师常常把课堂预设理解为准备好教案,设计好问题,以防止学生在课堂中出现“意外”。但按照新课改的要求,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课堂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课堂预设的目的不是束缚学生思维“标新立异”,不是预防课堂发生“意外”,而是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挑战与创新。因此,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在巧处“生成”。
在一次思想政治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对学生说:“明天是‘三八妇女节,你们想不想为女老师们送上祝福呢?”教师这样问是想让学生说一些如“心想事成、万事如意”等祝福语,然后告诉大家祝福语只是人的美好祝愿,在现实中有时难以实现,因为人生难免有挫折,这样就自然引出教学主题。可没料到,很多同学回答:“不愿意。”面对这种“意外”,教师转念一想,不妨让它成为新的导课方式,于是接着说:“看来我要得到你们的祝福貌似不太容易啊,这太让我伤心了。可见,人生难免有挫折,你们现在就让我碰了一个小小的‘钉子。”说完,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新课便顺利导入。
二、“因其势而利導之”——聆听意外,及时生成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材之间的相互作用,又是各种矛盾对立统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于受自身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又面临着学生意志、情感、智力发展等不同情况,因此,无论教案准备得如何充分,课堂中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这种时候,教师除了要捕捉这些“意外”,更要唤醒自己的耳朵,善于聆听,并在聆听中及时生成。
教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一课时,教师预设了“话公平”“析公平”“践公平”三个环节。在第一个环节中,教师说:“当今社会还存在哪些不公平现象,这些不公平在你身上发生过吗?”学生们纷纷发表看法:工资待遇不公平、上学难、考试舞弊等。突然,一位女同学情绪激动地边哭边说:“我觉得,我遭遇的不公平太多了。”话音刚落,同学们纷纷朝她看去,紧接着一片议论声响起。这位同学的回答让教师颇感意外,但教师并没有打断她的诉说,也没有岔开话题,而是认真倾听她的故事。然后,教师利用这位同学的发言因势利导,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和同学们探讨“公平”。大家在讨论、互动、碰撞中,分享彼此的思想,交流彼此的情感,提高了思想认识。这节课虽然打乱了教学计划,但教师利用课堂“意外”将课前预设演变为鲜活的课堂生成。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都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三、“智者顺时而谋之”——善待意外,演绎精彩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在不断摸索中提升的,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思维、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学生难免会发生错误。其实,学生犯错的过程,恰恰是不断改正错误、自我成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抱着宽容的心态,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错误,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教师对于那些脱离教学预设的错误,不应该惊慌失措抑或一语带过、转移话题。如果教师能够凭借教育智慧善待这些真实的生成性资源,及时接纳富有价值的生成,课堂将会演绎出更多的精彩。
教授“竞争、合作”一课时,教师说“合作能使人增进团结”,要求学生举出体现团结的俗语。原以为学生会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然而有学生却回答“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时,教师联想到这是合作的另一个价值——“合作能使人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于是放弃了课堂预设,借用这一回答顺利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讲解,从而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四、结束语
在以学为主理念的倡导下,课堂教学过程随着师生互动开始产生丰富的生成性资源。然而,在此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预设”与“生成”的不和谐。这时,教师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找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位置,“引”在该引之时,“导”在必导之处,才能发挥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如果每一位教师在教学中都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意外”,将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在对话、交流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那么课堂将永远是一泉涌动涓涓细流的“活水”。
参考文献:
[1]葛秀丽.让动态生成润色美丽思品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
[2]李艳.优化教学“预设”,促进合理“生成”[J].基础教育论坛,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