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海英
摘 要:聋生的“读”能够让他们建立言语表象,重新架构语言系统,对将来形成流畅的书面语有极大的帮助。在聋生语文教学中,以“读”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口,运用科学有效的“读”,不但可以有效帮助聋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增强聋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愉悦感。
关键词:听力障碍;语文教学;朗读;阅读;语言补偿;策略
目前,在大多数聋校语文教学中,由于聋生听觉能力损失,语言发展产生障碍,大多数老师忽视对聋生“读”的训练。在一些有渗透朗读的语文教学中,大多是师生齐读课文。在讲解课文过程中,老师比较喜欢肢解课文,逐句逐段讲解,从而导致学生接受的信息是片段式的。还有的老师认为聋生的思维不够有条理,表达缺乏流畅性,课后需要语言描述的思考题往往很费时间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因此直接告知学生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学生读、写、说脱节,语言补偿得不到训练。
面对当前聋校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教师应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重视“读”在聋生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议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一、“范读”领路,模仿入境
聋生学习主要的接收器是视觉。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运用表情、手语、速度、停顿等变化,唤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学生会仔细辨别教师的表情、神态,强弱停顿,甚至在高潮处,他们会随你进入一个个情境,置身于一个个角色。这样很快能燃起学生的朗读激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二、“导读”点拨,领悟内容
(一)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设置由浅入深、不同层次的阅读思考题,为学生提示理解课文的思路。
(二)适当制作反映课文内容的多媒体课件、投影片、录像、挂图,为学生创设课文叙述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适时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答案,在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在学生阅读课文、观察图片、思考问题的基础上组织讨论,让学生针对课文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培养学生动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螳螂》一课时,围绕课文中心,紧扣教学重点,结合课后问答题,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可以看到螳螂?
2.螳螂的身子、头、触角、腿、翅膀是什么样子的?
3.为什么说螳螂是庄稼的好朋友?
问题提出的时候,很多学生很茫然,我就让学生一题一题按照老师的要求,图文结合,通读课文。大概有了初步印象后,再细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摘抄相关内容,读一遍不行,读两遍,读两遍不行,再读三遍……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索,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与讲解,学生就能进一步明白螳螂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与庄稼的关系,并且加深记忆,不容易忘记。
三、“练读”回味,加深理解
教师在“范读”“导读”的基础上要放手让学生自由朗读三至五遍,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独立阅读和流畅朗读的技能,培养学生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词意、句意,掌握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整体回味课文内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演讀”见悟,学练结合
演读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使语文教学达到导练结合、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语言补偿训练融为一体。
让学生演读的同时,可以尝试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以小组的形式分组进行,以自愿为原则,安排扮演角色,强调不许带书上讲台。
第二步:给学生做准备的时间。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积极主动地去背书,去研究每一个词的含义,去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性格、动作、人物外貌打扮。
第三步:放手让学生尽情地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很大胆,很活跃,对于人物的神态与语气都表演得比较到位。不难发现,在精彩的表演中,许多在考试中容易出错、难以理解的词句都迎刃而解了。很明显,在演的过程中,学生对文字的印象加深了,对文章思想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对人物的感受更具体了。学生课堂参与学习的时间多了,学习的收获更大了。
第四步:表演后的总结,即对表演中的误区作出纠正,以及对表演加以肯定。学生在游戏、表演、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获得了认同,从而加强了自信心,对语文的兴趣也就增强了。
总之,聋生与健听学生一样,语文教学的最大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聋校的语文教师,应有效地指导学生“读”,发挥其主体作用,突破教材的重、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茂聪,于生丹.特殊教育研究[M].泰山出版社,1998.
[3]郝德永.课程研究方法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5]张宁生.听力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5.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