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结构改革

2017-07-01 00:42姜泽翠
新课程·中旬 2017年5期
关键词:课堂结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姜泽翠

摘 要:长期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零散、不成体系,学生没有自我思考、发现错误和纠正错误的过程,对知识的掌握不透彻,只是在课堂上将知识死记硬背下来。这与“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索、学会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与他人合作等方式解决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同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这一理想状态差之甚远。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孩子们如何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学到知识,还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在各方面成长;不仅要让他们有用知识解决课堂上问题的能力,还要让他们拥有用课堂上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使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相互关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神奇,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有兴趣学数学,并把数学学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结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关注过程

新课改力求把传统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把“纹丝不动”变成“自由活动”,把“注入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我们不仅要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孩子们获取知识的方法。小学数学的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区域乃至各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它是各个教育工作者开放性的创造,是思维的互动。在小学这一初级阶段,学生在自主思考、认识分析事物、自主学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儿童的天性是贪玩、好动。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提高能力,需要我们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他们去思考、探索、合作、交流从而获得新知识。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有兴趣学习时,强烈的求知欲随之而来,便可以深入问题,深刻思考,从而获得系统且深刻的知识。由此得出,激发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本领,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知晓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非如这些年一样,对教材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应当将生活中有关联的情境设置成富有故事情节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如我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课时,便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小明请来了好朋友小李和小王来家里共度中秋节,小明是个懂事的孩子,爸爸在分月饼时,他说:“小李和小王是客人要多吃一些,那就吃月饼的,我是主人要少吃一些,就吃。”话音刚落,大家哈哈大笑,小明却莫名其妙,由此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大家会笑,小明说错了吗?为什么?生活场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就这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用“玩”的方式学习数学,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同教师、他人进行交流,对课本进行再加工、再构筑,在这种二次加工和构筑的过程中,学生能获取新的知识,得到某种情感的体验,学生获取的这些均被视为教学的意义。如此,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同时又不能受教材的太多约束,以学生的实际为基准,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处处是数学,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认识周长”时,我让学生自己设计一顶帽子,要求不大不小地刚好能给自己戴上。在讲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时,我让学生做一次班级的主人,想出对教室进行一次彻底的粉刷需要多少材料(只考虑教室的门窗、黑板、地面以外的表面积)。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环节,将教学与生活“无缝对接”,使得数学和生活实现零距离,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扩展思维的空间。除此之外,还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是让每个学生在其原本参差不齐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传统被动的学习方式——“老师讲解知识点,学生接受知识”,把课本强行“塞入”学生大脑。教师要由“讲解者”转变为“指路人”,要让学生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问路一样,教师告诉学生路的那头有值得寻找的东西,而这条通往知识的道路需要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索。使学生真正能在情境中学到知识,使其自觉、积极地学习,认真地思考。

教师应重视学生自身的探索和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我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认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动手折、涂、填、说等,从感知到操作,到观察,再到思考,从而分析出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认识分数,使学生养成人人乐于研究、擅长沟通的好习惯。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先带领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圆的特征。让学生以手中的圆、直尺作为研究工具,在组内合作、探究。从而得出圆的以下特征:(1)通过折出痕迹或者画出直线,发现圆有无数条半径和直径。(2)通过运用直尺,发现所有的半径、直径各自相等。(3)通过折叠或者测量,发现同一个圆半径的长正好是直径的一半。(4)通过折叠,发现圆是有无数条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这样获得的知识是不容易忘记的,记忆是深刻的,因为这种知识是通过自己和同伴的观察得到的,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的。

三、巧妙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能让学生迅速获取大量的信息,可以用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伴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媒体在一些重、难点问题上起到了突破性作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通过多媒体的大屏幕,分解演示了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长方体表面的组成部分,并思考其特点。学生很快举手争相回答,长方体有六个面: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和右面。通過多媒体演示,学生发现相对的面能重合,由此得出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当有学生说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时,就出现不同的看法:长方体的六个面不一定都是长方形,有的面可以是正方形,比如大屏幕上的某个长方体,上下相对应的面就是正方形。这时只需要举个例子:我们教室里的粉笔盒,上下两个面也是正方形。这样一节课的难点就突破了。

四、从关注结果到更关注过程,正确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探索知识时犯错误,此时,其他同学会举手要求帮助解决,我会请大家多给犯错的同学一点时间,让他/她自己思考,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知道错在哪里,进行自我纠错,并获得大家的掌声。这个过程正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会更有效地建立新知与已会知识的联结点,让学习到的知识同以前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也有助于知识的延拓,还会带给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教师的及时评价很重要、方式也很多,可以是一个姿势、一个眼神,甚至只是一个微笑。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及时调整。我班有一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课总喜欢玩橡皮擦、笔、三角板等学习用具,我就一边和大家交流,一边做个坐好的姿势,他旁边的同学就会提醒他,让他注意并改正。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一名学生,关注重点应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转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学生好比质地上乘的璞玉,需要教师仔细观察,因地制宜地精雕细琢。课堂教学则是这个观察和雕琢的过程。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力求真正做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实现学生健康成长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星学.小学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策略的研究与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3).

[2]郭志宁.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J].电子制作,2014(3).

编辑 任 壮

猜你喜欢
课堂结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重建小学低段数学情境教学课堂结构的分析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探索能力的训练场
创新教育发现数学——以小学数学为例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