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技术下瑞芬太尼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2017-07-01 15:30金学勇祁燕梁桂玲李玉石王国毅
中外医疗 2017年13期
关键词:瑞芬太尼

金学勇+祁燕+梁桂玲+李玉石+王国毅

[摘要] 目的 MAC技术下单纯药物(瑞芬太尼)麻醉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12月住院的肠镜预约汉族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并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40例/组),其中给予丙泊芬麻醉为对照组,在MAC技术下应用瑞芬太尼麻醉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监测情况,统计其麻醉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麻醉满意度。结果 术中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且观察组镇静Ramsay等级为(2.0±0.5)级明显优于对照组(3.5±0.8)(P<0.05),同时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C技术下单纯药物(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更少而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MAC技术;丙泊芬;瑞芬太尼;结肠镜麻醉

[中图分类号] R61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1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imple drugs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olonoscopy. Methods 80 cases of colonoscop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 group)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random distribution.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propofol Anesthesia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vital signs were recorded and the anesthesia effect, adverse drug reaction and anesthesia satisfa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The vital signs and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vital signs were more stable (P <0.05). The level of sedation Ramsay was (2.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3.5±0.8)(P <0.05). At the same tim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50%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5.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0.05). Conclusion MAC technique alone (remifentanil) anesthesia in painless colonoscopy anesthetic effect is reliable, and fewer adverse reactions and drug safety is higher,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MAC technology; Propofol; Remifentanil; Colon anesthesia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治疗疾病的需求同时也推动了麻醉技术的不断发展[1]。丙泊芬是临床中常用麻醉药;然据相关文献报道认为[2-3],虽然丙泊芬临床麻醉效果较好,但易发生相关并发症,如注射痛、血压升高等。瑞芬太尼为芬太尼类μ型阿片受体激动剂,其经静脉麻醉时具有操作简单、起效快等特点,且消除半衰期和持续输注半衰期短,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适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4]。该研究于2016年1—12月通过对该院80例住院的肠镜预约汉族患者展开不同麻醉方法,进而探讨MAC技术下单一药物(瑞芬太尼)麻醉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于该院住院的肠镜预约汉族患者80例列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该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以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40例/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21~68岁,平均(51.4±4.8)岁;观察组患者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0~69岁,平均(52.1±5.2)岁;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麻醉前患者禁食禁饮6 h,入室后予以24G留置针开放静脉通道,6 L/min面罩吸氧,监测BP、HR、RR、SpO2、ECG。对照组全身麻醉方法:采用丙泊酚(20 mL:200 mg,批号:1012163)1.5~2.0 mg/kg诱导后,持续泵注丙泊酚80 ug/(kg·min),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若出现体动、皱眉、吞咽等反应,酌情追加异丙酚0.5~1.0 mg/kg。术中若出现低血压(MAP<30%基础值),使用间羟胺(规格:5 mL:50 mg间羟胺,批号:国药准字H31021532)0.3 mg/次或麻黄碱(规格:1 mL:30 mg,批号:国药准字H50021774)3 mg/次治疗;若出现心动过缓(HR<50次/min),予以阿托品(规格:1 mL:5 mg,批號:国药准字H33020465)0.3~0.5 mg/次治疗,若出现呼吸抑制(SpO2<95%、时间>30 s),行托下颌或辅助正压通气,直至自主呼吸恢复正常。术毕停药,由医护人员搀扶到留观床留观。观察组麻醉方法:采用瑞芬太尼(1 mg,批号:1110212)30 ug进行诱导,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08 ug/(kg·min),至患者有头晕感时,开始结肠镜诊疗操作。术中若患者有痛感,酌情追加瑞芬太尼10~20 ug,若出现呼吸抑制(SpO2<95%、时间>30 s),则采取嘱咐患者做深呼吸,直至恢复正常。术毕停药,患者自己下手术床到留观床留观。肠镜操作全过程均由一名固定资深消化内镜医师单人操作完成;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至回盲部,为一个完整的肠镜检查程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HR)、血压(BP、DBP)、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两组术中镇痛效果及应用Ramsay 镇静分级法[6]评定术中镇静效果,记录两组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统计比较其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所采集的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中、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比较分析

经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其各生命体征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然对照组患者术前、中、后其心率(HR)、血压(SBP、DBP)等各生命体征指标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氧饱和度(SpO2)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其麻醉镇痛、镇静效果、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分析比较

经统计显示,观察组镇静Ramsay等级、苏醒时间及离室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在镇痛效果VAS评分上对照组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分析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00%(30/40),两组比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监测下麻醉管理(MAC)技术是在现代医疗体系背景下形成的麻醉技术,其是指针对某些患者需要局部麻醉或对麻醉需求可有可无的情况下,由专业麻醉师为其提供麻醉服务,并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根据个体患者临床应用需求适当给予相应麻醉的方法。MAC技术具有麻醉效果可靠、术后体征恢复较快及相关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用于临床中短、小手术的麻醉。丙泊酚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麻醉药物,被广泛用于麻醉维持、麻醉诱导、ICU危重患者镇静等领域,在当前临床手术中普遍应用[7]。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药,起效迅速且能提供良好的镇静和镇痛;瑞芬太尼作用时间短,停药后镇痛作用很快消失;因而术后苏醒时间更短[8]。

该研究中,通过对80例行无痛结肠镜检查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案发现,术中观察组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更为平稳(P<0.05);且观察组镇静Ramsay等级为(2.0±0.5)级明显优于对照组(3.5±0.8)(P<0.05);同时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中观察组为7.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00%(P<0.05)。提示MAC技术下单纯药物(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患者临床生命体征更为平稳,麻醉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学者乔淼[9]通过对129例结肠境检查患者展开研究显示,MAC技术下结肠镜检后疼痛评分为(0.9±0.2)分,非MAC技术下结肠镜检后疼痛评分为(3.2±0.4)分,同时MAC技术下结肠镜检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更为平稳;与该研究结果基本相近。

综上所述,MAC技术下单纯药物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门诊无痛结肠镜检查麻醉效果可靠,且不良反应更少而用药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赵国刚,马亮亮,孙光斌,等.结肠镜在大肠癌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作用[J].广东医学,2014,35(15):2418-2419.

[2] 刘焕伟.咪达唑仑与丙泊芬在机械通氣患者中的镇静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5(13):93.

[3] 刘艳秋,吴海星,蒋柯,等.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6):626-629.

[4] 陈小林,刘俊,任宏宇,等.水交换结肠镜与注气式结肠镜检查的对比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32(10):659-662.

[5] 曾俊,唐亮,黄燕,等.结肠镜下无创治疗急性阑尾炎30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4(22):14-15.

[6] 邱永升,贾英萍,徐庆,等.右美托咪定滴鼻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用于小儿无痛结肠镜诊疗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5(5):308-312.

[7] 杨雪,隋海静,李冬梅,等.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凋亡蛋白Bax和Bcl-2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4,30(4):385-388.

[8] 黄惠球,陈冠文,陈伟志,等.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结肠镜术62例[J].中国药业,2015(13):83-84.

[9] 乔淼. 监控下麻醉管理技术在无痛结肠镜检查中的应用[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6):677-679.

(收稿日期:2017-02-09)

猜你喜欢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联合表面麻醉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丙泊酚及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无痛人流术中应用对比分析
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的效果观察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全身麻醉维持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