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张龙
[摘要] 目的 研究咪唑斯汀和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单一采用咪唑斯汀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雷尼替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1.33±0.27)分,对照组下降(0.83±0.18)分,观察组评分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0.0%,观察组疗效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0%,对照组为27.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过程中,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方法具有更好效果,在安全性方面也更具优势,建议推广至临床。
[关键词] 咪唑斯汀;雷尼替丁;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7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5(a)-0148-03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zolastine and ranitid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Methods Methods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5 to June 2016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a total of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zolastin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anitid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symptom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decreased (1.33±0.27)scores,control group (0.83±0.18)scor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5%,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The effect of observation group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0.05);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5.0%,control group 27.5%,two groups of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contrast does not exi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dverse reactions (P>0.05).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the combination of mizolastine and ranitidine has a better effect, and has more advantages in safety.
[Key words] Mizolastine;Ranitidine;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Curative effect;Adverse reaction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其风团伴瘙痒症状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并且会持续长达至少6周时间[1]。目前对于导致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原因还不清楚,并且长期以来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疾病方面疗效不佳[2]。很多时候,患者自身的问题才是导致疗效不理想的重要因素,而这样的情况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过去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时,通常采用的是口服组胺H1受体拮抗剂治疗措施,而现在认为,联合使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良好[3]。为研究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方面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率,方便选取该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得到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方便选取了该院收治的8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对象均符合慢性特發性荨麻疹诊断标准,并且所选患者对此次研究均知情且同意。其中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在14~65岁之间,平均年龄(37.72±10.39)岁;病程最短8周,最长20年,平均病程(5.84±1.27)年。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22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7.28±8.17)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8.15±8.53)岁;观察组平均病程(5.61±1.05)年,对照组平均病程(6.03±1.33)年。两组患者在各项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在14岁及以上;治疗前1周时间内没有服用过任何抗组织胺药物;治疗前2月内没有服用过糖皮质激素、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免疫增强药物;没有肝、肾、心、肺等系统疾病。排除标准:对咪唑类药物和雷尼替丁药物过敏;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工作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正服用延长Q-T间期的药物;有其它已知因素导致的荨麻疹。
1.3 方法
對照组患者单一使用咪唑斯汀药物治疗,让患者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批号160218),采用口服方式用药1次/d,剂量为10 mg/次,持续用药1个月。观察组患者采用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药物治疗,让患者使用咪唑斯汀缓释片和盐酸雷尼替丁胶囊(批号160345)进行治疗,采用口服方式。咪唑斯汀缓释片的用法和对照组相同;雷尼替丁胶囊的用法为口服,2次/d,剂量为150 mg/次,持续用药1个月。两组患者在研究期间,均不采用任何其它的抗组胺药物进行辅助治疗。
1.4 评价指标
将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记录下来,并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症状评分中,0分表示患者状态最佳,没有任何症状,3分表示患者症状最明显,具体为:0分,患者无风团且无瘙痒;1分,患者存在较轻瘙痒,风团数量在6个内,风团直径在0.5 cm内,持续4 h内;2分,患者感受到明显瘙痒,接近难以忍受的边缘,但不影响患者睡眠,风团数量在12个内,风团直径在2 cm内,持续8 h内;3分,瘙痒能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风团数量在12个以上,风团直径在2 cm以上,持续时间超过8 h。症状评分的下降指数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以症状评分的下降指数为基准:治愈,评分下降指数达到或超过90%;显效,评分下降指数在60%~89%之间;有效,评分下降指数在20%~59%之间;无效,评分下降指数不到2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2.72±0.61)分,治疗后评分为(0.68±0.15)分,评分差值(1.33±0.27)分,(t=20.539 1,P=0.000 0);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2.73±0.62)分,治疗后评分为(1.46±0.33)分,评分差值(0.83±0.18)分,(t=11.436 1,P=0.000 0)。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两组评分差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13 2,P<0.05)。
2.2 不良反应比较
综合观察,两组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乏力、嗜睡、口干等症状。观察组出现1例嗜睡、1例口干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出现2例乏力、4例嗜睡、3例口干和2例其它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6 4,P>0.05)。
3 讨论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病因较为复杂,并且容易使患者病情反复,只有少数的患者能够通过其病史和过敏原因筛选出确切的发病原因,并因此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4]。然而绝大多数的荨麻疹并不能准确判断病因,因此也被称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在荨麻疹治疗过程中,咪唑斯汀是非常有效的药物,它具有起效快、药效强、效力持久的优势,并且能顾精确选择病灶,属于第二代H1受体抗结剂,同时具备抗组胺和抗过敏炎性反应的作用。咪唑斯汀不仅能够将肥大细胞稳定下来,降低体内组胺的释放,还具有强大的同组胺争夺H1受体的能力。通过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能够降低迟发相白三烯的生成,并且对于抑制炎性细胞的转移具有重要作用[5]。范苏静[6]在研究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特发性荨麻疹时,选取了72例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观察。两组研究结果对比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积分为(0.73±0.62)分,对照组为(1.59±0.68)分,两组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到97.22%,对照组为80.56%,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同该次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就目前而言,对于是否联合运用咪唑斯汀和雷尼替丁治疗荨麻疹,医学界还存在广泛争议[7]。国内研究认为,联合治疗是非常有效的;但国外研究认为,联合用药在随机双盲试验中没有效果[8]。为研究联合用药对比单一使用咪唑斯汀的疗效,选取了该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得知,采用联合用药的观察组,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5%,对比单一采用咪唑斯汀药物的对照组80%的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的结果对比不显著,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该次研究可以证实,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相比单一使用咪唑斯汀疗效更佳,并且不会产生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将联合用药方法推广至临床。
[参考文献]
[1] 黄芳,黄惠新,刘铭炎,等.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 20(4):250-251.
[2] 李莉,佟德贵,张佐妹,等.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J].疑难病杂志,2011, 10(4):316-317.
[3] 巩杰,罗汉超.咪唑斯汀、雷尼替丁和潘生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235例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20(9):581-582.
[4] 丁一,高进.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合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3,17(5):356-357.
[5] 李康嵩,李崇彬,陈凤佳,等.咪唑斯汀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07,13(4):449-451.
[6] 笵苏静.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用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与不良反应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32):14-16.
[7] 王卫亮,谢汝汉,刘奉彬,等.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12):2471-2472.
[8] 刘刚,王芳,严蕾,等.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4(5):134-135.
(收稿日期:2017-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