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2017-07-01 13:07麻士琦张露颖张晓寒李敏
职业技术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麻士琦?张露颖?张晓寒?李敏

摘 要 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师资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高职院校可在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拓展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活动、完善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4-0052-04

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由此国内的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兴起。2002年,教育部又在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开展试点,至此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正式启动[1]。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等,对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高職院校创新业教育现状

(一)高职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优势

高职教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是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

首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一致。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重视实践性和应用性[2],课程教学中带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各专业往往以实验实训室为依托,加强创业技能的普及性训练;课内课外的实训活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本身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集中体现。这些是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基础。

其次,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有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够高,相对来说,他们更具有适应形象思维的特点,适合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适于“在做中学”。与本科学生相比,绝大部分高职生毕业后直接就业,进一步深造进行学历提升的学生很少,因此高职学生对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求明显。这些学生在机械记忆和逻辑思维方面并不擅长,但思维活跃,在多元智能理论中,他们的非智力因素有着明显的后发性优势,许多高职学生在校期间就参与了创业活动。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群体不断扩大,《2016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5届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为3.9%,虽然相对于2011届增长了1.7个百分点,但创业比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创业能力仍然较弱。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现状折射出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本科院校晚,基础薄弱,成功的教育经验比较欠缺,没有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以河北省为例,2016年6月,河北省教育厅组织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参加培训的教师来自39所高职院校,其中只有8所学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并且学时较少,大部分学校只有16学时。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成为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时间较短,缺少专业化的教师,承担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转岗而来,没有受过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知识储备不够,底气不足。以河北省2016年6月组织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师资培训为例,参加培训的教师均由其他专业转岗而来,原来从事专业有中文、英语、数学、化学、政治等基础专业,这部分教师因为学校专业设置的变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不得不进行转岗,他们的创新创业教学主要依靠自学、培训和经验,不但缺乏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体系,而且缺乏创新创业的实践经验,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3.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财政投入不足,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主要依靠收取学费,仅能维持学校正常运转。资金缺乏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建设滞后,实践环节保障力度不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效果不理想,创新创业成功比例低。学生的创意也因为资金问题无法转化成新产品,即使做成了新产品,也难以推向市场。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课程体系构建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群。运用真实任务、真实案例教学,通过通识教育(覆盖全体)——专业认知(面向专业)——创业孵化——项目实战,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建设平台,整体优化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衡水职业技术学院目前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第一学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30学时2学分;第二、三学期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48学时2学分,另开设创新创业方面的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作为学生毕业条件之一;积极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开设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础类专业开设一门学科前沿专题课、完成一份专业调研报告、提出一项创意设计;应用类专业开设一门创业管理课程、完成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提交一份创业计划书。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推陈出新,工艺绘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会计专业的“渐进式全程实训”,市场营销专业的“岗位轮替、能力递升计划”,环境艺术专业的“工作室+项目+大作业”制,电子商务专业的“实训+实战”等,都进行了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创新,有机融合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教育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

(二)第二课堂活动拓展

1.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

创新创业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必然选择。创新创业文化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相辅相成,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创新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可通过下列方式营造文化氛围。一是开放实验室,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加大投入,加强和开发相关实验室的创业孵化功能,满足学生开展产品设计、软件开发、机械加工、广告设计制作等多种创业项目的研发和孵化需求,安排专业教师组织和带领学生创业社团或兴趣小组,进行项目创意,开展产品实验。二是组织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自强、追求卓越的意志品质。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举办创业知识竞赛、营销策划竞赛、创新创意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以及孵化创业项目路演等系列活动。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和省市级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创,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把学生开始的被动参与转变成主动参与。

2.创新创业指导队伍建设

建立由专业教师、指导教师和咨询专家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创新型指导教师队伍,通过组织“创业之星”报告会、创业大讲堂、创业论坛、创业沙龙、项目路演等活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技能进行系统化辅导和培训。一是组建校内创新创业导师团队,由双师型教师、就业创业指导教师以及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专家化的高素质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同时积极搭建教师的学习实践平台以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和研究,支持教师去创业一线,积累有实际价值的创业经验。二是组建校外专家创新创业导师团队,选聘区域知名专家、行业企业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创业拔尖人才,知名校友、成功企业家等社会资源,组成校外专家创业导师团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交流,定期通过创业讲座、实地考察、企业实践等途径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其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引领作用。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了一支由17名管理人员和42名创业导师组成的管理服务团队,成员有高校教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政府管理人员等。他们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等用自己成功创业的亲身经历给学生以示范和引领;通过直接指导学生的项目研发,带给学生真实的创业体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三)实践平台建设

1.加强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

高职学生由于对自己没有明确的定位,常常高不成低不就,在就业市场上比较弱势;创业又面临资金困难、没有好的创业项目等问题。众创空间通过为大学生提供研发、生产、经营实践场地和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加快大学生创业的速度,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3]。

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众创空间建设过程中,学校将提供完善的配套服务视为关键要素,搭建了网络信息平台、创业孵化平台、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并制定优惠政策,对初创阶段的创客免费提供场地、公共服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形成了助力创客成长的生态圈,并探索出獨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以发展创业项目为载体,通过理想引航、榜样导航、爱心护航和实践助航四个模块,将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相统一、相结合。在理想引航方面,学校通过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专题报告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梦想。在榜样导航方面,学校以树立创业典型、宣传创业典型为抓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创业。同时制定专门政策,鼓励和支持教师领办实体,带动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并将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在爱心护航方面,学校采取了多种有力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对初创阶段的创客免费提供场地和公共服务,提供专项资金支持,仅2016年就为17个创业项目累计提供了100万元的资金支持。在实践助航方面,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展创业项目,开办自己的公司,成就创业梦想。两年多来,学生自主创办实体15个,直接参与的学生100余人。2015年10月,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衡智众创空间”被认定为河北省首批众创空间,2016年9月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涉及电子商务、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商业服务、综合创业等五大类的实体公司正在众创空间茁壮成长,培养了一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

2.拓宽创新创业实践领域

高职院校通过扩展合作单位,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创业服务平台,协调各级政府在资金、税收、创业门槛和场地方面给予创业大学生相应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协调合作企业关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指导高职学生创业项目的开发,组织创业培训和大赛,从多方面加强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同时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育人机制,进一步放大众创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教育服务功能,与地方骨干企业加强合作,主动开门办学,借助企业资源打造协同育人的新优势,建立校企联盟,成立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中心,在职场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四)完善政策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有政府和学校层面的支持。政府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减免行政事业收费等;学校要制定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相关制度,建立学分转换制度,增设创新创业必修学分,探索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开展创新实验、项目孵化、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设置创新课程和实践学习课程,推动院校之间、线上线下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有条件地学分互认,从制度上保障创新创业教育灵活多样;对于在校期间自主创业的学生,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实施弹性学制等。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高职院校要发挥创新创业政策中财政资金的作用,真正落实政府层面创新创业的资金保障政策。同时学校应优化经费支出结构,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支持学生创新创业,为学生免费提供项目孵化场地。建立多渠道基金来源,除自筹资金和争取政府支持外,加大对风险投资和天使基金的引入,充分利用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政策的支持,拓展融资渠道,广泛争取各类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综上,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出发,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途径,不仅能够完善高职教育体系,还能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提供创新创业型人才。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将学生的人格塑造、品质磨炼、情操陶冶、感情升华等纳入评价体系,可促进学生创新创能力和思想境界、道德素养的双提升。高职院校要在对教育领域原有供给的转型和改造上,为学生提供多元可选择的创新性教育资源、教育服务、教育环境和模式,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夯实专业教育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创新创业成为渗透于生活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参 考 文 献

[1]陈玉娟.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河北省为例[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103.

[2]李玉珠.高职教育的类型特征及其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4(10):107-110.

[3]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5-03-1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3/11/content_9519.htm.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教育体系创新创业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乌克兰高等音乐院校专业设置与学位授予探究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