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优化

2017-06-30 05:07李丽海
新课程·教师 2017年5期
关键词:引领作用初中语文

李丽海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郑墩中学)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开展,初中语文教师应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为完善学生的语文素质,从多方面探索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方式。朗读作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被众多语文教师运用于教学过程中。然而,朗读在得到大量运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优化;引领作用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学生对于语言的掌握是按照识字、阅读、写作这样的顺序进行的,当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至写作這一阶段时,其内部语言的发展也达到了一定水平,从而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减少,书面语言增多。朗读是初中语文教师用以辅助教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相当程度的积极作用。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是将课文中的“字”通过发声转化为“话”,是一种将学生语言学习各阶段联系在一起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为教育工作提出了各方面的优化要求,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等也在规划之列。对于初中语文来说,课文的朗读对于集中学生注意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等具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常见的用以进行语文学习的方式。然而,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学生朗读课文却呈现出多种问题。为使学生能够对朗读产生兴趣,在课文朗读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语文素养,笔者对朗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文中对朗读的意义、初中语文朗读的现状进行论述,并对促进语文朗读提出优化建议。

一、初中语文朗读的意义

1.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

学生在朗读时需要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课文中才能够使朗读更加顺利地进行。事实上对课文进行默读也需要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文上,只是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倘若出现走神的现象,教师无法把握。然而出声朗读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监控,也有助于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掌握,从而使学生把注意力始终放在学习过程中。

2.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

编入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被文章作者赋予了一定含义。对于初中生来说,其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尚处于发展过程中,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尚存在困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朗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帮助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可以不断完善整篇课文的知识架构,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知识内容。

3.有助于领略课文韵律美

对于初中生来说,生理、心理均趋于成熟的他们,在各方面能力均有所发展的同时,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也有所提高。每一篇课文在朗读时都有着不一样的韵味:朱自清《春》的轻快、活泼,诸葛亮《出师表》的谆谆忠诚与忡忡忧思等。对于学生来说,朗读不同的课文,就是在体会不同课文带来的音乐感、韵律美。朗读为学生将语文与音乐联系起来进行学习搭建桥梁,使学生在朗读中爱上音乐,爱上语文。

二、初中语文朗读的现状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利用朗读这一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课文理解。然而,笔者在进一步观察中发现,有一小部分语文教师由于缺乏对朗读重要性的认识,在教学中忽视了朗读这一重要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对朗读有所“怠慢”,不能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笔者搜集了相关文献,对初中语文朗读现状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在此进行总结。

1.师生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下我国的教育事业呈现一片新景象,新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一线教师的课堂中得以运用。然而,传统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很多在中考中不会出现的知识内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放弃。朗读是一种学习方式,在中考时也不会有专门的朗读考试,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其对语文学习带来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较少运用,从而无法体会朗读带给教学的乐趣。

2.朗读感情投入不足

朗读时学生感情投入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的齐读时,由于每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存在偏差,朗读时投入的情感也有所不同,为了能够达到“齐读”这一要求,学生就会以平稳的语气进行朗读。这样齐读的方式的确能够使课堂传出朗朗书声,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投注情感于课文有所影响。

3.朗读时间供给不足

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朗读时间都是在早读、午读的时候。然而并不是每一天的早读都是语文早读,与语文同样身为语言类课程的英语,也会在一周之内安排2~3天的早读,早读一般有20分钟的时间。如此算下来,学生一周之内的早读时间超不过一个小时。另外,早读时间并非仅仅要求学生进行课文朗读,也会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导致语文朗读的时间更少。朗读时间的不足,对于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有所影响,使朗读这一学习方式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更小的作用。

三、初中语文朗读优化的建议

理想与现实之间是存在差距的。纵然我们清楚朗读对于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意义所在,却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此方式进行运用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如何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朗读确实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呢?

1.纠正学生错误发音

朗读课文,发音是基本。学生对于课文中字词的发音,应在朗读之前就得以纠正。对于现代文中的书面语,学生发音错误现象发生较少,发音错误出现较多的是古诗、古文中出现的多音字、通假字。例如《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中的“食”,在现代口语中念做shí,而在文中的发音是sì,“喂养”的意思。教师应在学生第一遍进行课文的朗读时,就为学生将这些字的读音标注好,使学生在朗读中减少错误发音。

2.发挥教师引领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引导作用。笔者认为,语文教师为使学生在语文朗读中有所收获,应该发挥好自己的引领作用,给学生做好朗读的示范,树立学生进行朗读模仿的榜样。如《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以正确的发音、投入的情感,将荷塘月色的静谧、安宁展现出来,用朗读的声、课本的字,为学生呈现出立体的荷塘月色。

3.创办诗文朗诵比赛

课内的朗读固然重要,课外的朗读也可以发挥其影响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倘若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外创办诗文朗诵比赛,朗读对于学生来说意义就丰富了:一来完成了学习任务,二来提高自身的朗诵水平,从而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笔者认为,教师举办的朗诵比赛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课文朗诵,一个部分是课外读物朗诵。这两个部分虽然都能够体现学生的朗诵水平,却在对学生促进课文朗读的同时,也间接地对学生提出了课外阅读要求,一举两得。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语文课程中的听、说、读、写,朗读包含说和读两项,朗读一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读”上,二来使学生在“说”的同时深切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朗读这一学习方式是初中语文课堂中关键的一环,能够联系学生两个阶段的学习:一是初次学习的字面理解,二是最终学习的思想体会。个人朗诵能够抒发感情,众人齐诵带来书声琅琅。每当早读时刻听到教室里传出学生的读书声,笔者都会觉得那是校园中最美妙的歌声。笔者呼吁各位初中语文教师将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朗读中取得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蒲干劲.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J].成才之路,2015.

[2]陈兵.初中语文教学朗读优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4.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引领作用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谈毕业生党员如何在就业工作中发挥引领作用
作为一名藏区小学教师要以师德教好学生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引领要扎实发展更高效
发挥学生党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