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日平
(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
摘 要: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给学生自主权,让他们结合自己的客观认知情况选择和调整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该教学法以个性发展为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结合高中数学教学实践对分层走班制进行几点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
分层走班制是近几年结合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展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分层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切实的进步和提高。客观地讲,每位同学存在认知和知识背景上的差异,传统的行政班多沿袭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让后进生跟不上,逐渐失去信心,还遏制了优等生的深入探索。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我们探索出分层走班的教学方法:根据基本学情,将行政班划分成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具体学情,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结合教师的意见,选择适合自己认知层次的教学班。走班制能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鉴于此,下面我结合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对分层走班进行几个角度探索。
一、走班划分与建立学生档案
经过教学实践,通常采用较多的是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分别对应能力生、中等生和后进生。有人可能会质疑:这不是把学生分三六九等吗?这不就是快慢班吗?其实不然。快慢班是一开始根据入学成绩就给固化下来的,学生没有自主权。而走班制,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即可以结合自己的具体学习情况申请调剂教学班。学生是自主的,所以就没有被歧视的消极心理,并且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表现,还可以及时进步到A班,这就给了大家自主学习的动力。
那么,以什么标准确定走班和调班呢?走班制虽然是最大限度地将自主权交还学生,但是也不能是绝对的自由,学生申请哪个层次的教学班,怎样调整教学班,都要有规范、量化的标准。不然的话走班制就成了赶大集,今天你在A班,明天你去了B班。这样只能让走班制流于形式,无法取得应有的进步和提升。具體操作中,我们要通过期末考试、月考、作业完成情况等给学生建立数学基础知识和探索能力档案,教师给每位同学的走班意见参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哪一块欠缺,应该在哪一个层次的班级弥补;另外,学生也要对自己有一个类似的档案体系,便于及时认清自己,有效避免盲目走班……科学的管理就需要具体的量化,只有通过量化,学生才能客观认识到自己的实际学情和学习动态,才能为自己客观定位,才能选准适合自己的教学班进行针对性的知识弥补,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如何完善分层走班制教学
1.备课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走班制与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有本质的不同,需要结合班内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针对性的备课。需要注意的是,备课过程中A、B、C三个教学层次班的任课老师要相互沟通,这样才能集思广益,学习他人的长处,才能及时把握每位同学的学习动向,从而设定比较契合的教学方案。
备课过程中教研组要结合教学大纲对共同的教学目标进行集体备课,然后再结合自己班学生的实情制定针对性的学案:A班的同学可以采用课前自学,课堂时间一半用来解决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半用来深入探索非典型问题和实践应用;B班要强调一下基础知识和概念,然后再用慢变化、多练习、小步走、抓反馈的方法,使学生更有针对性地接受知识;C班的同学基础比较弱,要花一定的时间帮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概念,然后设置起点比较低的问题,一层层引导他们深入探索,逐步拥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教学设置
以“函数的奇偶性”教学为例。我们教研组备课的大致方式是这样的:①针对基础比较薄弱的C班,我们重点强调基本概念和细节。扎实基础后,我们再引用紧密切合概念的典型案例进行解题指导,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将基础知识转化成基本运用能力。②针对中等层次的B班,基本概念可以安排时间相对少些,然后通过一两个小习题,让学生尝试画出探索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图像。③作为能力比较强的A班同学,可以给出相对较多的时间让他们探索非典型函数:偶函数y=x4+x2,y=x-2+2,y=x2n(n∈Z),奇函数y=2x,y=x-1+x。这样设置,同一个班级的同学探索的问题相对一致,提高了课堂的统一性和针对性,便于大家迅速掌握一个知识点,共同过渡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索中,有效提升了课堂效率。
教育学理论也认为,每位学生都存在客观认知能力和知识背景的差异,所以,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分别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于是我们就迎来了分层走班教学的时代。这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照各项指标分析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层次进行学习,不但抓住了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且消除了后进生被歧视的消极心理,给他们以“跳一跳摘到果子”的进取动力,确实是让不同层次学生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值得探索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大琼.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5(20).
[2]张参军.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3).
编辑 温雪莲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