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智艳
(山西省怀仁县第一中学)
摘 要: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个性化人才的培养为目标,把人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体现了一种普遍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作文;新课程
个性化作文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重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有个性地表达,鼓励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学会多角度地对社会和人生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一、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前提
作为发展阶段的学生,他们具有主体性,他们有着独特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巨大潜能,因此,重视学生个性的存在和发展,让学生主动地吸收、转化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和技能,其效果是不可估量的。而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在应试的背景下,教师以理性的教学法“精确”地讲解,从而让学生闭锁了自己的个性,而去迎合一个个对应的乏味的套路,去布局谋篇、遣词造句,壓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意识。
作文教学应力求通过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生动、具体、
富有感染力的方式进行,才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主动地去写作。随着作文训练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自由的天性就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会让我们看到学生语言表达潜力的无限空间。
二、学生的实践活动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源泉
现在中学生面对一个作文题,常常是无话可写,不知道从何入手;或是写出的文章空洞无物,缺少真情实感;或是忽略了自己,忽略了自己的生活,忽略了生活中的瞬间。这都是缺乏生活的体验,平时接触的事物太少的缘故,故而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余要多引导学生深入社会、走进生活、接触百姓、亲近自然。
首先,可以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经历事件、感受生活,从而提炼材料,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然后写成文章。这种文章不一定是“规范的文章”,可以是杂感、随笔,也可以是调查报告。总之,学生想写什么就让他写什么,想怎样写就让他怎样写。其次,让学生多亲近大自然。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就曾说过:“必须以大自然为生物园,才能有丰富的收获,真教育是在大自然与大社会里办,不能常到大自然里去,还能算是生活教育吗?”所以,学生必须多亲近自然,在大自然中体会城市中没有的感受。
三、提高学生作文的基本能力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础
学生作文有一个通病,就是文体特征不明显。常出现以下情况:记叙文中的议论文字多于叙事写人,而议论文中大量穿插记叙文字。如何克服这种文体不明的毛病呢?那就要将文体训练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
按文体要求选材、用材,按文体特点谋篇布局。以《镜子》为例,如果写记叙文,选什么材料合适呢?如果写议论文又选哪些材料呢?如果写记叙文,就取材于自己周围的人和事,把生活中指引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人物作为描写对象,当作自己的镜子,把他们的事迹作为写作素材选用;如果写议论文,则要选取古今中外先进人物追求真善美的事例作为素材选用。谋篇布局上要突出文体特征。如记叙文要求将事件的起因、经过交代完整,议论文则可按三段论,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构思、来行文。
四、阅读教学是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基本方法
大部分学生在作文课上总是苦于构思、难于动笔,看到这种写作局面,我在苦思一种能让学生既对写作感兴趣,又能适时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新方法,学生平时阅读面广,掌握的素材也很丰富,就是没有深入研究感悟过,因此,心中有东西,就是表达不出来,每逢写作时,学生都希望有现成的文章可鉴可抄,既然学生有这种想法,写作何不投其所好,于是我想何不放手让学生去摘抄范文,然后进行阅读赏析,感悟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怀,编写文章的结构提纲,写两三百字的评语或鉴赏性文字。
这种读后感式的方法看起来有点幼稚,但在培养学生写作基本功上,其作用不可小觑,通过近两个月的写作实践,师生都体验到了“阅读—写作”的快乐,真正达到了取长补短、自我提高的训练目的。
五、结合网络,促进个性化作文教学的提高
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然而,目前高中学生普遍经历简单、生活单调,成为制约学生作文资源储备的瓶颈。而网络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源头活水。学生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随意查阅、下载、引用,而且来得快捷迅速,可供参考、比较、选择、借鉴。在作文选材上可以打破制约因素,任意选用自己写作所需的材料。
如在学习完《项链》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个话题“我所了解的莫泊桑”。同学们立即分工协作,有的打开校园网的电子图书馆去检索,有的在互联网上搜查。经过一番网上搜查之后,学生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根据作文要求选择、思考相应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写成文档,再上传至专门为此开设的网络论坛上,最终顺利地完成了这次写作任务。由此可见,正是网络快捷地提供了这样生动、丰富的资源,才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阔了视野,熏陶了情感,提高了写作能力。
总之,高中实施个性化作文教学既是教育顺应时代发展,贯彻实施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以往作文教学的经验总结,更是改变作文教学不容乐观现状的迫切要求。
编辑 温雪莲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