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芹
摘 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要顺应童性,关注起点、疑惑点、关键点,转变学与教的方式,要突出学生、突出探究、突出合作,重建有效的生本阅读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6B-0122-02
在课程改革的春天,充满诗意的课堂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然而当我们冷静地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时,我们就会发现“新瓶装旧酒”的现象普遍存在,语文课堂依然枯燥、乏味、压抑,缺少应有的生命活力,学生主体精神缺失、兴趣缺失、个性受到压制。“生本教育”尊重生命,顺应童性,让学生成为求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主人,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释放生命活力、激扬生命的舞台。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语文味”
语文教学应返璞归真,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生命体验,熏陶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部分教师一味机械挖掘文本的内容情感,忽视了词句的品析,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联系,偏离了语文学科的本质。
(二)教师讲多问多,学生读少悟少
教师对文本内容分析过于详尽,将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学生,学生解决的只是细碎的问题,缺少对文本的整体感悟。教师以自己的讲解占用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占用学生展示活动的时间。课堂提问缺少目的性,提问方式随意、问题浅显,课堂看似热热闹闹,却无益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为改变被动接受、单向传输知识的现状,语文教学要顺应学生发展,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纵观我们的课堂,合作学习隐藏着形式化的倾向,为合作而合作,缺乏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没有深入的交流,缺少思维的碰撞,学生的思维无法深入。
二、重建生本阅读课堂的有效路径
(一)关注“三点”
1.关注学生的起点。
传统教学中,教师只着眼于教没教完、教得好与不好,当前教师应以“学”为落脚点,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教师要在分析学生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的基础上确定教学起点,这样的教学才更有针对性,才能避免教学活动的盲目无效。教师要了解学生,分析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哪些内容是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掌握的,哪些是有难度的。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才能确定“生长”的起点,才能确定哪些需重点指导,哪些需略讲,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过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哪吒闹海》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有些同学看过“哪吒闹海”的动画片,教者让学生说说哪吒是怎么为老百姓出气的?如何大闹天宫的?结合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示哪吒动作的词语,并表演这些动作。
2.关注学生的困惑点。
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要关注学生的预习情况,与学生一起梳理信息,了解学生的困惑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实效。如在《最后的姿势》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这样的疑问:课文引用了救援人员、学生、老师的话,可以去掉这段吗?教者利用学生的疑点,让学生了解侧面描写具有使故事变得更为真实可信的作用。又如在《姥姥的剪纸》的教学中,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疑问:“死死得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明明说的是“我”在耍无赖,跟文章的中心有什么关系呢?教者带领学生从姥姥的剪纸技巧方面进行分析,“摸着剪”恰恰说明剪的难度之大,而姥姥居然在“工夫不大”的时间内完成剪纸,足以说明她动作熟练、技艺高超。
3.关注知识的“关键点”。
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透过文字了解内涵,体会人物的情感。如在《船长》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了解文章的主旨,从“薄雾笼罩”中知道事故发生之因,从“一声巨响”“剖开了一个大口子”“海水猛烈地涌进船”中感受情况之危急,从“巍然屹立”中感受船长的沉着镇定,从而体味其忠于职守、舍己求人的崇高精神。
(二)重在“转变”
在生本课堂中,课堂教学要发生一系列的转变,包括学习的方式要转变,从教师灌输变为学生探究;听懂了转变为学懂了,学会了,会学了;变他律为自律,在交流、探索中激发潜能,收获自信。
1.学的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学生的学力。如在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卧薪尝胆》的教学中,通过查阅资料等方式理解课题的意思,借助工具书学习“勾”“践”“谋”“患”“议”等词。自读课文,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有关的国家,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教者要以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发他们的思考、讨论。教者让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說说越王为什么要卧薪尝胆?“兵败后稽的耻辱”是怎么一回事?他所受到的耻辱指的是什么?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不难发现一个原本养尊处优的国王,现在穿粗衣、住石头房,做养马驾车、舂米推磨之类的杂活、累活,这差别是何其大啊!因而要卧薪尝胆,发愤图强,才会转弱为强,一举灭掉了吴国。
2.教的方式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学生迷茫时指引、在困难时帮助、在疑惑时点拨,才能带领他们获得成功。如在《轮椅上的霍金》一文的教学中,教者以问题指引学生探究,提出问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命运的残酷?”让学生感受其命运的残酷。学生从“不久就完全瘫痪”“长期”“彻底”“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等词句中感受其不幸,感慨命运对霍金的残酷。
(三)关注“突出”
1.突出学生。
在生本理念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让“教”为“学”服务,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愿意学、喜欢学。生本教学主张“以学为本”, 教师相信学生的潜能,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其在学习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感悟,在经历学习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如在《东方之珠》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读准生字字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了解全文的脉络,说说课文给我们介绍了香港的哪些景点?自我思考“灯的海洋”从哪里可以看出?溅落人间的焰火是什么?自我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香港是( ),还是( )……香港有( ),有( ),还有( )……”
2.突出探究。
探究型学习打破了传统的接受灌输式学习,唤醒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在自我完善中认识世界、提升自我、张扬个性,与文本共振,产生感性的领受、理性的领悟。
3.突出合作。
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平等参与的氛围,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相互探讨、共同参与中彼此分享、碰撞智慧,共同达到理想的彼岸。如在《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教学中,学生对“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一句产生疑问,教师针对疑点提出问题“为什么埃斯内尔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让学生思考并交流,学生不拘泥于这一句话,通过联系老师前面所说的“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从而体会到埃斯内尔的情感。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顺应童性,关注他们的阅读起点,挖掘学生的学力,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重构有效教学的路径,构建有激情、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周玉娥.春意来,草自青——生本教育的理念与操作[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0.
[3]范梅南.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吴金华. 教学以学生为本的若干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5).
[5]陈兴华. 以人为本不是以人为中心[J].理论参考,2004,(6).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