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7-06-27 20:07滕爱萍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教育体制家庭教育

摘 要:心理健康对中学生的成长非常关键,但在现实中学教育中,心理健康极易被忽视,或存在有其他问题。本文以广西南宁市某中学为例,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然后从教育体制、社会、家庭和学校几方面切入,指出并总结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体制 家庭教育

引言

初中生刚迈入人生青春期,应该精神焕发,呈现出朝气蓬勃的面貌,释放青春活力。然而,在内外诸多因素影响下,初中生极易出现心理障碍,变得死气沉沉,萎靡不振,影响到正常学习和生活,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犯罪等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作为国家和社会将来的主要力量,初中生的健康成长状况备受关注,尤其是心理健康。虽然国内大部分中学纷纷予以重视,但在心理教育上还有很多不足,需要分析总结原因,并采取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促使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完善中学教育体系。[1]

一、实际调查研究分析

从广西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四塘中学的初一、初二和初三各抽取50人,共计150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其中,男生82名,女生68名。采取问卷调查法,选择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判断标准,该量表测试内容囊括了学生的感觉、情感、思维意识、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多个方面,可以较为完整客观地反映出其心理状况。测试共有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取1—5级评分制,即1分表示没有该症状,2分表示轻度,即自觉有该问题,但发生次数少、程度轻;3分表示中度,即有某一症状,且处于轻度到中度;4分表示偏重,即某症状的程度处于中度到严重之间;5分表示严重,即某症状的发生次数较多,程度较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全部收回,调查情况见表1.

对表1进行分析可发现,150名初中生的整体心理状况处于正常水平,但其中也有一些症状,必须引起注意。尤其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几项指标,处于轻度到中度的学生比例稍高,说明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甚至出现较为严重的个例,说明在中学生之中有特殊情况。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育体制原因

国内教育体制尚不健全,虽然教育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且取得了不少成绩,但陈旧的传统教育模式依然遗留有不少问题,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信息闭塞的穷困地区,此现象更为明显。由于教育体制不完善,教育理念跟不上,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很容易被忽视。对大多数中学而言,往往以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升学率为主要目标,所以重心工作放在了教学管理上,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正处于复杂的变化期。现在虽然有所重视,但却流于形式,缺乏深入研究。

不少中学相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却和德育相混淆,无法明确的辨别二者的关系,教学效果不佳。其实,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相同,部分内容和工作方式相似,但在理论基础、目标侧重点、学生观、教育后果等方面有着很大差异。再有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开设相关课程这一途径,宣传有关理论知识,但实践活动较少、忽视了个性、割裂了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以至于最终呈现出的效果并不理想。[2]

2.社会原因

初中生的大多时间都是在校园、家庭度过,与社会直接接触较少,然而进入信息时代后,互联网的流行使得学生不必出门,就能知晓天下事,与社会的接触也渐渐增多。加上传统的书籍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介,中学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并不小。学校教育也存在有矛盾之处,信息时代需要自幼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才能跟紧时代,但其自控力差,很容易走上歧途。比如,手机是现代最为普遍的移动工具,但其中充斥着很多垃圾信息、负面新闻,以及其他不良内容。打开网页或者微信,经常会弹跳出来各种连接,处于好奇心,初中生十有八九会点开。有些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但实际执行过程中,难以严禁。而且,学生回到家中,依然可以玩手机、上网,一旦被网络上的暴力、色情等信息洗脑,后果不堪设想,比如近段时间的蓝鲸死亡游戏。[3]

另一方面指的是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世界一体化局势已经形成,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深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传统的伦理道德观被撼动,出现了很多社会问题,比如扶老人、施舍乞讨等现象,都会冲击到初中生的心理和思维意识。

3.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根本,其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学校教育。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家庭结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者矛盾横生,家庭氛围压抑。初中生还未成年,基本上还是个孩子,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渴望温馨、幸福和快乐,但对于离异家庭,实在是很奢侈。这种情感的缺失,对孩子性格的影响很关键,往往会伴随一生。

很多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缺少正常的父母的爱和教育,而且爷爷奶奶的思想观念难以跟上信息时代,其影响也不容忽视。此外,中学生容易存在攀比心理,而很多家庭都属于普通家庭,父母工资不高,学历不高,孩子容易变得自卑,甚至埋怨父母。更有甚者,为了不丢面子,走上犯罪的道路。

4.学校原因

学校作为直接教育的场所,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为直接,基本上可从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大方面进行分析。物理環境包括学校的布局构建、设施建设等,对很多中学而言,资金并不宽裕,多用于教育科研、师资薪酬等领域,以至于在心理教育环境方面投入不足。如相关书籍太少,配备设施欠缺,甚至有些学校的心理健康课程都是教师自己购买资料。这些硬件的不足,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无法顺利开展。

心理环境主要指的是软件部分,包括课程安排、内容设置、校园风气、信息环境、师生关系等。心理环境是一个极复杂的概念,构成和影响因素很多,以教学质量为例,所选内容偏离实际,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太远;教学方法陈旧单一,师生关系不够融洽,课堂氛围不积极等问题颇为常见。部分教师依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完全以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很多学生都心生畏惧,或与教师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由于整体环境不理想,学生之间经常出现矛盾。调查中发现有个个例,张某来自外地,父母离异,使得他性格变得孤僻怪异,不敢主动与学生交流。有些学生同情他,也有学生欺负他,以至于张某长时间存在社交恐怖心理,对师生持敌对态度。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措施

1.教育体制方面

素质教育改革对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视,提倡强化心理教育意识,尽快建立起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教育部门到学校,都应清楚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它不仅是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因素,还是推动学校进步和中学教育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仅仅予以重视远远不足,还应完善相关教育制度,并自上而下的强调宣传,使整个社会都能改变观念,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各项制度必须彻底落实,起到实际效用。

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结合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地教育目标,科学地设定教育内容,选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高效、稳顺、高质的开展。定期安排业内专家到学校举办讲座,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学生的近期心理状况,同时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心理教学素质。

2.社会方面

随着社会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关注的增多,必须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改变传统的世俗观念,不要歧视有心理障碍的人,他们跟患病的一般病人没有区别,应该正视并及时治疗,同时予以一定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温暖。

3.家庭方面

父母需更新观念,承担起责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日常生活中,多予以关怀和问候,让孩子感受到深深的爱。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减少批评厉骂,遇到分歧时,尽量以一种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在不违背大是大非、不危害其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对孩子的干涉,让他们自行处理遇到的难题。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两代人之间必然会存在代沟,但只要有一方退一步,往往就会减少很多麻烦。有些问题家长如果不确定,或者无法处理,需与学校联系,询问教师,共同商讨解决方法。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差异很大,父母要主动学习新知识,了解世界的变化,如此才能增进对孩子的理解。经常予以鼓励,如果表现特别优秀,可给与相应的物质奖励和精神褒奖,切忌体罚。不少父母忙于生计,且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没有多余的时间从头学起。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可定期跟孩子通话,或者来学校看望,也许家庭条件并不富裕,物质生活贫困,但在爱的教育上一定要充足。

4.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往往和家庭教育相互补充,两者应经常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说到底,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帮助都属于外部力量,根本还在于学生自身。遇到困难,家庭和父母的帮助,能够帮助渡过难关。但如果学生培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自己克服难关,这种结果岂不更好?所以,学校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锻炼。

具体而言,涉及诸多层面。比如合理开设心理课程,开设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解决心理障碍。创设良好的校园风气,包括学风、班风等,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活力,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学能力。

结语

初中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教育质量直接关乎其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生活影响极大,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就目前而言,国内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大致趋势虽然良好,但整体水平还有待提升。针对出现的问题,应该从各个角度分析,綜合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影响因素,给出有效的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 马关赛.论中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速读旬刊,2015,29(9):115

[2] 郑洪云.浅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27):139-140

[3] 罗林.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思考与对策[J].知音励志,2016,24(21):145

作者简介

滕爱萍,女,壮族,中学一级职称,出生于1964年5月,职务教师,籍贯:兴宁区三塘镇,学历:大学本科。

猜你喜欢
教育体制家庭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浅析魏晋南北朝书法教育
教育体制改革中的教育公平问题
朝鲜族教师教育体制发展问题研究
“以县为主”农村基础教育体制改革的利益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