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代才媛张因的文学交游

2017-06-27 08:08吴炜頔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士阮元交游

吴炜頔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论清代才媛张因的文学交游

吴炜頔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清代文士家庭重视对女性的教育,学识是女性家庭文化背景的体现。清代才媛张因出自书香门第,与才士黄文旸结为夫妻,多有唱和。张因跟随黄文旸游历,曾为闺秀老师,寓居西湖,与阮元、孔璐华等结识,参加了曲江亭雅集。她与才媛们唱和,作品被刊刻成集。对张因文学交游的爬梳,有利于了解清代江南地区才媛文学活动的特点。

张因;黄文旸;《绿秋书屋遗稿》;文学交游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人口增长迅速,城市商业化,文化繁荣,文士家庭女性受教育、读书、出版作品的机会随之增长,女性的传统性别角色得以延伸。对张因文学交游的爬梳,有利于了解清代江南地区才媛文学活动的特点。

一、张因文化背景考察

张因(1742—1807),甘泉人,字净因,一字淑华,人称净因道人。著书丰富,今仅存《绿秋书屋遗稿》一卷。张因知书达理,兼工绘事,精天文之学,时人多有美称。张因的成才与清代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

一方面,清代文士家庭重视对女性的教育。在清代,知书识礼提升了未婚女性的自身价值,这样的女性更可能成为士族家庭延聘的对象。有学识的女性不仅能够生育子嗣,还可以担任子女早期教育的老师,辅助丈夫应考科举,协助家中长辈持家等。另一方面,清代文士对女性学识有了一定的再认知,并极力提倡女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清代,随着“汉学”的复兴,士人们在研读传统文献中记载的有学识的女性时,对旧有的价值观提出了质疑或新解①。除了贤妻良母的传统身份,女性兼具作家、闺塾师等职业身份。这助长了清代才媛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促进了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母教是女性成才的重要原因。张因的母亲徐氏是北湖坦菴先生徐石麟②的曾孙女。徐石麟精研名理,隐居不仕,工诗词,画花卉有天趣,好著书,且著录丰富。徐石麟有子元声、元佑、元吉,及女元端,皆有名;其孙徐弃疾、徐芃皆善词。虽然张因之母徐氏具体为徐石麟后人哪支尚不可考,但是张因在闺阁中潜心绘画,阅读写作,多少受到出自书香门第的母亲的影响。

二、张因与家人的文学活动

今存张因与家人间文学活动的作品,多为记录与丈夫黄文旸③文学交流的诗歌作品,仅一首为张因与侄女张佩兰④的唱和之作。

清代女性文学中,“夫唱妇随”和“一门风雅”是常见的现象。黄文旸与张因的结合缘于《柳絮》一诗,《扫垢山房诗钞》中收录了这首诗,黄文旸在序言中说明了前因后果:黄文旸与张因之兄张丹崖共同受业于王一斋先生,张丹崖以张因《柳絮》一诗遍索同门和章,黄文旸和诗独佳,张丹崖因此愿意以妹张因归之。后老师得知此事,力促佳缘,作《双美行》赠,黄文旸的这首和诗被称作二十八字媒者。在时人眼中,他们夫妻俩皆有才学,是天作之合。值得注意的是,时人对张因“幼读书,习诗礼,知孝义,兼工绘事”的评价,是将传统妇德与女性才学结合起来评价的。张因突破了传统性别角色,但是并没有完全背离、抛弃传统性别角色的职责与道德范畴,她的才学对其自身价值而言是锦上添花,为家庭生活尤其是夫妻之间增添了情趣。

黄文旸的诗作反映了他经常因应考、撰修等外出,而张因遵循传统礼教规范,奉母课儿,操持家务,甚至通过典卖簪珥、以画易米来维持艰难的生计,对此,黄文旸既感激又内疚⑤。虽然生活贫困艰辛,但是夫妻二人诗画兴趣不减,唱和为乐。《扫垢山房诗钞》中与张因有关的诗作共有31首,记录了夫妻二人在文学上的交流,黄文旸多次表达了对妻子书画才能、贤惠知孝的赞赏。夫妻二人的才学之名常常并称,著称于世,如陈康祺在《郎潜纪闻》中称赞“黄氏夫妇俪洁涵馨,风流照代,自是人间嘉偶”⑥。

从现存文献来看,在黄文旸的游历经历中,张因至少有两次与黄文旸同行,张因从而能够与才媛、文士进行文学交游。可以说,黄文旸作为张因与才媛、文士交游的媒介,使张因冲破了家庭与地理上的限制,才学得以提升。

三、张因与才媛间的文学交游

黄文旸屡次应举失败,又家道中落,中年为了生计四处奔走。张因随黄文旸游历经历可考有两次,时间大约始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止于嘉庆十一年(1806年)。在游历过程中,黄氏夫妇或为家师,或受邀游赏西湖,从而得以与才媛、文士进行文学交游,其中主要的交游对象为阮元家族女眷与王豫家族女眷。

寓居扬州的名士汪锡维曾为长女汪嫈延请名宿黄文旸。汪嫈有《雅安书屋诗文集》存世,江月娥在该集的《后序》中写到:“太宜人赋质敏,六岁诵唐诗……越岁延黄秋平诗……继以斋中宾客过从多,复延师母张净因孺人专力督课。”⑦汪嫈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出生,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时,汪嫈7岁,故张净因随黄文旸为汪嫈闺塾师不早于乾隆五十二年。汪嫈自述:“余幼受业于黄秋平师,兼从师母张净因孺人,学诗专务实功,不恃妙悟。”⑧汪嫈诗“诗境高旷”,这与黄氏夫妇的教导不无关系。

黄文旸曾在阮元的举荐下,至曲阜为阮元的妻舅、衍圣公孔庆镕讲学。《扫垢山房诗钞》卷五有诗《己未端午前一日,阮芸台侍郎手致阙里孔怡齐上公之聘,临行赠别山妻及二子》,从诗题来看,嘉庆四年(1799年),黄文旸已到曲阜。陈芸《小黛轩论诗诗》云:“衍圣公孔庆镕,少时受业于净因,净因因是遂与孔经楼夫人结交。”⑨可知张因与孔璐华的结识当不早于嘉庆四年。

嘉庆八年(1803年),时阮元任职浙江,邀请黄文旸夫妇来西湖游玩,张因与阮元夫人孔璐华多有唱和。孔璐华著有《唐宋旧经楼诗稿》,其中《和黄净因夫人韵》《甲子二月同净因黄夫人泛舟过半山看花》《四时闺中八咏,与黄净因夫人、书之宜人、月庄、古霞同作》等诗作记录了张因与孔璐华及阮元其他内室文学交游的情形,出游、写诗作画为主要的交游方式。

嘉庆十年(1805年),张因返回扬州⑩,与孔璐华等阮氏才媛们仍有联系,并且因为孔璐华的提携得以参加曲江亭雅集。王琼《曲江亭唱和集·序》云:

曲江亭是扬州王豫在翠平洲建造的一处私人景观,王豫的《群雅集》、法式善的《梧门诗话》均记录了曲江亭雅集的情况:

曲江亭雅集是才媛们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基于对文学的热爱,依赖男性交际网建立的才媛社团。曲江亭雅集成员之间多有亲属关系,以阮氏与王氏两个家族的才媛为主,她们分别是:阮元继室孔璐华(字经楼)、唐庆云(字古霞)、刘文如(字书之)、谢雪(字月庄),阮亨妻王燕生(字凝香,王豫姑母),王豫妹王琼(字碧云,晚号爱兰老人),王豫女王迺德(字子一)、王迺容(字子庄),王豫外甥女季芳(字如兰),鲍皋女鲍之蕙(字仲姒、号茝香),江畹香女江秀琼(字瑶峰)。

通过张因与才媛的文学交游及留存的文集、诗作,可以总结出清代才媛间文学交游的几个特点。

曲江亭外柳千林,二月东风多绿荫。更有琅玕千亩竹,万竿清影碧沉沉。城市那如此中好,晴日春光满江表。我来未及绛桃开,林间亦未听黄鸟。焦山近在曲江头,惜不扬舲江上游。但见归帆到亭下,春潮三曲过门流。广陵涛古三千载,江流清浅扬尘改。而今足底是桑田,当年浩渺真沧海。沧桑人说曲江滨,江上还多咏絮人。万柳千花仙世界,结成亭子作比邻。(孔璐华《春日携净因夫人、古霞女史过曲江亭》)

晓出南城路,朝阳映树高。人声喧远渡,帆影趁轻舠。绿染初舒柳,红含未放桃。仙家在何处,解佩忆江皋。览胜来江渚,携茶坐小亭。绕窗皆种竹,列几尽横经。树色开晴障,山光拥素屏。从今添雅咏,怀想著芳型。曲江名最古,行绕曲江边。杨柳低连水,樯帆远接天。萋萋多荠麦,渺渺隔云烟。极目金焦影,清空一塔悬。共访高人宅,行穿竹径斜。登堂多古意,问姓自清华。选句吟娇女,征才表大家。新诗蒙见约,准拟看桃花。(张因《春日孔经楼辅仁同游翠屏洲曲江亭·即赠翠屏洲诸女史》)

两首诗都细致地描绘了曲江亭娴雅的景色与才媛们出游时的情景。值得注意的是,张因《绿秋书屋遗稿》中题画诗有20首,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黄文旸的《扫垢山房诗钞》中与张因有关的诗有23首,其中与张因绘画有关的诗有13首。显然,张因喜爱绘画并且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张因遵循了传统的题画诗写作范式,描绘出图画呈现出的直观内容,如《题孔经楼夫人绿净轩图》勾勒出竹林幽径、云烟小庭、落花鸟啼的画面内容,动静结合,画面所要表现的真实感跃然纸上。张因会在诗作中对画家绘画技艺作出点评,多为赞美之辞,如《题古霞女史画百果篮》赞赏了唐庆云所画百果篮就像吹落凡间的仙果。又如《题月庄女史画双蝶百合花图》借用庄子梦蝶的典故与享有“一纸千金不当价”美誉的滕王蝶画,称赞谢雪所绘双蝶栩栩如生。张因与才媛们的文学交游常常以群体互动、酬赠为主,因此存在同咏一幅画作的情形,如《题古霞女史暗香疏影图词后》(二首),由诗题可知,张因与唐庆云曾共为《暗香疏影图》题诗。清代士族对女性教育、才学的支持与鼓励,使得清代女性在诗词书画方面获得提高与发展。绘画在清代才媛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题画寄赠是清代才媛交游的一种常见方式。

其次,清代女性才媛的文学交游是以男性交游圈为基础的,同时,随着刊刻业的发展,才媛逐渐被认知和认同。张因的才学不但得到才媛的推崇,也受到文士的青睐。张因与才媛、文士的文学交游,是在黄文旸交游圈的基础上延伸与发展的。黄文旸与阮元的结识,促成了张因与孔璐华等阮氏才媛的文学交游,进而使张因成为了曲江亭雅集的一员;同时,阮元、阮亨等文士与张因亦有直接或间接的文学交游。

间接的文学交游指的是文士以为张因刊刻作品的方式来支持、推动女性文学的发展。张因的《绿秋书屋书钞》和《绿秋书屋遗稿》均在阮氏家族的支持下付梓,前者于嘉庆九年(1804年)付梓,后者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付梓。张因的文集能够付梓,从社会历史背景而言,得益于清代刊刻印刷业的繁荣与发展。族人或闺友为纪念才媛或记录相关交游活动,往往会将才媛作品收集编撰,以家刻或坊刻的方式刊印,因此有清一代才媛著述的数量远超过前代。作品的合集是她们记录雅集活动、感怀朋友、展现文学创作成果与自身才能的重要媒介。从个人关系而言,大抵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张因与阮元妻孔璐华交好,亦师亦友。才媛之间的交往、唱和促使她们的关系更亲密,为彼此作品的刊刻不遗余力,如题序、作跋,进一步推动文集的出版。其二,黄文旸虽终身不第,但是以阮元、阮亨兄弟为代表的扬州学派敬重赞赏黄文旸的学识。笔者认为,基于孔璐华与黄文旸双重人情,阮氏兄弟为张因的文集题序作跋并刊刻印刷。也因为张因《绿秋书屋遗稿》的刊刻印刷,张因、阮氏与王氏两家族女眷的个人作品的流传范围扩大,个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也随之扩大,从而推动了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四、结语

清代文士家庭对女性教育的重视以及文士对女性学识的重新认识与提倡,对清代女性文学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知书识礼是清代才媛与丈夫生活和谐、精神共鸣的重要条件。随着空间限制的打破,才媛们有机会外出游历,传统的性别角色得以延伸。清代才媛以男性的交友圈为基础进行文学交游,雅集方式多样,文学题材丰富。同时,由于清代刊刻印刷业的繁荣发展,在男性的支持下,清代才媛们的作品得以流传,从而扩大了才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促进了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

注释:

①大部分清代文士对女性教育持支持态度,但是对于女性才与德的关系,有不同的论述。有人认为应该以德为主,以才为辅,如清代学者汪中在《述学》中论述了教育女性应以识礼为主,以知书为辅。有人完全反对女性诗文方面才华的展露,如章学诚认为妇女在古圣贤时代扮演着教导者的角色,在传播家学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有人认为女性应当接受良好的教育,如清代袁枚、杭世骏、王昶、陈文述等致力于女教,鼓励女子学诗、写诗,清代女性从诗问学的氛围极为浓厚,出现了女性受业于男性文人的现象,以袁枚门下女弟子最为著称。

②徐石麟,字又陵,自号坦菴。其先为浙之鄞人,明初迁扬州,承父学精研名理,隐居不应试。画花卉有天趣,共诗词制曲,好著书。

③黄文旸,甘泉人。字时若,号秋平、焕亭。贡生。工诗古文辞,通声律。乾隆时,两淮盐运使设词曲局,聘为总裁。著有《扫垢山房诗钞》《古泉考》《葫芦谱》《通史发凡》等,另辑有《曲海》。

④张佩兰,字实书,汪绣谷室。黄文旸《扫垢山房诗钞》(清嘉庆七年孔宪增刻本)卷二,存有张佩兰《内侄女筠书作迎秋曲与净因依韵和之》诗一首;王豫《淮海英灵续集》(清道光刻本)辛集卷二,载有张佩兰《凉夜曲》《课儿夜读》诗二首。

⑤黄文旸:《扫垢山房诗钞》卷二,《口占留别净因》《净因和前韵见示叠韵答之》,清嘉庆七年孔宪增刻本。

⑥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清光绪刻本。

⑦汪嫈:《雅安书屋诗文集》,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⑧刘文淇:《程母汪太宜人家传》,收录于《雅安书屋诗文集》,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⑨陈芸:《小黛轩论诗诗》,见《清代闺秀诗话丛刊》,凤凰出版社,2010年,第1545页。

⑩阮元:《净因道人传》:“岁乙丑,归扬州,画《扫垢山房联吟图》以寄意名士,多题目者。”见《绿秋书屋遗稿》卷首。

[1]张因.绿秋书屋遗稿[M]//肖亚男.清代闺秀集丛刊:第十三册.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2]黄文旸.扫垢山房诗钞[M].清嘉庆七年孔宪增刻本.

[3]王琼.曲江亭唱和集[M].清嘉庆间刻本.

[4]王豫.江苏诗征[M].道光间刻本.

[5]孔璐华.唐宋旧经楼诗稿[M]//清代诗文集汇编:478.影印道光刻本.

[5]陈康祺.郎潜纪闻[M].清光绪刻本.

[6]汪嫈.雅安书屋诗文集[M].道光二十四年刻本.

[7]陈芸.小黛轩论诗诗[M]//清代闺秀诗话丛刊.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8]张寅彭,张迪艺.梧门诗话合校[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3.007

2016-12-07

吴炜頔(1992— ),女,硕士研究生。

I207.22

A

1673-0887(2017)03-0029-05

猜你喜欢
文士阮元交游
西斋茶廊坐雨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论玉山雅集与元后期文士群体的追求
黑水城所出《慈觉禅师劝化集》作者宗赜生平交游新考
荆轲并非刺客:重读《荆轲刺秦王》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臻于“纯粹”的布衣文士:洛地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