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剧表演,撬动学生言语实践的杠杆
——以三年级《六个矮儿子》为例

2017-06-22 14:30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王红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书面语言课本剧言语

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王红

课本剧表演,撬动学生言语实践的杠杆
——以三年级《六个矮儿子》为例

浙江杭州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王红

王红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第一层次学科带头人,江干区名师名校长。浙江省兼职督学、浙江省小学语文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学科审查委员会委员、杭州市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坚守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逐步形成了“扎实中不失灵活,朴实中带有细腻”的教学风格。朴素灵动的语文课堂进行的是对“真实”“朴实”与“扎实”的富含智慧与灵气的生动演绎,在真实中显本色,在朴实中显智慧,在扎实中显高效;朴素灵动的语文课堂,不拘泥于教案的精彩预设,而是关注课堂的灵活生成,师生在课堂中共同成长。

课本剧以其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传统教学行为常把课本剧表演作为一种终结性的展示形式,本文则尝试着将这种表演形式作为学生言语实践的基本策略贯穿全课始终,通过学背台词积累书面语言、创编台词内化书面语言、情境表演实践书面语言等过程的展开,激活学生参与言语实践的积极性,最终达成言语能力的提升。

课本剧表演 言语实践

语文言语能力,只有在学生作为阅读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阅读材料重复接触、多次尝试和反复练习中才能获得。在执教人教版三年级选学课文《六个矮儿子》一课时,我一改字斟句酌的传统教学方式,而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旨在以此作为撬动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杠杆,提升言语实践能力。

一、文本解读明特点

《六个矮儿子》是作家沈百英的儿童文学作品。文章篇幅短小,文本情节单纯,主要通过对六个矮儿子靠自己双手获得幸福生活的描写,颂扬了他们不畏困难、勤劳能干、爱动脑筋的优良品德。

1.故事内容富有趣味

六个矮儿子究竟是靠什么过日子的呢?作者并没有直接说出动物或植物的名称,一直到结束也没有告知我们六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而是用“八只脚”“六只脚”“四只脚”“两只脚”“一只脚”和“没有脚”来形容。故事选择了把这个悬念进行到底,最后问了句:“小朋友,六个矮儿子都靠什么生活的,你能说出来吗?”让儿童根据这些特征和脚的只数来猜猜六个矮儿子是靠什么生活的。

美学奠基人之一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是文本和读者想象相遇的结晶,一个没有空白或者空白不足以引起填补冲动的作品是自我窒息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征象的作品。面对故事中这样的“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学生会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想象力去填补空白、寻找作品的意义,感受其趣味盎然的艺术价值。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样有趣的内容就是孩子们进行课本剧表演的天然的有利条件。

2.对话贯穿故事始终

故事以对话贯穿始终,六个矮儿子的语言都是围绕“几只脚”来写的,而且语言相近,段式相同,极富幽默感与趣味性。作者站在讲故事的人的角度来写这则故事,用口头表达语言来叙述故事,带给读者一种读故事就好像在听故事的感觉。沈百英所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文字没有过多的雕琢,读起来浅显易懂,朴实自然,文本的亲和力很强,非常适合孩子们讲述、分角色对话,进行模仿迁移的情境表演。这是一篇很好的供儿童阅读或表演的叙事性文学作品。

二、年段目标明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关于第二学段的阅读要求是:“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以感性思维为主,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把“抓住事物特点练习有表情地复述”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课本剧表演为孩子们的复述在发展儿童的智能方面的体现,“经验和接触是真正的导师”(卢梭),儿童对客体的认识是从实践活动开始的。

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中的一篇选学课文,选学课文需要达成的主要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积累课文规范的语言,习得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12.6±52.8)min,长于参考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241±448)ml,多于参考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课本剧表演”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在制定该课教学目标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为以下四点:①结合课前预习单,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②抓住事物“外形、环境、活动”的特点,练习复述第一个矮儿子的台词。③根据“外形、环境、活动”表达规律补充第三个矮儿子的台词,并练习有表情地表演第三个矮儿子的对话。④体验劳动的幸福与快乐,感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目标3定位为学生自主表演。“演”,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同时又通过课本剧表演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生动的言语训练,感受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言语实践明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独特体验,在课本剧的编演实践中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课本剧是一种集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深受小学生喜爱的戏剧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把书面语言转换成适合于舞台的口头语言、形体动作,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同时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相互配合。

在执教《六个矮儿子》的过程中,以表演课本剧为主要形式,设计了三次有梯度的言语实践机会。

1.学背台词,积累书面语言

朱自强教授说:“儿童期是激活儿童语言潜能的最佳时期,儿童文学是与儿童语言发展相契合的语言系统,在儿童文学这里,孩子们能找到最适合他们的语言材料,能够最有效地激活语言潜能。”课始,我化身导演,告诉孩子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演一演课本剧,一起过一把演员瘾。孩子们都喜欢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才华,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个个跃跃欲试。我适时开展第一次言语实践活动:“做演员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背台词。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背出台词。”

要表演课本剧,学生必须深入领悟课文内容,梳理清楚课文的故事情节,在读通、读熟、读懂文本的情况下,进行语言文字的涵咏与披文入情的体验。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大部分是对话。对话语言要规范,用词要准确,句子要完整。这些要求的落实都需要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背诵台词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言语能力得到提高的过程。孩子们在任务驱动下,以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对课文内容进行重复性阅读,达到积累规范语言的目的。

课文并没有把六个矮儿子的谋生手段直白地告诉大家,需要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对课文进行深入理解。但是学生并不明白此中真意。首次尝试背诵台词时孩子们纯粹是死记硬背。“想不想知道又快又好记住台词的绝招?”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的一句话一下子点燃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我适时出示第一个矮儿子的台词:“我从早到晚都为八只脚忙。我傍晚提灯到湖上,投下一条粗绳,八只脚看见灯光,就顺着绳子爬上来。到半夜能捉二十多只,拿到集市上,可以卖不少钱呢!”他们带着期盼,带着渴望,兴趣盎然地,主动深入地探究文本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规律,通过抓“八只脚、湖上、爬”等关键词,发现第一个矮儿子在语言表达上是按照“外形、环境、活动”这三个方面来编制谜语的——语言表达的秘妙就这样很自然地在“巧妙记台词”的任务驱动下得以发现。这时候的背诵台词是基于文本却又高于文本的,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对文本的记忆和复述,更多的是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演绎。以此来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情感体验,记忆文本内容由最初的索然乏味而变得饶有趣味。

2.创编台词,内化书面语言

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通过自身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够形成与发展。作者没有直接说出六个矮儿子的谋生手段,而是采用猜谜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起阅读兴趣;不是单纯地教孩子认识动物的常识,而是引起学生的趣味思考,并且答案也不是唯一的,这就给教学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第二次言语实践的环节,即创编台词大比拼。课本剧改编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文本语言转换的能力。我先请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理清第三个矮儿子的台词中只介绍了事物的“外形”,缺少了“环境、活动”两方面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猜谜的结果,运用所学语文知识,从“外形、环境、活动”三个方面给第三个矮儿子的台词进行艺术的再加工。有的根据“胖胖猪”进行创编:“我是靠四条腿的。去年我买了十多只,今年已经有三十多只了,它们喜欢在泥地里打滚,都养得肥肥壮壮的。”有的根据“咩咩羊”进行创编:“我是靠四条腿的。去年我买了十多只,今年已经有三十多只了,它们头上长角,会咩咩地叫,都养得肥肥壮壮的。”还有的根据“飞奔马”进行了创编:“我是靠四条腿的。去年我买了十多只,今年已经有三十多只了,它们天天在草地上奔跑,喜欢吃青草,都养得肥肥壮壮的。”孩子们抓住不同谜底进行创编,使台词内容更加完整,情趣更加浓厚。对文本进行扩充并表演,这样已经不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充实内容,推动情节发展,更具体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在这个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奖励名片的小环节。告知学生,剧组专门为我设计了一张金名片,谁能够当选剧组演员谁就能得到导演的金名片。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集中精力去获取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

3.情境表演,实践书面语言

课本剧的表演,对言语、表情、动作等配合要求高、难度大,是学生再创造的艺术活动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将剧中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去把握其性格并注意对话语言的表达技巧?教学中我设计了第三次言语实践的环节:先出示《七个小矮人》的剧本,有意识地向学生提供课本剧的范本。学生通过浏览剧本,发现每个小矮人的后面都有表情、动作的提示语,进而明白要想把剧本演好,要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表情、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然后再出示填空:第三个矮儿子():我是靠四条腿的……通过学生自主尝试,促进学生在学习借鉴中将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把书面语言转化成口头语言和形体动作。

每个学生在课文的阅读理解中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改编后进入表演,个人的创造性发挥达到巅峰,围绕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表现,动作、表情、对话都达到了高度的个性化。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和理解有所创新地进行排演:有跷起大拇指神气地说的,有拍着胸脯自豪地说的,有叉着腰自信地说的,还有低着头叹着气说的……“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孩子们在表演时不但语气读得好,而且表情、肢体语言也恰到好处,可视性和可听性兼备,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人矮志高”的认识。

根据文本的特点,以“课本剧表演”撬动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融“读、背、创、写、演”多种语文学习方式为一体,符合学生的年段特点,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有梯度地层层推进,不仅实现了语言文字的积累,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实现了在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的目标。

[1]傅念飞.课本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D].西南大学,2008.

[2]李永丽.浅谈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学习,2013(9).

[3]朱自强.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书面语言课本剧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加强阅读教学促使幼儿理解图书中的符号探微
将语言的训练落到实处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交际化语文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