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实施中课型的研究与实践

2017-06-22 14:30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丁雄鹰
小学教学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西子课型泰山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丁雄鹰

“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实施中课型的研究与实践

江苏常州市武进区宋剑湖小学 丁雄鹰

“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整体构建之后,进入了课堂实践阶段,研究了“主诗鉴赏”课型、“主题铺陈”课型、“专题探究”课型、“选题游学”课型,并对每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范例做出了具有普适性的归纳与表述。

课型 流程 案例

“跟着古诗游中国”课程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一个课程要具有生命力必须适切此时此地此情的学生。课程之“古城篇”“灵水篇”“名山篇”,让孩子们在一首首诗里穿梭,并以此领略祖国山川,真是“一座古城一首诗”“一方灵水一首诗”“一座名山一首诗”。要让这个课程的生命力蓬勃,落脚点是课堂。在实践过程中,课程组成员从预设到实践,从实践到反思,从反思到归纳,逐步探索出“跟着古诗游中国”课堂教学类型,目前开发的具有普遍概念的课型有“主诗鉴赏”课型、“主题铺陈”课型、“专题探究”课型、“选题游学”课型,并对每种课型的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范例做出了具有普适性的表述。值得提出的是,教有法,但无定法;课有型,但无定型。虽然有一定的教学课型可以参照,但实际教学中却是可以相互融通的,并无禁锢。有时一堂课可能就集合了几种课型的相关要素,只要适切当下的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因人而异,永远具有灵活性与生命力。

一、“主诗鉴赏”课型

“跟着古诗游中国”每一主题都会选择3~6首古诗作为教学素材,“主诗鉴赏”这种课型指选择与主题最为相关或者最为典型的1~2首古诗进行鉴赏。

1.教学目标

通过对古诗的读与诵,鉴与赏,学习、领悟、运用母语的语言表达艺术,学会表达;学习、领悟、传承中国文化经典,提升素养。

2.教学流程

读诗:读出节奏,感受古诗韵律美—赏词:领悟用词的精妙—鉴诗:领悟典型的表达艺术—吟诵:个性化的表达感悟—仿写:迁移典型表达方式

3.教学案例

《跟着古诗赏西湖》选取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饮湖上初晴后雨》三首古诗,在“主诗鉴赏”课上选取了《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进行鉴赏。

教学片段:赏“西子”鉴“比喻”

师:这首诗妙就妙在“西子”。(相机介绍西施及四大美女)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古诗,这西湖是一位怎样的西子?

生1:这西湖是一位光彩照人的西子,“水光潋滟晴方好”,阳光照耀,西湖光彩熠熠,充满着生机与活力。

生2:这西湖是一位安静典雅的西子,“水光潋滟”是水波微微荡漾,仿佛是西湖在盈盈微笑,恬静优雅。

生3:这西湖是一位具有神秘色彩的西子,“山色空蒙雨亦奇”在烟雨下,西湖朦朦胧胧的,若隐若现,好像蒙了一层面纱,很神秘的。

生4:这西湖是一位变化多姿的西子,时而阳光活力,时而半隐半现,时而淡雅,时而艳丽。

……

师:就抓住一个“西子”让我们看到了西湖的变化多端,多姿多彩。好一个“欲把西湖比西子”!

师:将你的感受用你的节奏、方式诵读出来。

(生各有特色地诵读)

师:好一个“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以自己奇妙的观察品味,把西湖与西施,通过巧妙的比喻,构成一幅生动可感的西湖图象,创造出无限遐想的意境。

师:(出示不同季节的西湖图)仔细观察,大胆想象,用上比喻的方式写一写你心中的西湖。

(师展示学生作品)

冬湖

雪花飘零下西湖,

彩景之风变一白。

千里只现堤一条,

断桥残雪如相见。

月夜西湖

夜晚月影窈窕,

远处山雾缭绕。

近处湖面似镜,

风吹顿起波澜。

西湖

桃红柳绿映苏堤,

婉转曲院吹荷风。

如镜平湖赏秋月,

定情断桥抱残雪。

二、“主题铺陈”课型

“主题铺陈”是从广度上入手,选择一个地理位置,以这个地点为圆心,以一组古诗为原点,与四面八方的知识进行联结,形成一个学习的“圆”。“主题铺陈”课是在“主诗鉴赏”课之后的课堂教学形式。

1.教学目标

通过对古诗教学资源的再开发,以古诗为媒介,借助古诗对一个地域的地理、天文、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拓展性的了解,打破学科壁垒,打开学生视域,在游历中激发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2.教学流程

读诗:确定兴趣点—探究:小组合作收集资料—交流:整理提取信息分享—整合:思维导图演示学习所得—吟诵:学后再对诗的观照

3.教学案例

以“泰山”为例

《跟着古诗游泰山》“泰山文化”教学片段:

(师出示句子)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有眼不识泰山。

(3)我与你失了这泰山的靠傍,今生再无好日了。——《二刻拍案惊奇》

(4)明皇封禅泰山,张说为封禅使。说女婿郑镒,本九品官,旧例封禅后,自三公以下皆迁转一级,唯郑镒因说骤迁五品,兼赐绯服。因大脯次,玄宗见镒官位腾跃,怪而问之,镒无词以对。黄幡绰曰:“此乃泰山之力也。”

——《酉阳杂俎·语资》

师:根据学过的课文,或注释理解句子中“泰山”的意思。

生1:第一句是司马迁在狱中说的,“泰山”指死得有价值。

生2:第二句在《徐悲鸿励志学画》中有,就是那个外国人小看了徐悲鸿,后来向他道歉。“泰山”应该指特别伟大、有名的人,值得尊敬的人。

生3:第四句中“泰山”指老婆的父亲,注释中写到“为女婿升官”。

师:“老婆的父亲”就是指“岳父”。是的,从这个故事后,“泰山”就有了“岳父”一说,直到现在生活中还经常运用。

生4:第三句“泰山”指“靠山”,我从后面的“靠傍”感受出来的。

师: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在中国文人眼里,神圣的泰山不仅仅是一座“高山”,更是一个精神的归属地。孔子有“喟然回顾”,以泰山为精神依托的感喟;司马迁以“重于泰山”意喻人生的价值取向;曹植用泰山寄托“九州安所知”的愿望……是泰山丰富了他们的精神品格,而他们又丰厚了泰山的文化意义。

三、“专题探究”课型

“专题探究”是从深度上观照,向纵深发展,以古诗为载体,深入了解一种现象。围绕一个点,形成一条线索,形成对诗的丰厚解读。

1.教学目标

通过古诗内容提炼出的学习专题,从丰富背景的学习与理解,形成对学习专题的深厚理解,加深对古诗的厚度解读。

2.教学流程

读诗:确定研究专题—线索:按照线索丰富学习资源—感悟:形成对学习专题的自己认识—诵读:融入自己的理解。

3.教学案例

《跟着古诗游边塞》之“烽火边塞”教学片段(选取王之涣的《凉州词》和王昌龄的《出塞》):

(出示历代边塞疆域图,了解边塞战争)

师:读读古诗,看看图,你仿佛看到了哪些人,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用这样的句式:

我读着诗句“_______________”,仿佛看到了_______________(人物),他们_______________

生:学生交流后,读好诗句。

师:这一场场烽火,一个个画面,是否让你心潮涌动,不能平息。将你的感受写一写吧。

生:写自己的感受。

生1:塞外战火连连,战士勇杀敌。为国生,为国战,为国亡!甚勇!甚勇!唯见塞外片片沙,无数战魂守边疆!

生2:塞外黄沙满天飞,战士战方休。夜帐内,遥望天空一轮月,长相守念情思怀。宁死沙场,愿民安。

生3:黄沙飞,尸横野,胡儿杀到关口前,宁死不退一步。深夜只闻羌笛曲,英雄也有泪一场。天下再无战,愿将一腔热血付柔怀。

……

四、“选题游学”课型

“选题游学”课型是从向度上着眼,学生借助假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实地游历,在游中学,在学中游,将古诗与生活相融合,增强实践体验,学会古诗运用。

1.教学目标

通过实地游历,欣赏祖国大好河山,培养家国情怀;学会在旅游中应景吟诗,达成对古诗的积累与运用;在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后,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2.教学流程

确定地点—设计游程(①旅游景点;②出行方式;③时间安排;④经费预算)—实地游学—写游记。

3.教学案例

校本教材《游苏州》作业设计之一:

从武进区宋剑湖小学到苏州自驾全程82.3公里,用时1小时16分钟。

走进苏州:进入苏州城后,请你根据苏州旅游示意图(出示图片),为家人设计出合理的旅游路线。(温馨提示:设计路线时要考虑:①尽量游多的景点,不走回头路;②出行方式;③家人体能;④时间安排;⑤合理分配旅游经费。

猜你喜欢
西子课型泰山
泰山之行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泰山日出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
小学英语读写课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爱情从欺骗开始
谁该“杀毒”了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西子“我们论坛”:“互联网+”in杭州——融合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