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7-06-20 22:36杜文丽
文教资料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思考教学改革

杜文丽

(洛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摘 要: 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是涉及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等多种要素的一项系统工程。一是对教师要强基固本、提高能力。在教师加强学习的同时,学校也要完善体制机制,帮助教师提高能力。二是对学生要了解读懂、因材施教。课前做充足准备的同时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考核方式要多样化,还要勤于总结,不断提高教学实效。三是对教学要重视实践、内外互补。除了做好课外延伸外,还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结合实际,实事求是。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 教学改革 教学思考

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涉及教师、学生、课堂、教学内容等多种要素,是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统筹兼顾,坚持全方位入手,推动教师、学生、教学过程共同发展,才能不断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对教师,要强基固本、提高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以己之昏昏,是无法让学生昭昭的。思政课是高校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主渠道,也是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因此,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主体,首先必须持续提高能力素质,以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学识素养推动教学改革。

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充实知识。思政课是一门政治性强的学科,教学内容不仅要“专”和“深”,还要“博”和“广”。除了要经常研究、阅读经典著作,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之外,还必须有计划地博览群书,涉猎各类学科知识,扩大知识面;密切关注时政和重大事件,多参加社会实践;关注学术前沿,不断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从而保障教学内容更透彻、更接地气。还要围绕不同的专题和内容精心搜集资料、恰当运用资料,引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增强思政课的核心竞争力。其次要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践行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对不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对比,确定哪些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教学生的客观实际。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运用和灵活转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就学校而言,首先要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制订并不断完善培训计划,促使教师在知识结构、教学理念、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与思政课改革的大方向适应、匹配。其次要加强职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当今社会急速发展,每天每时都有大量的新信息涌现,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使思政课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势在必行:一是要重视学历进修和培训,鼓励教师通过脱产、半脱产、在职等形式学习进修,不断提升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二是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师走出课堂、走出书斋、走出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学术交流活动,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三是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双创”,这既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又是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让教师成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表率,从而在教学中更具有说服力,更易于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再次要加大支持与投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素质,不仅体现在教师的教学水平上,还体现在科研能力上。教师要不断努力自不必言,学校要应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同时,定期聘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邀请有影响力的思政课专家、教授到校进行观摩教学、指导科研工作,使教师及时了解和掌握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引导教师积极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学科前沿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教师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最后要积极开展校内培训,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如定期组织备课会和研讨会,促使思政课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对学生,要了解读懂、因材施教

不同年级、不同班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区别性,了解学生、读懂学生,是做到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的前提,是让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政治理论的基础,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达到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

一是课前做充足准备。进行课前调研,了解学生需求,把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过调查问卷、与学生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点,结合课程教学计划,针对性地设计授课内容、安排授课时间、选择授课方式,从而持续强化教学效果。

二是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是有效沟通的前提,有效沟通是保障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有的教師不愿与学生交流,更不会与学生交流,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思政课一般是大班教学,主要满足的是学生的共性需求,不同学生还有个性需求,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学生需求共性与个性的调和,在“一对多”讲授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交流,满足不同学生对不同兴趣点知识的渴望。对此,可通过课间聊天、课后交谈等方式与学生近距离交流,使学生掌握在课堂上无法学到的东西。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方式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也促进了师生之间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同时,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手段,弥补各种原因造成面谈不充分、不深入等不足。通过电子邮件、飞信、微信、微博、QQ等网络通信手段,与学生进行跨时空交流。网上交流不仅能针对性地解答学生疑问,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而且能有效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是实行多样化考核方式。除传统的试卷考试外,可以结合学生特点和所学专业课,通过社会调查报告、马列经典著作读书体会、学期论文、运用政治理论对专业课进行设计等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考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和教学效果。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写作,引导学生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规划学习、生活和未来,培养学生理论指导实践的良好思维习惯;尊重学生的创作,对学生作业择优结集,一方面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另一方面激励其他学生见贤思齐、积极努力。

四是勤于总结,不断提升教学实效。定期组织召开教学研讨会,举办一次教学论坛,努力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让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教学效果突出的名教师为其他教师进行示范指导,促进教师队伍素质能力的整体提高。

三、对教学,要重视实践、内外互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进行理论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利用掌握的理论在社会中少走弯路,尽快地成长、成才,成为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家庭和谐有益的人。较早地引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实现课堂内外的良性互补,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帮助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时尽快适应工作需求,在创业时尽快选择适合的领域和行业。

一是做好课外延伸。以课堂教学讲授的理论知识为依据,按照课堂教学要求确定课外活动主题和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从中思考理论的具体表现和转化过程,再将实践教学成果反馈于课堂教学,生成开放性的教育资源,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同时,要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效衔接。比如,可以通过在课内组建马列学习小组带动班级开展理论讨论学习,在课外通过成立马列学习协会等理论社团的方式,集聚学习骨干扎实做好课外自学;通过教师引导、小组学习、班级研讨、社团活动等形式推动学习小组与理论社团的交流互动,扩大理论学习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促进教学效果的持续发挥。

二是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学生接触社会、运用理论、提高能力、坚定信念、提高素质的教育活动,是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认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在思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努力发挥实践教学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实践教学要与理论学习相结合,形成相互促进、双向互动的良好格局。通过实践教学促进理论学习的开展,通过理论学习把实践教学活动中的成果形成理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达到“1+1>2”的效果,使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

三是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教学中,每个高校都要立足自身特色和实际,充分利用所在地区的资源优势,实事求是地开展实践教学,有效连接理论内容与社会实践的统一性。虽然尚未形成统一的实践教学模式,但经过调查和资料分析,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宏观教学层次,即主题明确的实践内容,如劳动锻炼、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社会调查、读书研讨等,这是较为普遍的实践教学模式;第二个是具体教学层面,是在宏观教学的指导下立足学校教学实际和地方资源而制定具体实践内容,如到贫困或偏远地区学校进行支教和帮扶,到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机构开展献爱心活动,等等。虽然实践教学的内容及方式不同,但从本质看,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致力于教学内容走出课堂,回归社会实践,通过生动现实的实践活动深化对理论教学的认知。洛阳是焦裕禄精神的形成地,是新时期焦裕禄精神践行者杨奎烈的成场地,结合2016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开展以践行焦裕禄精神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一方面积极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始终保持思政课教学与党中央的高度一致,另一方面在提高学生理论修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争当行为文明、思想高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实现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贺志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7(11):77-78.

[2]沈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经济,2013(7):90.

[3]于坤冬.高校思政課改革的思考[J].学理论,2015(9):167-168.

[4]孔国保.关于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改革的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06.18(1):108-11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思考教学改革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思考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