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浩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体育教学的不断研究,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也逐渐从单一的模式转变为多元化模式。我国体育教学从基础的德,智,体,美,劳逐渐发展到增强学生体育基本意识,了解体育基本知识再到今天的体育基本技能及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证明了体育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教育界的重视。小学体育是体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小学体育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关系到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及身心健康的培养。目前,学生和家长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学校的教学形式也较为单一。学校和家长经常会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从而减少学生的体育课程。正是由于学校和家长对学生的过度保护心理,导致体育教学的局限性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因此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做到对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成为了目前急需研究的课题。本文针对目前体育教学现状,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以及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体育教育;身体素质培养;教学目标
1引言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体育教育作为体育教育的基础,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起点,也是培养其拥有良好的体育意识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学校及家长常常会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尽量减少体育教学的教学项目,更有的学校将体育课改为自习课。正是因为这种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和对学生的过度保护心里,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因此,近些年来,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小学体育教学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因此,如何做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身体素质的培养及教学目标的统一成为了体育教育长远发展与立足的基础。
2小学体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育拥有技术性,人性化,情感性及综合性四个组成部分。技术性是指学生通过接受体育教育从而学习到基本体育技能,通过运动和身体的感知来获取体育技能信息,包括跑步,跳远,篮球等。体育教育的人性化主要体现在小学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小学体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的性格和素质的基础。情感性是指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过程中,会经历一系列的情绪变化。而这些情绪变化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和意志力。对学生是一种非智力性的教育开发。综合性则是指,小学教育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的体育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里健康,运动技能以及人际和情绪关系处理等。小学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的体育技能知识和运动,从而在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磨炼自身的意志力和持久力。因此,小学体育教学是一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培养的学科。
2.1小学体育教育对身体素质的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通过对体育技能知识的学习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以及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其中,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小学体育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发展能力,娱乐能力,文化能力来实现。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在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提高身体运动机能。通过适量的体育运动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促进学生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及意志力。以及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娱乐能力是指学生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和体育游戏从而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来缓解学习压力,丰富业余生活。小学教育的文化功能可以从基础上弘扬体育文化,传播体育精神,推动我国体育教育的发展。
2.2体育教育对身体素质培养与教学目标统一
小学体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身体发展特点不同,因此,采取的教学方式也不同。小学体育教育必须要根据学生的身体机能及适应能力,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产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身体素质。那么如何做到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对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的统一。首先,要学校要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对身体健康的认识。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其次是积极开展体育知识教学,让学生通过体育知识学习,来了解基本的体育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及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最后是开展体育爱好或兴趣小组。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来进行体育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身体素质,还可以通过团体间的体育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体育项目间的比赛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主观意志力及个性。
3结论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国家对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体育教育不仅注重对学生智力的培养,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非智力的身体素质及心理将康的培养。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育对身体素质的培养与教学目标的统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举办体育活动,学习体育技能知识,开展体育兴趣小组三种教学模式来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新教学形式下的小学体育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运动中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其终身的体育意识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适当的体育活动或游戏可以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达到劳逸结合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可以通过共同参加体育活动和兴趣小组来广泛的接触新同学,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对身体素质的培养及教学目标的统一。为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学校体育工作条例[Z].199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黄济,劳凯声,檀传宝主编.小学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吴洪成.历史的轨迹:中国小學教育发展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