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关于制定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探讨

2017-06-20 05:47王宁贾宏志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4期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认证教育理念

王宁+贾宏志

(上海理工大学 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上海 200093)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必然推动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在此背景下培养方案的建立和改进对于促进二者的关联性和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面向于工科院校分别从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要求、质量保障、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工程教育教學的现状并给出改进措施,以为工程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方案制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165-02

一、引言

工程教育占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毕业生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促进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加强工程实践教育,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的质量,为相关工程技术人才进入工业界从业提供预备教育质量保证,2005年以来工程教育认证工作逐步在我国开展,相关教育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为准绳、全面推进专业建设及改革,加速专业国际化进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提升学生收益[1]。工程认证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现有高等教育的质量体系,主要表现在其新颖的育人理念可为未来工程师“毕业生”提供通行国际的执业资格。从以学生为本、目标导向、持续改进等方面来衡量和推进教育工作,改变了传统的学习策略方式,通过反馈机制对专业设置不断探索提高[2]。作为国际就业市场的“通行证”,目前几乎所有相关院校都对参与工程教育认证表现出空前的热情。然而,在探索推进专业认证工作的过程中,高等院校或多或少的存在以下几点问题:①在可预期的未来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性、是否能够反映区域特色尚需改进。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③课程设置不足以支持相应知识体系和毕业要求,缺乏创新创业类课程,在授课内容方面应强化专业背景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培养方案着手,分别以培养目标、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质量保障体系、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方面分析了当前工程类院校专业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专业建设及培养方案的建议。

二、培养方案分析

1.培养目标。依据现有工科院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内容,目前各高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问题:①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2012年7月修订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目标“应能反映毕业生主要的就业领域、竞争优势及毕业后事业发展的预期”并且可以“检验和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而目前很多高校的培养目标比较虚化,这样会导致检验和评价培养目标的达成度比较困难[3]。②各高校的培养目标比较趋同,有些能很好反映学校的学科特色以及行业特点,但很少能够反映学校的区域特色;再者,在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修订方面,不能反映不同领域行业或企业(也可以是科研院所)专家的参与。③在培养目标的公开性方面,认证标准明确培养目标必须向社会有效公开,但部分高校网上找不到专业的培养方案,向社会有效公开方面有所欠缺。

2.人才培养基本要求。近年来随着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工作在我国高校的全面展开,越来越多的高校在修订毕业要求时参考了工程教育国际认证的要求,对毕业要求进行细化、量化,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也增加了对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等综合能力的要求,但仍然有很多高校的毕业要求过于简单笼统,较难进行评价。

3.质量保障体系。各高校普遍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监控教学过程、跟踪毕业生以及根据各方反馈进行持续改进,但较少有根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形成分析报告,并根据各方反馈形成文档形式的持续改进报告。同时对于围绕毕业要求对应到质量点的有效性考查不足,对于实施情况的效果评价并没有到位。在实践教学方面对于教学实际内容是否能支持毕业要求达成分析不足,往往不能反映部分同学的训练不足问题。

4.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课程体系设计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4]。然而尽管当前一些高校在形式上让部分专家担任企业导师进行授课,但在授课内容方面过于偏重工程实际,造成学生重视工程技术类操作过程而忽略了其相关理论。在知识体系方面,以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学科基础知识需涵盖电路与电子技术、计算机系统与应用、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波等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专业基础知识应包括物理光学、应用光学、光电子学、光电检测、激光原理、信息光学、通信原理、工程图学中至少4个知识领域的核心内容。同时在讲授相应专业基本知识领域和专业方向知识时,应讲授相关的专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根据我们对47个收集到的培养方案的分析,很多学校缺乏信号与系统知识领域的相关课程。应积极探索这些核心课程的评级机制,因为科学的课程评价方式是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但部分高校仅仅是设置了这些工程课程,所缺乏的评价机制不能够切实让这些外部专家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专业建设及培养方案改进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发现的针对工程教育的一些共性问题,我们对工科专业培养方案及专业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1.培养目标。增加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增加对学生毕业后应该具有能力的预期要求,促进和加强这些要求和毕业要求的关联性;培养目标应更好反映学校的学科特色、行业特点以及学校的区域特色;培养目标的制定应有行业专家参与并有相关文字资料佐证;培养方案应尽量做到网上公开。做好毕业生5年后情况跟踪,为培养目标的持续改进提供有效的数据,通过调研毕业生的竞争优势和社会责任承担情况,合理规划在校生培养目标。

2.毕业要求。参考工程教育国际认证的要求,对毕业要求进行细化、量化;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视,也应增加对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运用现代技术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境、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等综合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利用以新兴互联网、增强现实为代表的现代工具提高其模拟预测能力,以达到实现深刻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对象,制定教学过程训练和考核规划方案,做到公平公开。建立长期有效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的沟通机制,及时解决工程问题,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加大不同类型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学实践的国际化。

3.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有效的跟踪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毕业生信息,进而形成社会参与的各方常态评价。依据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评价意见,进行持续改进。

4.知识体系和核心课程体系。增加创新创业类通识课程;在授课内容方面增加专业导论课程相关的专业发展历史和现状;注意增加知识领域的相关体系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从而能够培养工程人才感受基础理论是如何有效指导工程技术和实践操作的过程。重视企业导师开展的实践课程和课堂效果,实施有效的评价机制促进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生产实习的进行过程。

5.理科类与工科类教学实践环节的共性与差异。目前各高校均比较重视实践环节,认证过程对实验设备和经费投入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保证实践环节的数量和质量。理科类专业队实践环节的要求并不比工科类专业低,但由于培养目标的差异,两者对实践环节的要求还是各有侧重的。工科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应加强和企业联合的实践环节,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等方面的训练;理科培养的是科研型人才,更注重动手组装和搭建实验的能力,应加强和科研院所的联系,从理解器件原理、设备原理及其关键注意事项着手训练。

参考文献:

[1]邓琼.探究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5,(9).

[2]林健.工程教育认证与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J].工程教育前沿,2015,(2).

[3]支希哲,韩阿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5,(4).

[4]姜宇,姜松.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

猜你喜欢
高等工程教育工程教育认证教育理念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学生能力达成度评价体系设计
高等工程教育中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