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设计

2017-06-20 02:4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集团第一实验学校邓玉云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7年19期
关键词:石蕊稀盐酸酚酞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新安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邓玉云

【教学目标】

1.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巩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运用类别通性设计实验,运用实验现象收集证据,运用证据下结论。

3.通过具体酸碱反应到中和反应的建构,体会共性和个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酸碱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

理解借助酸碱指示剂可以判断无色酸溶液和碱溶液反应的发生。

【教学过程】

板块一: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化学变化的证据

实验内容 化学变化现象 化学变化的证据1.Cu(OH)2加入稀HCl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2.铁钉放稀H2SO4中浅蓝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并且有气泡产生3.鸡蛋壳放入稀HCl中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并且有气泡产生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有气泡产生4.C O2溶于水中生成H2CO3 CO2和水都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CO2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它们发生了反应指示剂变色

【教师小结】反映化学变化本质的现象才是证据:沉淀、气体或颜色变化(物质或指示剂)

板块二:实验探究,凸显证据

【教师演示】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观点判断】1.二者没有发生反应;

2.二者反应了,但没有明显现象。

【活动一】如何用有明显现象的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是否发生了反应?

实验目的: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你所选用的药品请用化学式表示)药品 NaOH溶液、氢氧化铜粉末、稀盐酸、稀硫酸、pH试纸、酚酞试液、紫色石蕊试液、锌粒,氧化铜、石灰石、氯化铁溶液你的选择是: 。

仪器 试管、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试管架你的选择是: 。实验方案请画简图设计方案:实验结论化学方程式 。酸和碱能发生反应生成 。(填物质类别)

(设计意图:基于物质类别通性的探究、)

【学生方案】

【教师小结】中和反应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活动二】看中和反应模拟动画,想中和反应实质

请写出以下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画出微观粒子模型表示下列反应的过程:

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_______

师生汇总小结: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

【演示实验】

教师:借用我们刚才的实验继续做个拓展探究。

【讨论】借用酚酞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后,试管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有哪些?

猜想一: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 (溶液呈猜想与假设性)猜想二:可能是氯化钠 (溶液呈 性)猜想三:可能是 (溶液呈 性)

小组讨论:有同学认为猜想一不正确,你们分析的理由是:____。

请你们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另外两种猜想,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归纳整理】中和反应

定义:酸+碱=盐+水

实质:H++OH-=H2O

模块三:课堂巩固练习

1.下列能发生中和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A、Ca(OH)2和CO2

B、H2SO4和KOH

2.在进行中和反应时,将一定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再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无色。对最终所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溶液呈中性

B、除酚酞外,溶质只有氯化钠

C、可能含有氢氧化钠

D、可能含有盐酸

3.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内溶液的颜色变化顺序是( )

A、紫→红→蓝 B、蓝→红→紫C、蓝→紫→红 D、蓝→紫→无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借助寻找化学变化的证据引入新课,符合教材要求。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探究部分:如何证明酸碱是否发生反应题材过于广了些,课堂上学生的思路和分析会显得散乱,没有集中在主要的思路上,不会找准试管中反应中的物质是哪些,解析现象也没能达到预设的效果。本节课的后续改进:可以把题材集中在指示剂上,进而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加以运用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进行拓展探究,这样就可以既完成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又可以依据学生情况拓展思维。

猜你喜欢
石蕊稀盐酸酚酞
酚酞分子结构的研究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五环式探究实验教学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酚酞指示剂配制猜想
酚酞试液配制中的“意外之旅”
第十单元酸和碱
鸡蛋在稀盐酸中沉浮实验的探究
利用pH传感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稀盐酸的反应
酚酞试剂遇水产生白色沉淀“异常现象”的探究
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实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