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力跃
(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浙江金华 321004)
从“一枝独秀”到“美美与共”
——中职“名师工作室”个案研究
张力跃
(浙江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浙江金华 321004)
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共同体的一种新型形式,越来越受到中职教育办学者的关注。文章以R市职业中专Y名师工作室为个案,从共同愿景、工作室内部成员结构、教师之间合作文化氛围、个人学习活动以及外部支持条件五个维度考察名师工作室的实践图景,呈现、归导出工作室的实际效能以及前行中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中职名师工作室要实现良性运行与卓越示范,需要政府加强引导与支持,制定发展性评价制度;学校要创设尊重学术与专业发展的校园氛围;作为行动主体的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与集体知识构建,并悦纳和执行集体共识,促进教育研究合力的形成。
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共同体;名师工作室
与传统的外源性教师教育相比,立足于校本或区域内的教学共同体更富于实践性与针对性,在中职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出了优越性。名师工作室作为教学共同体的一种新型形式,被部分中职学校应用到实践中,表现出了与教研组、年级组、课题组等传统共同体不同的特点,顺应了知识及学习的社会性特征,实现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1]科尔曼曾经非常自信地指出,以方法论个体主义和微观层次为基础的理性选择完全可以用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社会现象。[2]正是基于同样的认识,本研究选取R市职业中专Y名师工作室为对象,通过参与性观察和对工作室成员的深入访谈,力图从微观视角勾勒出中职名师工作室运行的原貌,分析其间存在的问题,为中职名师工作室的效能提升提供系统策略。
名师工作室在运行中会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活动,要透过繁杂的日常事务做出严谨的分析,需要一个理论上的阅读框架,彼得·圣吉提出的“五要素”学习组织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切性。上世纪70年代,彼得·圣吉针对商业领域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构想,并详细阐释了如何将学习型组织应用于实践。[3]他认为,要使学习型组织在实践中可行,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首先,系统思考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基础。彼得·圣吉指出,如果要进行真实有效的学习,那么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掌握系统思考的方法,以此来透过现象领悟事物的本质与发展规律,而不仅仅是停留于片面的思考方式。
其次,合作学习是学习型组织中的基本学习方法。学习型组织内的学习不仅仅是个体的学习,更是以团体为主要单位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的学习方式将会在组织内形成一种氛围,并反作用于组织内的个体身上,使之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求,两者之间不断地互动且相互促进,最终使个体与组织都产生长足的进步。
最后,共同愿景是组织进步的动力。当组织内的各位成员都在为共同的目标前进时,将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拉近组织内成员的关系,并使成员自觉承担在组织内的角色以及相应的任务。
据此,彼得·圣吉更加具体地提出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五元素: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和团体学习,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五要素
名师工作室延续了教学共同体的特点,在研究的过程中,考虑到工作室运行所需要的外部支持,我们在彼得·圣吉提出的教师学习共同体研究思路基础上,从共同愿景、工作室内部成员结构、教师之间合作文化氛围、个人学习活动以及外部支持条件五个维度来阅读和分析名师工作室。
Y名师工作室是R市职业中专两个名师工作室之一,于2010年成立,现在已经完成了对第一批学员的培养工作。现阶段工作室拥有8名成员,都是来自R市各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主持人Y老师毕业于浙江大学会计学本科,1995年参加工作,具有高级教师和会计师双职称。曾经获得省教坛新秀、市名教师、市优秀教师等称号,教科研成绩突出。研究者进行调研时,该工作室正在进行第二批学员的培养。
(一)名师工作室的共同愿景
对于多数教师来说,切实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是参加名师工作室的主要目标。这样的个人愿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以往的培训经历。
Z老师曾经参加某高校举办的中职教师专业培训,回忆说:“刚开始进去的时候,满怀信心,带着非常美好的憧憬,觉得又能回到大学的课堂上吸收新知识了。但是没想到培训就是一场讲座接着一场讲座,刚开始还能听个百分之六十,后来越来越少,最后干脆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可见,这种单一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正在使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已经不再适合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课堂。他们渴望接受更富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培训。X老师说:“我就想实际看看人家这些名师是怎么备课、怎么预先设计问题的,学生的回答总是出人意料,人家是怎么引导的,都是教会计专业的,向同行学习总能更好理解。”通过参加名师工作室,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技能,是Y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主要工作愿景。
主持人Y老师则另有想法,她说:“在我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贵人,比如D老师。我刚进入学校的时候,完全不懂科研要怎么搞,论文要怎么写,D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我现在看到青年教师,就想如同当年D老师一样去帮助他们,通过我的名师工作室给他们分享一些经验和方法。”
(二)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结构
Y名师工作室成员共有8人,他们都是中职会计专业教学领域相对优秀的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发展都具有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向,Y老师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核心,随着具体的情境变化其角色职能呈现出了多重性。
首先,是活动的组织者。Y老师在工作室中的作用首先是组织协调。Y老师说:“其实每次的联合活动对我来说都是有很多繁琐的事情需要处理。因为要不断和对方协调活动的时间,有时候你有时间,别人却没空,最后还是要综合一下各方的情况,来回要联络很多次。”
其次,是共同的学习者。在工作室中,Y老师并不是始终作为“导师”或者“专家”,由于工作室会邀请行业专家对学员进行专业方面的讲座,这时Y老师的角色则转化为与工作室其他成员一样的学习者身份。
再次,是工作室的引领者。Y老师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技能的引领和精神方面的引导两个方面。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Y老师指导工作室成员制订个人发展计划,帮助提高教学技能。在精神引导方面,Y老师是许多成员参与工作室的主要原因。Z老师说:“我的高级职称已经评下来了,按道理也没必要来参加,但是因为Y老师在做主持人,我相信她仍然会带给我许多成长机会的。”
(三)教师合作文化氛围
Y名师工作室中,成员之间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互动,工作室始终处于运动的状态,这种内部与外部的互动的交叠使工作室充满了自主的、主动的、活性的气氛。
首先是导师与学员之间的合作。对于学员来说,传统的专业发展方式无法满足他们专业发展的需求,随着教学实践的逐渐深入和行业知识更新速度日渐加快,他们急需寻找出一条快速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发展之路。而工作室中导师的存在恰好能够满足教师们的需求。Z老师说:“我上课思路明确,但是参加比赛总得不到好分数,一直挺困惑。Y老师听过几次课后告诉我:你的课虽然主题很明确,但有的部分总是不由自主的喋喋不休,没有考虑到课堂的流畅性、完整性。经过Y老师的指点之后,我现在教学有了很大改观。”
其次是学员之间的交流。X老师参加了名师工作室举办的“同课异构”活动,她说:“为了准备好这节公开课,我已经邀请了其他的老师来听过两次我的课了。他们都对我的课提了意见,比如有位老师提出课堂的时间分配的问题,指出我留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太短了,课后我会借鉴他们的意见,再对课堂节奏进行调整。”在名师工作室活动的当天,X老师再次站在讲台上讲授同样的课程内容时,笔者发现X老师的确就之前几位老师的意见做出了相应的修改,整节课变得更为流畅和完整。
(四)教师个人的反思与实践
名师工作室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在两年的学习期间内,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开设最少一次公开课和讲座,通过讲座论坛的形式促进成员的自我反思。Y名师工作室一次公开活动邀请了邻近两区的几位中职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在同课异构的环节上,T老师与C老师的教学风格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迥然不同的教学风格的碰撞,使双方教师都产生了触动。T老师说:“同课异构的另一位教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与我有很大不同的一种新教学方式,这对我们本校的老师来说,都是一种震动。无论C老师的教学效果如何,都使我们实质性地接触到了新理念的实践案例。”工作室通过开展讲座论坛,不断促进教师对以往教学活动的反思。Y老师这样说道:“以往的教师培训,结束了之后很少还会配套跟踪服务,上完了就完了,我要求学员在网站上分享个人的学习心得以及督促开展公开课的教师再次对自己的课件、教学设计进行修改,使教师能够反思,更大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作用。”
(五)外部领导与支持
完善的内部结构,完整的内部要素,是成功运行名师工作室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外部资源、政策上的领导与支持,也是名师工作室不断取得成绩的主要因素。
1.政府层面对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影响
政府对名师工作室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教育局对工作室发展方向的引导以及财政支持。R市教育局2009年在全市开始设立名师工作室时,对各工作室的指导思想、学员申报条件、职责以及考核方式标准等几个方面作了一系列的规定,并且在教育局中成立了“名师办公室”,对各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进行协调督促。除此之外,教育局对于批准设立的名师工作室划拨启动资金1万元,每学年工作经费1.5万元。政府的财政支持保证了工作室的培训水平与质量,提高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学校对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影响
学校的影响主要包括物质条件方面的支持与校园合作文化氛围的营造。R市职业中专在教学楼内开辟了三间办公室,作为Y名师工作室的日常工作点。在工作室组织的大型活动中,积极提供活动的场所以及其他物资支持。除此之外,校园合作学习氛围也是影响名师工作室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副校长D老师,同时也是另一个名师办公室的主持人,她不仅在自己的名师工作室中鼓励成员之间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专业水平,同时也鼓励和引导各个教师之间打破原有的界限,通过合作的方式达到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在D老师的带领推动下,学校逐渐产生了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这为Y名师工作室的顺利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名师工作室克服了传统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效率和质量,正在逐渐发挥出其特有的效应。但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增强,主持人可持续学习需求被忽略
Y名师工作室会组织各个成员进行一系列的自我规划和安排,其中包括自我优劣分析、专业发展计划以及中长期发展期望。通过这个步骤,各位成员的心理定位中,自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对个人学习有具体目标和规划的实践者,工作室成员的自我发展意识和需要被有效地激发出来。T老师谈道:“我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疲于应对学生和上课,很懵懂的。遇到Y老师之后,她对我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鼓励我参加一些活动,渐渐地我走上了轨道,会开始自己给自己做规划,上公开课。到现在,我已经基本上知道未来五年要做什么了。”
共同体的学习大大增强了教师的自觉性、积极性和能动性,X老师说:“我不是师范学校毕业的,所以在同行老师中,总感觉被排斥在集体之外。但是加入名师工作室之后,能感觉到一种很强烈的氛围,大家互相帮助,都在学习,催促着你也不能再怠慢下去,拼命地也往前冲。”
但随着名师工作室的活动的发展与深化,一个重要的问题逐渐浮现出来——主持人的可持续学习被忽视。
Y老师说:“名师工作室中的这些青年教师进步很快,作为导师,我也需要继续学习,才能满足这些学员对我的期待。但针对我们主持人的学习机会还是很欠缺的。”
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专业水平和能力是名师工作室存在的基础与前提,如果主持人继续学习的必要性被忽视,那么主持人将难以满足工作室成员对于专业培养与发展的要求与渴望,也难以得到科学的、有效的指导。
(二)促进知识共享与建构,沟通有效性有待提高
莱塞说,知识共享是学习共同体带给组织成员最大的效益,因为共同体为成员之间的联系构建了环境和氛围。[4]在Y名师工作室中,教师们找到了多种途径能够和其他教师进行信息交流。Y老师说:“以前老师们上课时把门关起来上,上得好与不好,全看学生们的成绩的变化。现在我们偏偏要把教室的门打开,不仅要看这位老师课上得好的地方,也要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我要构建的就是这样一个能够畅所欲言的平台。”名师工作室中的老师凭借这个平台,共享知识和经验,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局面。
尽管Y名师工作室为老师们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实质上这种沟通的有效性却值得研究和探讨。X老师与另一中职学校的会计老师共同开展了一次关于《固定资产清理》同课异构的授课。在课后的交流中,为了保证成员之间能够畅所欲言地自由沟通,Y老师更多选择扮演主持人以及组织者角色,鼓励成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意见及看法。但是其他老师由于素质差异以及秉持的教学风格不同,所提建议没能有效地引起授课者的思考与认同,也就谈不上采纳了。X老师说:“我觉得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差,知识点一定要给他们讲透。如果你要我像另一位老师那样完全由学生自主学习来主导课堂的话,我不会采纳。也许我会为了公开课尝试一下,但是否会将这些东西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我还是会首先考虑学生的知识掌握。”名师工作室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但如何引导教师将集体的知识应用到个人的教学实践,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生成相互促进氛围,后续动力欠缺
巴特勒曾指出:“教师不是在真空中构建知识,他们的知识、信念、态度和技巧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形成的”。[5]Y名师工作室中的老师们彼此熟悉,相互信任,在不断的彼此磨合中产生了较深的感情,他们可以大胆地提出问题,而不必担心被其他教师取笑,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Z老师说:“许多老师进工作室就是带着问题来的,你所提出的问题如果能引起大家热烈的讨论,说明你在工作中是在认真思考的,是有想法的。”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适度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创造性活动的一般条件。”[6]看来在信任、理解和承认的氛围中,Y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Y名师工作室为教师能够参与到交往活动中提供了平台和机会,导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知识的生产与传递有效地进行着。但在工作室运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是主持人缺乏政府的进一步支持与引领。对于工作室的具体发展,政府采取的方法是下放管理权,由主持人决定工作室的发展运行,但这样的支持显然是不够的。Y老师说:“在学校里教师上下班需要打卡,不能缺勤,工作室成员要外出学习请假的话,非常的不方便,还牵涉到调课、报销等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政府常常让我们放手去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事情交给你了,他们不管了,我们工作室在组织活动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我个人托人情找资源,有时候真的很难。”
其次是工作室教师负担重。教师除了要承担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学生管理工作外,往往还要应付学校之外的个人生活,如家庭、孩子等,这会导致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精力承担工作室的工作。T老师反映:“外界可能都会说,参加名师工作室有什么辛苦的,就是上上公开课研讨一下嘛,其实公开课毕竟与日常上课不同,领导都很关注,老师最大的精力要放在备课上,这与其他任务就会有很多冲突。”
名师工作室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有着巨大的潜力,如何克服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让名师工作室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从Y名师工作室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需要从政府、学校和教师三个层面展开。
(一) 政府要加强对名师工作室的引导与支持
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时间短,形式也不成熟,许多时候实际的运作仍然处在探索的状态,还需要政府与教育部门在几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引导与支持。
1.加强对主持人的培养
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任务重、责任大,与其他成员相比,主持人更加需要继续学习,包括接受更加高端的,包含着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培训课程,但目前针对中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培训十分欠缺。Y老师说:“虽然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源和人脉去选择参加一些财政局的会议等等(Y老师是会计专业教师),但是太少了。政府或者学校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这样的机会,这对我们的工作是很大的支持。但是遗憾的是现在的主持人培训班主要针对的是初中和普高教师。迄今为止还没有过针对或者包含我们中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培训班。”
2.建立发展性的评价制度
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Y名师工作室都将该阶段的成果整体递交给市名师办公室审查和判断,这是工作室是否能够在下一阶段开办的主要参考依据。但是对于工作室内部的成员来说,他们在工作室的成果没有很全面的反映出来。所以对名师工作室的评价方式应该由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发展性评价,即将教师接受整体培训的时间间隔为一个个小阶段,并督促教师在每个小阶段过渡中依次总结、分析个人表现,并请工作室其他成员和主持人进行互评,使每一个成员都能获得完整全面的评价信息,更有利于自身调整接受培训的方式及态度。
(二)学校要营造重视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
学校相对于政府来说,对名师工作室发展的影响来得更为直接,包括无形的引导与物质性的支持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1.提供制度便利与物质支持
中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面对较大的工作压力,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要花在提高班级的整体成绩和对学生的管理中,参与到工作室的精力有限。鉴于这种情况,学校可以通过修订某些规章制度,为教师参加工作室活动提供便利,以便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专业发展中去。同时,学校为名师办公室提供物质条件也是非常必要的。名师工作室需要固定的场所和齐全的教学器材,有时还需要一定数量的学生来参加教学演示,这就要求学校能够尽量协调校内资源,为名师工作室的活动的开展提供物质条件,保证活动能够顺利完成。
2.营造教师发展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合作是名师工作室良性运行的基础,作为名师工作室主要的依托环境,学校应该有意识地在校园内形成包容协作的学校文化,加强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群体中形成一种尊重学术、尊重知识的氛围,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学习工作一体化。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的教师分配到相同或靠近的办公区域,分专业在学校办公室区域增加书籍以供教师阅读等等,来促进学习型校园文化的形成,为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发展构建良好的外围环境。
(三)教师要积极分享与建构集体知识
相对于以往的个人主义浓厚的工作、学习方式,教师如何有效地调整对于合作学习方式的接受程度,并提高交流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从自身入手,学会适应新环境,并时常反思。
1.从知识独占到悦纳他人
教师的工作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加上工作场所的限制,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都带有鲜明的个体性,表现为普遍的“知识独占”。D老师曾经在访谈中提到对于“知识独占”心理的看法和观点:“我认为有这样想法的人是存在的,而且是比较多的,但成功的往往都是那些乐于分享、喜欢交流的教师,那些揣着、掖着的老师反而路走得越来越窄,只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难有更宽的路可走。”
教师要分享知识,前提是要悦纳他人。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备个人特色,不仅态度、价值取向、思想等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上也存在很大不同,教师在与他人相处时,应该以包容的眼光对待他人,坦然面对其中的差异,并且通过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充分吸收他人的经验,以他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
2.从我行我素到自我反思
每位教师经过一定年限的教学生涯后,都会形成富有个人特色的相对稳定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教学理念。作为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如何走出个人定势,在学习共同体中认识和超越自身,参与后反思非常重要。每一个工作室的成员在工作和研究中,都应跳出自身工作的小圈子,着眼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大舞台,在集体中寻找合适的自我定位,自觉地完成从“小我”的成绩,向“大我”的事业建构的转身,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育研究合力的形成,孕育出独特的工作室文化,以此引领和带动全校乃至整个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1]朱广清.名师工作室效能优化[J].中国教育学刊,2013(7):81.
[2]Coleman,J.S.Collective Decision[M]. Sociological Inquire,1964:36.
[3]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55.
[4]赵健.学习共同体关于学习的社会文化分析[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
[5]周成海,衣庆泳. 专业共同体:教师发展的组织基础[J].教育科学,2007(1):49-54.
[6]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14.
(本文责任编辑:吴 娱)
From Outshine Others to Diversity in Unity——A Case Study of Teachers’ Studios in Secondly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Li-yue
(ResearchCenterfor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Zhejiang,321004,China)
As one of new forms of teaching-learning community, teacher studio ha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study, taking Y teachers’ studio in R vocational school for example,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the studio and dilemma of the way through following five elements: shared vision, construction of members, literacy atmosphere between teachers and individual activities.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benign operation and excellent demonstration. Firstly, teachers’ studio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support and new developing estimating system of the government. Secondly,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need to create respect for academic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atmosphere. At last, as the subject of action, members of the studio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knowledge, and accept and implement the collective consensus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a joint for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eaching-learning community,teachers’ studio
2016-01-0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14YJA880095)阶段性成果
张力跃(1975-),内蒙古呼和浩特人,浙江师范大学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教师专业发展、农村职业教育。
G718.3
A
1672-5905(2017)03-00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