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脚”与“失足”的历时发展与词义探究*

2017-06-19 15:27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书证大词典犯错误

金 瑞

(上海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研究所,上海 200234)

“失脚”与“失足”的历时发展与词义探究*

金 瑞

(上海师范大学 古典文献研究所,上海 200234)

“失脚”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失足”属于一对共生同义词,二者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从数量上看,两者均从宋代开始大量出现,经历元、明到清发展到顶峰。但是,从总量上看,“失脚”一词的发展没有“失足”蓬勃,且清代以后呈现衰落趋势。从使用上看,二者在使用中的义项选择和语体色彩不同,反映语言的文白演变。从义项上看,二者应当都有从“犯错误”义项中引申的隐晦义“失贞”。

失脚;失足;历时发展;义项

《汉语大词典》收录“失脚”一词,义项有两个:①举步不慎而跌倒。②比喻受挫折或犯错误。[1](P1485)《汉语大词典》对第一个义项的首证举的是宋代《景德传灯录·大安禅师》中的文例:“如人负重担从独木桥上过,亦不教失脚。”对第二个义项的首证举的是唐代白居易《东南行一百韵》:“翻身落霄汉,失脚到泥涂。博望移门籍,浔阳佐郡符。”

从《汉语大词典》所引的书证看,似乎“失脚”一词最早出现在唐,其实不然。“失脚”一词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宋书》。《宋书·卷五十七》列传第十七记载:

初,玄谟旧部曲犹有三千人,废帝颇疑之,彻配监者。玄谟太息深怨,启留五百人岩山营墓,事犹未毕,少帝欲猎,又悉唤还城。岩兵在中堂,兴宗劝以此众举事,曰:“当今以领军威名,率此为朝廷唱始,事便立克。领军虽复失脚,自可乘辇处分。祸殆不测,勿失事机。君还,可白领军如此。

根据上下文,此处的“失脚”应该是失败,犯错误之义。这个应属于《汉语大词典》中的第二个义项,即“比喻受挫折或犯错误”。这样可将《汉语大词典》中第二个义项的书证提前。

唐代高彦休《唐阙史》记载《沧州钓飞诏》云:

大和末司空陇西公之镇横海也,九年十一月,朝廷行大戮,宣刑于四方,急诏北渡。于时寒气方隆,河冰层合,以诏北渡。公急击凌截舟中流,水胜舟覆,舟人尽溺,诏书随没。守者以状闻,水工大恐,失脚捽地,走东西阶,乃连使飞令,鞭策相沓,以必复为命……

文中的“失脚”当为“举步不慎而跌倒”义,其后紧跟“捽地”也使词义更加明显。这也说明这个义项最早也并非是宋代才出现的。查找文献后发现,这类义项的“失脚”在唐代的书证还有,如:

顶上四望去,其山下五六十里外周有山围绕,状如域壁,山上总是白云,国人号名楞伽城山。山外西北连师子国界,余是大海。当观望之时,和上不觉失脚砌下临崖便住,不损毫毛,当知是佛不思议力。弟子等惊喜不已,遂复道而还。(唐·释圆照《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这里的“失脚”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可知当为“举步不慎”之义。由此可见,《汉语大词典》中第一个义项的书证年代也可提前至唐而非宋。

除了上面讲到的两个用法外,唐代的《艺文类聚》《北堂书钞》等文献中都记载有《笑林》中的一则俳谐故事。《笑林》相传是三国魏邯郸淳所撰,因原书已佚,各种文献记录略有出入。但各文献的记载中均有“失脚”一词,以欧阳询《艺文类聚》中所记为例:

笑林曰:太原人夜失火,出物欲出铜鎗,误出熨鎗,便大惊,惋语其儿曰:异事,火未至,鎗已被烧失脚。

这个故事是说一个太原人家夜里失火,想要拿铜铛出来,拿错拿出来熨斗,于是非常诧异:火还没烧到,铜铛怎么会已经被烧坏了,烧“失脚”了。根据文义,这里的“失脚”应当是说铜铛的足被烧掉了。铛是古代的锅,有足和耳。《太平御览》卷七五七引汉服虔的《通俗文》:“鬴有足曰铛。”如果记载属实,那么“失脚”连用最早见于三国时期的《笑林》。但这里的“失脚”还不能说是一个词,而是一个动宾结构,理解为“失掉脚”。

除此之外,“失脚”在唐五代时期还有四例书证:

劝你休去来,莫恼他阎老。失脚入三途,粉骨遭千捣。长为地狱人,永隔今生道。勉你信余言,识取衣中宝。(唐·释寒山《寒山诗》)

三年江海客,长曰犯埃氛。失脚远行地,无心空羡云。愚非宁武子,蔽是卓文君。以此图终计,深捿麋鹿群。(唐·张祜《张承吉集·其二十六》)

浮生扰扰务华虚,未胜东归重结卢。自己忘言师靖节,非关真隐慕玄居。无机坐上休扪虱,失脚溪头便钓鱼。唯恨世间子事,两茎衰发为人梳。(唐·张祜《张承吉集·偶信》)

且今以一城之地,居贼中心,如其失脚,即为亡虏……(五代·刘昫《旧唐书》)

这四例书证中的“失脚”均是指“比喻受挫折或犯错误”。

这几例书证,再加上之前《汉语大词典》所引的书证,“失脚”一词南北朝见一例,到五代时期也不过十例以内,可见至此,“失脚”一词的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用法也多在诗歌等比较文雅的语体中出现,多用作比喻义。

说到“失脚”,不得不谈到另外一个词——失足。《汉语大词典》里对“失足”的解释为:①谓举止不庄重。②不慎跌倒;足未站稳。③比喻堕落或犯严重错误。[1](P1480)

“失足”一词最早见于汉代:

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礼记·表记第三十二》)

郑玄注:“失谓失其容止之节也。《玉藻》曰:足容重,色容庄,口容止。”孔颖达疏:“子曰:至在躬。《正义》曰:此一经广明君子之德亦夫子窃自言也。不失足于人者,足容重,不失此足之容仪而作夸毗进退于众人也。不失色于人者,色容须矜庄,不失此色之容仪而作籧篨戚施于众人也。不失口于人者,口容须安止,不失此口之容仪而作谄私曲媚于众人也。是故至足信也,此皆覆结上文。”

按:这段话里“失足”“失色”“失口”是三个相对应的列举,郑玄的注解中引《玉藻》的话,解释君子应该庄重,稳重,严肃。到孔颖达的疏中则更加具体地解释了“足容”“色容”“口容”应该是什么样子,不能“失”。不能作“夸毗、籧篨、戚施”,这三个词在这里都是指以谄谀、卑屈取媚于人。故“失足”一词在这里的意思就是“举止不庄重,不严肃”。

三国张揖《广雅》中始用“失足”去注解“蹉跎”:蹉跎,失足也[2](P521)。且后人多引用及沿用此注释,如:《楚辞·王褒〈九怀·株昭〉》:“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洪兴祖补注:“蹉跎,失足。” 再如:

广雅曰:蹉跎,失足也。(唐·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

广雅:蹉跎,失足也。(宋·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

跎,蹉,失足也。(元·阴中夫撰《韵府群玉》)

蹉跎,失足也。(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

其后“失足”一词则见于南北朝时期:“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得而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刘子·卷之三·贵农第十一》)

这里的“失足”应与前文“无水”相对应,“无水”是动宾结构短语,即“失去水”,故此处“失足”也应当是动宾结构短语,即“失去足”的意思。

到唐代五代时期,“失足”出现五例:

例1:假令时加角,为从高坠下若失足竹木所伤时征为大烧炙,若见血时加宫,为疮肿时加商,为金刃所伤时加羽,为没溺魇死。(唐·李淳风《观象玩占》卷四十七)

例2:是日前佛奴雄鸡因避斗飞上屋伤足,……且雄鸡失足,是何谓也?小凤既不审,且不喻,遂无以对。(唐·孙棨《北里志·张住住》)

例3:当是时忠与逆尚未分,一朝失足,千古同恨。观是碑者,可不惧哉?(唐·颜真卿《颜鲁公文集》)

例4:因杀之投井中,暮夜不觉失足,亦坠其中。(五代·和凝《疑狱集·敏中疑无脏》)

例5:阳篆员外干符中佐永宁刘丞相淮南幕因游江失足坠水,待遣人归宅取衣,久而不至。(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误掇恶名》)

第1、4、5例中的“失足”都是指“不慎跌倒;足未站稳”。第2例中的“失足”是动宾结构短语,即“失去足”。第3例中的“失足”则具有比喻义,是指“犯错误”。

总体上看,魏晋时期几乎没有“失足”的书证,到唐五代时期,“失足”用例也不多,但是它的两个主要用法都已出现。而汉代《礼记》中的表示“失礼,举止不庄重”的用法并未延续。说明“失足”在此时期也还没有进入蓬勃发展时期。

通过前面对“失脚”和“失足”出现的源头和前期发展的考察可以看到,在宋以前,“失脚”和“失足”的历史发展比较相似,且在使用上都不能算得上普遍。那么这两个词是在什么时候被广泛使用呢?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对这两个词在各个朝代的使用进行了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到,唐五代以前,“失脚”和“失足”几乎没有用例,从宋代开始,“失脚”和“失足”才开始较多地使用,直到明开始才真正较为广泛地使用,到清达到顶峰。尤其是“失足”,在清代的用量远大于“失脚”。到了民国时期,“失足”的用法已经降到100以下,而“失脚”已经为0。

前面提到,在《汉语大词典》中,“失脚”有两个义项,分别为:“举步不慎而跌倒”和“比喻受挫折或犯错误”。“失足”有三个义项,分别为:“谓举止不庄重”“不慎跌倒;足未站稳”“比喻堕落或犯严重错误”。“失足”的第一个义项只在《礼记》中见到(原句见前)以及后代引用这个句子中见到,且“失脚”没有这个用法,这里暂且先不作考虑。那么,再看“失足”的后两个义项与“失脚”的两个义项几乎相同。因此,进一步统计了“失脚”和“失足”这两个词的这两种用法在唐以降各朝代的使用频率,来进一步说明这两个词在历史上的发展和义项分布情况。见下表1。

表1 失脚和失足的义项历时频率表

从表1可以看到,从唐代开始,“失脚”和“失足”虽然一直是相伴存在的,但是两者的用法不同,“失脚”多用比喻义,而“失足”多为“不慎跌落、跌倒”义。两者的义项使用频率不同,反映了“失足”和“失脚”两个词的语用色彩不同。从表1可以看到,各个时期中,表示“不慎跌倒”的义项的“失足”均多于“失脚”,且明以后差异明显。而表示“(喻)犯错误”的义项的明以前“失脚”则较多。明以后虽然从数量上来看少于“失足”,是因为明以后“失足”的整体数量剧增,基数大。从具体的文献中也看到,“失足”在明以后大量出现在刑事案件类的文献中,多用于记载失足落水、坠井等意外事故。而“失脚”则多出现在诗句中与“尘凡”“尘纲”“官宦场”“名利间”等搭配表示比较抽象的意思。可见,“脚”是古代的常用口语词,而“足”跟“脚”相比则相对“文”一些。

正是因为“足”与“脚”有文白之异,“失足”与“失脚”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承担的使用场合逐渐分化。语言的发展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常用词的古今演变大多是文白的兴替,随着古白话中口语常用词不断地产生,文言中的一些常用词逐渐被替代[3](P345)。这也反映了人们有意识地选用语体的倾向。词总是以对立为存在前提,绝对的等义词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两个近义或同义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因为人们的使用习惯或词义的演变等原因产生使用上的差异,然后差异越来越大,或两者的分工明确,或者直到一个词取代另一个词。

除了前面提到的用来注释“蹉跎”,宋代以后,也开始有用“失足”去注释其他字词,如:

屡造忍颠蹶。孙曰:颠沛谓仆,蹶失足也。(宋·魏仲举撰《五百家注昌黎文集》)

跌,徒结切,失足也。(宋·廖莹中注《河东先生集》)

遭一蹶者得一便。蹶,失足也,曾一失足后必不复蹈矣。(宋·林子长注《论学绳尺》)

说明宋代开始,“失足”已经非常普遍了,是一个大家都明白意义的词语,可以用来解释说明其他不常见的字词。

到宋代以后,用“失脚”去注释其他字词的情况也多见。例如:

衣步推马,颠蹶退且复。祝曰:颠,仰倒也;蹶,失脚也。(宋·魏仲举撰《五百家注昌黎文集·南山诗》)

蹶,说文僵也,从足厥声。引《吕氏春秋》曰:此蹶痿之机。一曰跳也。狐猨闻而蹶往过之。《广韵》:失脚也,又走也,速也,嘉也。(元·熊忠撰《古今韵会举要》)

蹶,失脚也,僵也,或作蹷。(清·毛奇龄撰《古今通韵》)

同样说明,这个时期“失脚”的使用也比较普遍了,常用来注释“蹶”字。这种情况应该和“脚”和“足”这两个词在历史上的词义发展有关。

脚的词义发展和取代“足”的过程颇为复杂[4](P41)。前贤时彦论述关于“脚”和“足”的词义演变和发展以及两者间的关系已经颇为详备。“足”本义是指整个下肢,且已有“股、胫”表示大腿、小腿的专称,而足的任何动作常常必须由脚掌来完成,因而“足”常指称脚掌,成为脚掌的通称[5](P554)。“脚”本是小腿的泛称,《说文》训“脚”为“胫”。“脚”和“足”二者从汉代开始,词义发生重叠,均可表示“动物的足”。到六朝时,“脚”出现“人脚掌”义[6](P40)。但一直到隋末,“脚”主要用以统指下肢的局面并无明显改变[7](P46)。直到宋代,“脚”才实现了从“小腿”到“足”的意义转变[6](P42)。随着“脚”的大量使用,“足”的使用频率明显降低,一部分“足”开始被“脚”替代了。当然,这还只是在通语中的情况,在方言中“足”与“脚”的关系则又有特殊,由于篇幅的原因在此不再展开。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结合图1可知,到民国时“失脚”的出现频率已经为“0”,当然这是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的检索结果,不能绝对地认为,“失脚”到民国已经消失了,而且民国的历史阶段短,文献数量也有限。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失脚”的出现频率从明代开始已经低于“失足”,到清代,“失足”的数量达到顶峰,远大于“失脚”。且从明代开始,“失足”的两个义项的使用也逐渐接近均衡。这说明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失脚”一词的使用逐渐衰弱,没有“失足”的生命力强。并且,在“北大语料库”中也对现代汉语中这两个词进行了检索,结果是,在现代汉语语料中,“失足”出现了731次,而“失脚”仅仅出现了28次,二者的使用频率差异巨大。这也可以看出,直到现代,除了个别作家的用语习惯或个别地域的用语习惯外,“失脚”一词已逐渐没落。

词语的不同义项的发展会受其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人们的选择的影响,一些义项会占上风,一些义项会逐渐占下风或发生语义转移或消失。一些义项虽然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占下风,但是它保留在一些俗语、成语或固定短语中的使用会一直沿用。如“失足”的“(喻)犯错误”义项保留在“一失足成(为)千古恨”中沿用至今。“一失足成(为)千古恨”在民国以前共19条用例,明代6条,清代13条,呈现上升趋势;相应地,“一失脚成(为)千古恨”民国以前共15条,明代10条,清代5条,呈下降趋势。这也同样反映了“失脚”一词正逐渐被“失足”取代。

除了前面论及的《汉语大词典》中的义项之外,有学者提出,“失脚”一词还有另外一层隐晦义。吴晓龙在《说“失脚”》一文中认为《红楼梦》中有几例“失脚”不仅指“堕落,犯错误”,还专指“失贞”之义,即女子由于遭人欺哄或自己感情冲动而失去处女的贞洁[8](P222)。属于一种委婉语。并且从语言文化的角度对“脚”的引申义作了阐释。《红楼梦》中“失(了)脚”表示“失贞”的例子如下:

无奈二姐倒是个多情的人,以为贾琏是终身之主了,凡事倒还知疼着热。要论温柔和顺,却较着凤姐还有些体度;就论起那标致来,及言谈行事,也不减于凤姐。但已失了脚,有了一个‘淫’字,凭他什么好处也不算了。(第65回)

司棋说道:“一个女人嫁一个男人。我一时失脚,上了他的当,我就是他的人了,决不肯再跟别人的。我只恨他为什么这么胆小!”(第92回)

在“中国基本古籍库”中对“失脚”一词进行穷尽性的考察后发现,“失脚”这个义项的使用不止出现在《红楼梦》中,说明并非作者个人语用习惯,这种用法应当确实是存在的。例如下面的例子:

【画眉序】提起更心焦,我是良民误失脚。这欺君罪恶大义难逃。(清·唐英辑《灯月闲情十七种》)

【泣颜回】提起更恓惶,堕风尘失脚为娼,出乖露丑镇日价云雨联床,甜言蜜语昧心儿说尽瞒天谎……(清·唐英辑《灯月闲情十七种》)

这两处“失脚”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来看,应当都有“失贞”义。

既然“失脚”有这一层婉转语用法,考虑“失足”是否也有类似用法。果然,在对文献进行考察后发现“失足”也有类似用法。如:

男既未婚,女亦未字,何不图百年谐老计乎?若夫因爱生情,因情失足,则非妾所知,亦非妾所愿也。(明·青心才人撰《贯华堂评论金云翘传》)

然则天下之犯淫恶者,纵徼幸于一时,必纠缠于他世,片时失足,后悔何追?愿以为当头棒喝也可。(清·百一居士撰《壶天录》)

在这两例中,根据上下文判断,文中的“失足”都应与妇女“失贞”有关。当然,这种用法算不上普遍。

综上所述,“失脚”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两个义项的书证都可提前。“失脚”和与之有密切关系的“失足”属于一对共生同义词,二者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程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从数量上看,两者都是从宋代开始大量出现,经历元、明到清发展到顶峰。但是从总量上看,“失脚”一词的发展没有“失足”蓬勃,且清代以后呈现衰落趋势。从使用上看,二者在使用中的义项选择和语体色彩不同。两个近义或同义词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一定会因为人们的使用习惯或词义的演变等原因产生使用上的差异,然后差异越来越大,或两者的分工明确,或者直到一个词取代另一个词。中古白话时期,语言文白的演变则是常用词兴替的一个重要因素。

[1]罗竹风.汉语大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4.

[2]徐复.广雅诂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3]徐时仪.汉语白话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汪维辉.几组常用词历史演变的考察[M]//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语史研究集刊.成都:巴蜀书社,1998.

[5]黄金贵.古代文化词义集类辨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6]汪昕,罗思明.“脚”与“足”词义演变及动因考察[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7).

[7]王维辉.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吴晓龙.说“失脚”[J]. 红楼梦学刊,2001(3).

[责任编辑 铁晓娜]

The Diachronic Development and Meaning Exploration of Shijiao (失脚) and Shizu (失足)

JIN Rui

(Classical Literature Institut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 China)

Shijiao (失脚) and Shizu (失足) are symbiotic synonym. They have similarities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also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t the same time. In terms of quantity, both of them began to be used extensively from Song Dynasty and through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ies then developed to the top in the Qing Dynasty. Howev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otal development Shijiao (失脚) was not used so frequently as Shizu (失足), and there appeared a decline after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aspect of the use, the usage of term of meaning and stylistic colouring are also different. From meaning, both of them should be added the meaning of losing one's virginity, which extended from the meaning of making mistakes.

Shijiao (失脚) ; Shizu (失足); development history; meaning items

2017-03-06

金瑞,在读博士,从事古代汉语研究。

H

A

1009-1734(2017)05-0067-06

猜你喜欢
书证大词典犯错误
我国书证提出命令制度构造的反思与调整*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智珠二则
吸取教育 少犯错误
犯错误找家长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
《汉语大词典》现代书证失误及其影响——以《围城》书证为例
我国民事诉讼书证内涵的再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