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
(福建省福清第三中学)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加强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引导,将对多则材料作文进行正确审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正确把握题意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当前高中语文作文考核中,对于作文的开放性和多样性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近年来,材料作文的出现率越来越高,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在完成材料作文中获取高分成为教师不断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经验的积累,笔者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完成材料作文中获取高分,就要教会他们审题立意。因此,做好高中语文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围绕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进行论述。
一、多则材料作文的审题应对策略
(一)同中求異找主旨
从相同的材料中寻求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可以挖掘深度,得出有分量的结论。
(二)异中求同找主旨
对于多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寻找材料间的共同点,从共同点入手提炼观点。
(三)异中辨异找主旨
找出相异材料的分歧点,从它们的分歧点处入手提炼观点。
(四)互补叠加找主旨
有些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且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二、审题原则
(一)逐则分析
依次对每则作文材料进行分析,以对材料的主要内容进行把握。
(二)对比分析
对不同材料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弄清它们之间是存在同向关系,还是存在对立关系和互补关系。
(三)综合分析
对多则作文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对材料最终的主旨进行归纳。
三、例题分析
为了在某个报纸的专栏中刊登一则富有温度和人情味且能够引导读者用温暖的视角对社会进行审视的新闻,编辑部需要从如下新闻进行筛选。假如你需要负责如下新闻的筛选工作,你觉得更适宜刊登的新闻是哪一则。请对如下的材料内容进行仔细地阅读,深刻思考和分析,以作出最终选择。备选的新闻材料为:
第一则新闻:为了看望在医院工作的儿子,一位老父亲千里迢迢从老家来到医院,看到儿子忙碌的身影,老父亲不忍心打扰,苦苦等了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后,看到儿子仍旧忙得抬不起头,老父亲就把自己当做“病人”挂了号,这才和儿子见上了面,说上了一句话。
第二则新闻:有一个青年多年坚持不卖给顾客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买给每位顾客的油条都确保是新鲜、健康的,其行为被广大网友称赞,被称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第三则新闻:一个12岁的小男孩在珍品画展上因探身观赏不小心跌倒,使一幅珍贵名画受损。主办方对此并没有苛责刁难,更没有报案,而是觉得小男孩年龄小且并不是故意弄坏名画的,因此他们只是备案而已,且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因此受到影响。
1.虽然这三则新闻看似有所不同,但是也一定要将这三则新闻的相同之处找到,也就是要做到“异中求同”。那么,到底相同之处是什么呢?其实,第一段就已经提到筛选新闻刊登在某个报纸的专栏中的新闻要具富有温度和人情味,这就是三则新闻的相同之处,虽然新闻人物不同,但是他们的事迹均富有人情味。当然,除了具有相同之处外,这三则新闻的“温度和人情味”也是有所不同的,第一则新闻中的老父亲爱自己的儿子,这是人之常情,这种人情味是内在的;第二则新闻中的“油条哥”是用健康的油做好分内事,这种人情味是必须的。第三则新闻中主办方原本可以基于常规要求对损坏名画者追究责任,但是他们基于孩子年龄小、不是故意损画的考虑,并未追究孩子的责任,害怕因追究责任而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人情味是主动给予的。相比之下,更为高尚的当属画展主办方主动给予孩子的“人情味”,不过是不是因这种“人情味”是最高尚,其具有的推崇价值是最大的?未必。
2.更合适的,也可以是更或缺的。在当今这个社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最基本、最朴素的道德和法律准则比“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值得扎扎实实地落实。因为像地沟油、毒奶粉等这种缺乏法制精神的坑蒙拐骗行为,对我国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今天,每个公民都应该认识到所做出的任何行为的前提都是不对他人的利益造成损害。因此,卖放心油条的“油条哥”的事迹更值得被宣扬。
3.更合适的,更可以是前提的。亲子情是人情味中最基本的“人情”,如果一个人都不爱自己的父母,他们又怎么能做到爱别人呢?在古代,不管是哪个朝代的君主,都推崇“以孝治天下”,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多么明显,也就是说如果父不慈、子不孝,忠君爱民又从何谈起呢?
今后若再看到上述这种类型的多则材料作文,要善于在给予的多则材料中对能够用以比较的相同点进行寻找,基于此,再将不同点找到,并从程度、对象或缺度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和权衡。
俗话说:水无常形器有形,文无定式思有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寻求规律方法,积累经验教训,提高作文水平,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季海霞.浅谈材料作文的分类及审题方法[J].新课程导学,2014(25):64.
编辑 张珍珍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