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2017-06-17 10:14王有科廖喜龙
新课程·教师 2017年4期
关键词:案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王有科 廖喜龙

(贵州省都匀市第三中学)

摘 要: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而言。在传统课堂中,老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的讲授,学生课后通过练习、实践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在翻转课堂上,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从而形成翻转课堂。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两年多来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现以课题《如何按作用效果分解力》为例,浅析如何开展“翻转课堂”教学。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案例分析

一、课题的选择

“微课”时长一般在10~15分钟,故“微课”选题时,题目不宜过大、涉及的内容不宜过多。一般选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个概念、某一个定理、某一个定律、某一个考点、某一个具体的题,甚至于可选某一个物理过程来研究。

“微课”是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讲解的一段音频或视频。故“微课”选题时,题目内容要考虑动态的视觉和听觉相结合。一般情况下,涉及帮助学生理解、建立逻辑关系、空间关系的内容,都可选作“微课”课题。

《力的分解》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中的第五节内容。要把《力的分解》一节的内容放到10~15分钟的“微课”中,力争面面俱到,必然是重难点没有强化到。故笔者只选择《力的分解》一节的一个知识点《如何按作用效果分解力》作为课题。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明确表述,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分析好课题的章节关系,同时要考虑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杜绝出现不根据学生实际、课题内容、教学条件照搬照抄课程标准和教材目标。

《如何按作用效果分解力》这一内容是本节的重点、难点。学生虽然有了分力、合力的概念,也理解了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但在具体情况下,分析某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从而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力还有很大困难。故笔者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85%的学生能通过微课教学理解斜向上的拉力和放在斜面上物体重力产生的效果。

2.通过实验视频、引导分析和课堂上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力争100%的学生理解拉力和重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3.通過视频分析后,70%的学生能按力的作用效果画出两分力的方向,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4.通过视频分析和课堂上老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助,力争100%的学生能按力的作用效果画出两分力的方向,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分力的大小。

5.课中“知识内化”微课内容拓展环节,通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引导分析,让80%的学生会处理力分解的多解性问题。

6.课中“知识内化”微课内容拓展环节,通过学生集体讨论、视频动画展示、教师引导分析,让75%的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力的动态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拖拉机拉犁或牛拉犁耕地,体会生活过程如何转化为物理模型。

2.通过分力、合力效果关系的分析,渗透等效思想。

3.让学生体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拖拉机拉犁或牛拉犁耕地视频,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热爱物理、更热爱生活。

2.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通过集体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说明

教学流程就是整节课的一个“战略部署”,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结构、课型特点,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一)课前“微课”教学流程的设计及说明

1.教学流程的设计

(1)由生活现象引入课题。

(2)通过观察、分析生活现象,了解斜向上的拉力产生的效果。

(3)把生活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

(4)解决物理问题。

(5)利用实验视频,让学生理解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产生的效果。

(6)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并求解两分力。

2.对教学流程设计的说明

(1)由生活现象(拖拉机拉犁耕地或牛拉犁耕地)引入课题,开门见山直奔主题,体现了“微课”教学“微”的特点。

(2)通过观察、分析生活现象(拖拉机拉犁耕地或牛拉犁耕地),了解斜向上的拉力产生的效果。

(3)把生活现象转化为物理问题,与拖拉机拉犁耕地或牛拉犁耕地时斜向上拉力产生的效果一样,作用在物体上斜向上的力产生了水平方向的作用效果和竖直方向的作用效果。通过类比实现了生活现象向物理模型的转化,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4)解决物理问题,把作用在物体斜向上的力分解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两分力。

(5)利用实验视频,让学生理解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其重力产生的效果,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6)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放在斜面上物体的重力,并求解两分力。强化了如何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分力的方法,让学生体验理论分析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的魅力。

(二)课中“知识内化”流程的设计及说明

1.“知识内化”流程的设计

(1)微课学习检测→(2)微课内容拓展→(3)交流学习心得

2.对“知识内化”流程的说明:

(1)微课学习检测

问题一: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右下方的推力、其大小为100 N,请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该推力,并求出两分力。

问题二:一个重为100 N的物体,放到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斜面上,请按力的作用效果分解物体重力,并求出两分力。

问题三: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按力的作用效果求分力的步骤,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问题一、二设置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对比“微课”教学的生活实例和实验,分析出要分解的力产生的效果。不但对微课学习起到检测作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设置问题三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2)微课内容拓展

请同学们在本小组内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一:一个已知力F,如没有限制,对其进行分解,其分力有多少对?

问题二:分解斜面上物体重力时,如斜面倾角逐渐变大,两分力如何变化?

设置问题一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力分解的多解性问题。

设置问题二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力的动态变化。

通过集体讨论问题一、问题二,不但能解决要拓展的内容,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会与人交往。

(3)交流学习心得

完成微课学习检测、微课内容拓展后,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不但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知识错误,学生的知识空白,便于及时查漏补缺。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前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对本节内容已有基本的认識;课堂中通过老师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展示学习成果,踊跃回答。尤其是集体讨论和交流学习这两个环节,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习氛围达到了高潮。但也有不足之处,一是场面有些混乱,二是个别学生的参与性不够。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推行课堂教学改革,试图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巨大转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动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笔者进行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改善本地区的物理教学方式提供一种示范,以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58-64.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3]赵才欣,韩艳梅.如何备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注:本文系黔南州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研究》的子成果。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案例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