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利平
(江苏省丹阳吕叔湘中学)
摘 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散文的阅读与教学日趋成熟,知识点逐渐条块化,但学生对散文加工、筛选、编码并重新构建新的认知的能力还在低水平徘徊。从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出发,抓住现象与问题,从散文的特征及阅读的一般规律入手,指导学生研究标题、把握特征、重视散文整体与细节阅读,以提升学生散文阅读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散文阅读;有效教学;特征;品读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师生在互动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投入较少的时间,使学生获益最大,实现尽可能多的预期教学目标。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指标。
在散文教学中,实际存在很大的问题。应试体制下,高中生复习用书知识点条块化,使得散文教学实践中把散文教学割裂為知识点的专题复习,课堂教学照本宣科,教师或选择重点讲,或笼而统之讲解题思路及方法,学生没有和文本进行亲密的互动,没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悟,长此以往,阅读能力丧失。
学生自身阅读积累较差,没有大量文本阅读的积累,对大篇幅的散文阅读存在畏惧感,加上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更是无法抓住重点,无法理解作者在写什么。生活经验的缺乏加上距离作者写作年代较远,导致学生不能理解时代和文化背景,更加不能和作品产生共鸣。
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认为,要真正达到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整体感知和文本细读相结合
整体感知强调的是全面性、全局性和整体性。整体感知要求读者从宏观上把握作品的基调。散文取材多是真人真事,饱含真情实感,作者之所以写人叙事抒情,是因为对此有某种深厚的感情,优秀的散文都能做到情真意切,叩开读者的心扉。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整体感知,把握主题,研读内涵,体会情感,产生自己的思想,通过寻找关键语句,捕捉文中体现空间、时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例如《文化的梅岭》一文,就是通过抓文章开头“这个承载过多少繁华……无遮无拦地走到我的面前”及结尾“我乐于赏梅,更乐于品赏这里的文化”一句概括出本章的情感是表达自己对梅岭文化的推崇和向往。“细读”这一专业术语最先来自于英美文学理论中的新批评,强调以文本为中心,突出了语言的重要性和结构的复杂性,强调文本的重要性和独立性。我国自古就有诗人作诗字字推敲到创作文章时字斟句酌的习惯,这都体现了细节的重要性。
在散文阅读中,文章思想的精华往往体现在一处或几处“点睛之笔”,细读就是要求学生在主问题的引导下深入文本,对重点词句进行深度解读,达到对文本的理解和体会。
二、寻找规律,抓文眼、标题
散文作品的标题往往蕴含着一些重要的信息,抓住散文的标题,就可从中看出文章的主要意旨。散文的标题往往表明了写作的对象,体现主要内容,交代了写作顺序,揭示情感主旨。如散文《自己的书房》,点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抓住了标题,就抓住了写作对象,抓住了作者可能的情感倾向。因此,据题析文,可以了解到作者童年的书房对作者以后的人生历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文入情,是散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
文眼,是提示文章中心的字眼,是散文的窗户,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散文的文眼可以出现在标题、篇首、篇末及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握不同作家安排文眼的方法和用意的技巧,主要有如下四种:置于文首,总领全文;置于篇末,卒章显志;置于首尾,前呼后应;置于文中,贯穿通篇。
抓住了文眼,就进入了散文阅读的高层次境界,透过“文眼”领略“文心”,在文、情、境、思诸方面受到濡染,自觉增强探究兴趣,提升散文阅读能力。
三、把握特征,揣摩品味
散文考查,一般会选取那些词语准确、精炼、形象、生动的文章进行考查。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抓散文中体现作者情感态度和主旨、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性词语以及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词语等揣摩品味。有效散文阅读教学还要紧扣“形散神聚”的特征进行。读前,指导找出文章的“形”和“神”大致的位置,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读中,指导读出文本中的“形”“神”所指,在材料中分别指什么;读后,指导深思作者写这些材料的用意。
散文的语言风格千姿百态。只有反复品味,才能体会文章的真正用意;也只有沿着语言的路径,深入阅读、反复品味,才能体悟到散文的语言之美
总之,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提升自我修养,使学生学会鉴赏和运用,“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参考文献:
[1]胡继渊,沈正元.加涅的有效教学策略思想的浅析及借鉴[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9(5):23-26.
[2]王荣生.散文阅读教学设计的原理[J].语文教学通讯,2012(4B).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