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玉英
(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教科研中心)
摘 要:中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阶段,在学生的整个英语学习生涯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英语写作,是中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但是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中学生对英语的掌控,降低了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根据中学生写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错误,结合多年英语从教经验,从中学生写作经常出现的错误出发,深入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提高中学生英语写作的有效转化机制。
关键词:中学英语;写作;错误;转化机制
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写作水平的提高更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中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对英语学科的接触时间也比较短,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中学英语教师,面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错误一定要及时反思,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出发,从学生的点滴抓起,持之以恒,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中学英语写作教学往往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教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抓住写作中的关键点,多种训练相结合,以此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中学英语教师需强化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
英语写作能力可以很好地体现一个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语言组织能力,是中学生基础知识的有效运用。中学英语教师如果想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首先一定要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英语基础知识包括词汇、句子和短文。词汇是英语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词汇量,才能在写作时有所突破。教师在进行课文词匯教学时,不要局限于词汇本身的学习,而要结合英语的构词技巧将与词汇相关的词进行比较,强化学生对英语词形变化的理解,以此扩充学生的词汇量。当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词汇量以后,就会开始读写日常的句子,句子是词汇的应用和综合,而短文又是句子的整合。中学英语教师一定要强化中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夯实基础,这是降低英语写作错误的首要途径。
二、加强中学生平时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训练
中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的,这也是学习英语的四个基本步骤。首先是“听”,听老师读、听老师讲、听专业口语音频,领会专业英语发音;然后,学生可以自己练习“说”,从单词到句子,再到文章,逐渐练习说,进行模仿;其后,可以进行“读”,读文章,读课堂上教师讲授的文章,读课外的阅读材料,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写作素材也会自然而言地增加;最后一步是“写”,将前面学习到的内容落实到纸面上,整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然后用正确的语法和顺序表达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英语写作。中学生在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时要循序渐进,中学英语教师在选材时一定要注意,要选择与学生英语水平相符的材料进行训练,不要揠苗助长,不要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强化中学生的英语短文书写训练
中学英语教师在平时的课堂上,或者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可以适度布置一些短文的写作,以此强化中学生的短文写作训练,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一个题目让学生进行英语短文写作,不限制具体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这种对学生限制较少的短文写作可以锻炼中学生的英语单词运用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将课文内容进行长短句划分,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常用句子的变化,找出句子中单句和复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培养学生英语表达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写作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需要具备一定的学习技巧。中学英语教师可以从中学生的思维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活力,帮助学生形成英语表达思维。因为中学生的汉语非常熟练,习惯了固有的汉语表达方式和说话方式,学生经常将汉语的语言习惯用在英语中,包括英语写作。英语和汉语不同,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对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影响。学生通过训练,会逐渐培养起英语思维,进而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会有所提高,这样英语写作错误就会大大减少。
五、建立英语写作错题集,经常复习易错点
中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出现问题很正常,教师不能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学生出现错误,需要及时帮助他们改正。教师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把写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记录下来,包括错误形式、错误原因以及正确的写法,然后反复翻看错题集,总结问题,针对原来的问题进行训练。中学生的错题集就是最好的反思材料,经常翻看错题集,可以及时避免问题的重复出现,对自己的英语写作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把控自己的英语写作能力,实现将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完美转化。
本文从中学英语教师角色出发,系统地提出了五种问题转化方式,希望以此降低中学生英语写作的错误率。但是,方法不是绝对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中学英语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有目的地应用错误转化机制,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和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筱莹.七年级学生英语书面表达典型错误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英语画刊(高级版),2016(2):7-9.
[2]彭秀松.自我改错对初中英语写作的影响[J].科技资讯,2015(30):12-13.
编辑 李琴芳endprint
新课程·教师2017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