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祖旋
【摘 要】通过对目前学校农村留守小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得知,在留守期间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学生基数大。由于祖父母辈中文盲所占比例较高,在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很难满足留守小学生的需求,甚至还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本文以监护人所担任的职责为切入点,从尊重孩子的傾诉权利、引导倾诉、明确倾听后的态度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让留守小学生学会倾诉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留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策略
20世纪世界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可是,农村留守小学生的人数仍在逐渐增多。从7月初对我校留守小学生的目前状况的问卷调查中可知,这些留守小学生在留守期间是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的,这些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盲比例较高,在学习上无法给予留守小学生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
近年来,农村留守小学生由于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学习、生活等方面得不到保障,身体健康、身心健康也受到一定影响。一些留守家庭,父母的缺失使孩子情感受到伤害,变得孤僻、任性,对学习缺少足够的自信,代理家长又忙于农活,对待孩子的学习只看考试成绩,极少关心平时的家庭作业,更谈不上坐下来耐心辅导孩子的学习。有些家长管孩子是很紧,回到家就叫其做作业,而自己却走街串户,回来时就问一句“作业做完了吗?”根本不花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留守小学生监护弱化,不但使留守小学生的生活质量下降,还使他们在安全方面存在一些隐患,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孩子不会倾诉。孩子不能及时把心中的想法和苦闷向父母及监护人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感情郁闷、苦涩压抑,心理不堪重负而精神崩溃。这给父母及监护人敲响了警钟,让留守小学生学会倾诉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
一、尊重留守小学生的倾诉权利
一旦孩子做错了事或学习成绩下降,一些监护人就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打骂孩子,而不是给孩子倾诉解释的机会,这会极大地伤害留守小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产生自卑、恐惧的情绪。此外,留守小学生不能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就会以别的方式来宣泄。诸如发脾气、无理取闹等,最终形成粗暴、任性、蛮横、自私的性格。因此,监护人要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权力,要让孩子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营造一种平等、友好、温暖、活泼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充分感受人间最为珍贵的亲情的滋味。
每天孩子回到家时,问问他有什么高兴或不高兴的事,让他谈谈在学校的见闻。而无论孩子讲什么,都要表现出认真聆听的样子,让他感觉到你很喜欢听他说话,以此激发孩子表达的欲望。听和说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就要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在孩子漫无边际的讲述中,监护者可以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在他针对某件事的辩解中,可以发现事情的真相,以便说服教育。所以,和孩子交谈时,监护人不要只注重自己怎样说,更要注重怎样听孩子说。
在给留守小学生倾诉的权利的同时,监护人也要掌握好倾听这门技术。因为倾听不是简简单单地“听见”,而是要放下手里的一切事情,以及心里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把时间完全地交予孩子,充满爱心地与孩子在一起,听他们说话。对于年龄偏小的孩子,最好要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拥抱或搂着孩子,看着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感受到真实的关爱。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用表情或是简单的语句,比如“嗯,那后来呢”、“真的吗”、“怎么会这样呢”等,作出回应,表达监护人对孩子所说事情的关注和重视。在这期间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话,如果监护人认为孩子所说的是错误的,也不要轻易地批评和评价,要鼓励孩子把话说完,然后挑选适当的时机再和孩子探讨这个话题。时间长了,孩子就能将监护人当成伙伴、朋友,就会从心里接受,主动交流,并按照监护人的要求去行动。
二、正确引导留守小学生倾诉
倾诉是了解留守小学生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是监护人施教的最佳时机。有心的监护人往往从孩子的情绪变化、言语举动中发现问题,因此,要主动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情绪低落时,监护人要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症结,鼓励孩子树立信心。这样可以消除孩子内心的顾虑,卸掉包袱,轻装上阵。笔者班上有一个小男孩,他的父母因在外地做生意,便把他交给了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生活条件不比别人差,平时要什么有什么。几个星期过后,小男孩的爷爷奶奶发现孩子最近老是带回许多新的学习用品,觉得不对劲。等小男孩放学回家后,聪明的爷爷奶奶像往常一样照看着他。小男孩在做作业时,拿出新的圆规在本子上画起了一个个圆气球,还涂上了鲜艳的色彩。坐在一旁的爷爷奶奶称赞孩子聪明,能想到用圆规画气球,孩子听了别提有多高兴,说圆规和颜料都是跟同学借的。爷爷这时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把别人的学习用品带回家里,他们在家就不能完成作业了,借了别人的东西用了应立即还才是好孩子,你能做到吗?”孩子听了后主动承认了错误,说出了他向同学借时,同学不肯,所以一气之下才把他们的学习用品拿回家里。爷爷听了后,指出了孩子的错误之处,引导他第二天把拿回家里的学习用品还给了同学。从那以后,孩子有什么心事都会第一时间告诉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就是这样从孩子的言行举动中发现了问题,主动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并及时给予了正确的指导,成为孩子成长的指明灯。
现在学校里的“小霸王”很多,经常敲诈勒索软弱、老实的孩子,被勒索的孩子因害怕不敢对别人说。那么,身为监护人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经常与学校联系,了解情况,鼓励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再帮助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监护人既要尊重孩子的倾诉权利,又要科学地引导孩子倾诉心声,正确施教,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当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要善于引导孩子不要自己生闷气,不要把不良情绪压抑在内心,要引导孩子学会倾诉。倾诉,即向自己的父母、亲朋、好友、师长等倾吐自己心中的不快,可以是口诉,也可以是笔诉,还可找一处较偏僻、较隐蔽的地方对着旷野或墙壁大声说出自己心中所想;或写日记,或找人聊聊天,或给好友甚至自己写封信,都是很好的宣泄情绪和压力的方法。
三、明确倾听后的态度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的倾诉是想听听监护人的想法,并由此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监护人听完孩子的倾诉,切不可不了了之,而应诚恳、直接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简洁明了地说明,不可含糊不清,才会给孩子有效的帮助。孩子才会愿意把心底话告诉你。对于孩子的过激言行,监护人应保持理智的态度,和颜悦色地加以疏导,切不可火上加油,也不可粗暴地呵斥。
另外,为了养成孩子倾诉的好习惯,监护人还应注意与孩子发展成亲密友好、互相信任的亲子关系,有时甚至还可以向孩子透露一些自己需要及情绪。因为一方的自我坦诚会导致另一方的真诚回馈,适当地袒露自己的内心思想会激起孩子进一步倾诉的愿望。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7).
[2]周家奎,孙晓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5(01).
[3]孟建青,于仁昌,孙丽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才智,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