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运用汉字字理提高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初探

2017-06-15 22:13陈剑青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5期
关键词:语文味写字教学低年级

陈剑青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写字教学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但重视写字技能的教学,而且更进一步重视学生写字情感态度以及审美情趣的培养。而当下小学写字教学中的高耗低效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本文尝试从写字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入手,重视在写字教学中渗透“语文味”,通过感受汉字的美感,挖掘汉字的意趣,品味汉字文化,把一个个汉字变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通过汉字字理,以编故事、猜谜语等形式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中的汉字的热爱之情,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低年级;汉字字理;写字教学;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写字姿势,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讲究写字教学的策略。因此,作为小学起步的低年段的写字教学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写字的基本技能,更要注重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语文素养的形成,根据汉字的音、形、义及其相互关系,写字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的过程。

如何使写字教学不沦为只是简单的写字技能的机械操作,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在课堂中追求“语文味”,敞亮写字教学的策略路径,努力搭建学生精神领域与汉字世界的意义关联,让学生的写字走出枯燥,踏上愉悦的精神之旅。

一、感受汉字美感,点亮学生的感知世界

“与其他任何一种文字的书写相比较,汉字的书写无疑是具有最多的讲究,在世界各民族文字之林中,唯有汉字的书写才能形成人类最伟大的艺术门类之一——书法”,汉字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有广阔的天地,有着浓厚的意念色彩和巨大的想象空間。因此,低年段学生对汉字符号的真正接受需要经过情境还原,才能感受到汉字的美感,产生书写的欲望。

1. 寻根溯源,唤醒“内在美”

汉字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界、社会活动、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反映,它来源于生活。探寻汉字的源头,把抽象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意会汉字的奥秘,唤起对汉字书写美的感受。如写“手”字,笔者先出示甲骨文的“取”“采”的图片后,点明“手”字的由来:“取”,右边是一个人手拿着刀,左边的是动物的耳朵,意思是人们在割取动物的耳朵;“采”,古时候的人以打猎和采集树上的野果为生,上部的“爪”就是用手采摘树上的野果。又如学写“即”字时,笔者让学生看甲骨文,告诉学生:“卩”是古人屈膝跪坐脚后跟上之形,是古人坐的方式,即的左边部件是食具形状,“即”是人跪坐着凑近食具吃饭的形态,是上古人吃饭的写照(“即”的本义是凑近,引申泛指接近、靠近,如“不即不离”)。一个个甲骨文如一幅幅图画,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一开始用图画来表达意思,现在演变成一个个方块字,每一个方块字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一段情感的写照。

2. 感知汉字线条形态,捕捉“外在美”

汉字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科学、博大和聪慧,其线条是艺术产物,有一定的空间感。在教学中,依据这一特点,在学生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提升对汉字线条形态“外在美”的体验。如学写“山”字时,先把“山”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属、行书、草书等字体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味,说说观后感受,老师再板书楷书的“山”字,告诉学生,汉字线条的变化就是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经过几千年的洗礼,线条越来越简单,形态越来越优美。

通过观察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线条描画事物”的初步认知概念,感知到线条的形态美,这种体验留给学生的印象是深刻的。因此,写字教学不能因为字形的简单而只作简单的指导,汉字中蕴藏的美需要教师去发现和引导,这样就能点亮孩子们另一个世界。

二、感悟汉字意趣,促进学生的意义建构

学生的书写过程是一种过程思维,是寻找汉字的结构特点与心理发展之间的平衡点,正是通过对过程思维和经历反思建立属于自我的概念,并不断完善汉字书写知识的主动建构。

1. 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现事物的规律。对学生而言,通过反复观察、对比、筛选,能直接地判断出汉字的异同点,如笔者在教“鼓”字时,作如下引导:

师:既然是生字,我们第一次见到它就得记住它,大家看老师写“鼓”字。(教师板书)

师:“鼓”字是什么旁?

生:“支”字旁。

师:老师还想到另一个字,大家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教师板书“彭”)

生:它们都带有“壴”这个部件。

师:对,“壴”像古代竖立的乐鼓,人手持枝干,表示敲“鼓”,就产生了“鼓”字,敲鼓时发出“嘭嘭”的声音,用三撇表示,就产生了“彭”字。汉字就是如此充满了智慧。

对于抽象逻辑思维正处于初始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书写是难以抓住要领和规律的。在案例中,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完成自我概念的建构的过程,利用形象思维的优势化解抽象符号的限制,抓住汉字的构成规律,在书写过程中迁移同规律汉字的写法。

2. 启迪思维,想象创造

当汉字在老师的启迪引导下,进入学生的审美视野时,才有可能在欣赏中想象,在想象中“再创造”。以“山”字教学指导为例:

师:“山”字看似简单,但要写得工整富有美感并不容易。(教师出示没经过指导学生书写的“山”字)你觉得哪个“山”漂亮?为什么?

生:第三个字漂亮,它的竖画长短不一,中间竖长,写在竖中线,边上两个竖较短,看起来像三座高低不一样的山头。

师:你真会观察,山的三个竖画之间的距离要相等,我们把它称为均衡美。

生:竖折有点向上斜,就像人往上爬山一样。

师:只要仔细观察,这“山”字就有了生命,能否写好它,也是掌握在我们“手中”。

文学家安子介说:“汉字能使人产生联想,而联想是一切创造发明之母。”对学生而言,只有结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和汉字的形象性特点进行写字教学,才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发展并进行“再创造”,使學生获得认知世界的新眼光。

三、品味汉字文化,滋润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当下的写字教学中,教师不解析字形,让学生机械地摹写,死记硬背的现象不在少数,也有执教者为了解脱学生机械识记之苦而胡乱拆分解析字形,以便让学生做到“理解”识记,但由于缺乏对汉字文化的品味,学生往往缺少书写意识,没有书写情趣,机械的思维训练和单一的书写训练,使写字教学陷入了高耗低效的境地中。教师疲于花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学生苦于花大量时间进行抄写。笔者认为,在汉字书写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与汉字文化有亲近感,换言之,教师必须唤醒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自我觉悟,自我创建的心理需要。

1. 丰厚底蕴,润泽人文素养

汉字不是简单的符号重现,而是“流动的思维”,教师应提升自身的素养,通过写字教育把汉字文化的种子根植在学生的心里,使学生既成为汉字文化的承载者,又成为汉字文化的学用者和创造者,同时用汉字内蕴的独特品质,润泽学生的生命。如“教”字,甲骨文形象是人手持带杈棍轻击,督教小儿学习。为什么要用棍棒呢?“攵”与“孝”合体,反映的是几千年来,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念。学写一个“教”字为学生展开的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人文历史画卷。因此,写字教学必须站在传承文化的高度,引领学生走进广阔的汉字文化世界,揭示汉字的文化内涵,润泽学生的精神品质,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气息的“语文味”。

2. 情景交融,升华人文素养

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生的意志品行的修正。写字教学追求“语文味”,正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使其得以发展。

比如教学“德”字,学生书写时容易丢了“心”上的短横,这时,老师作适当的点拨:“这一短横就像一把尺子,是用来衡量是非善恶,道德品质高低的标准,丢失了就‘无德可言了。”又如教“贪”字,“今”字容易写成“令”字,老师在指导书写时不忘作提醒:“‘贪心加一点,贪字得到贫啊。”在书写指导中道出汉字的妙处,激发情趣之余,更迸发做人的哲理。在这样的情景交融、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中,汉字的书写赋予了其自身的价值意义,学生也获得了精神的超越和人文的滋养,从而使人格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宁.汉字学概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语文味写字教学低年级
信息技术在写字教学中的应用
浅议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语文味”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年级同音字教学例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浅谈低年级随文练笔的有效训练
以俗解雅 由表及里 因“迹”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