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通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当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练习多种阅读形式,强化多种阅读方法,拓展课外阅读知识,结合农村小学教学实际情况,在阅读教学中灵活运用“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达到新课标中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目的,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种习惯,受益终身。
“让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一、练习多种阅读形式
朗读是小学生最初的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的运用朗读可以使文本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不同的角度来设计,读书的形式也就多种多样。新课标中规定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
二、强化多种阅读方法
每学习一篇课文之前,我都会引导学生预习课文内容:1.每篇课文都有生字,我会引导他们查字典,标出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2.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标出不理解的句子。3.边读书边思考,概括出课文的大概内容。我会引导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生课前养成预习的习惯,不仅为新授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阅读训练起了一个很好的开头。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抓大放小”,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學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法中根据不同需要,有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性阅读法则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三、拓展课外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薄薄的课本已经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知识渴求。学生应该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满足日新月异的时代需求。学生要转变思想,从“要我读”变成“我要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读书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做才能把书读好。我觉得对小学生可以泛泛的运用“三定”:一是定书。就是选定一定量的适合学生年龄段读书的书,就是我们学校的必读书目,一定要坚持读完,并且最好做一定量的读书笔记。千万不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二是定时。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安排,让学生自主地有效地选择读书时间。三是定量。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请每一位学生为自己量身定做读书计划,争取每天按时完成读书任务。适当安排一点读书交流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提升阅读的质量。诗圣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持之以恒地坚持读书,便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写起文章来自然洒脱。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让读引思”的灵活运用,只要训练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会逐渐从“量变”转移到“质变”。只要我们遵循汉语言文学的认知规律,阅读的教学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学引思”,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让阅读教学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