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萍
星期二上午第一节,我带着精心准备好的语文课预案,与往常一样,迈着轻松的步子、面带笑容地赶往教室。一走进教室,闻到一股奇怪味道,仔细寻找,原来是从教室后面盛垃圾的塑料桶里发出的。询问学生,原来是昨天有位同学将没喝完的“酸酸乳”倒进了塑料桶,将没倒干净的“酸酸乳”盒也扔在里面,由于是炎热的夏天,“酸酸乳”变质发臭,散发出奇怪的味道。
我让学生把教室里的所有窗户开到最大程度,教室里的空气清新了许多。我轻轻地说了一句:“下课后把塑料桶刷干净。”四十分钟的一节课就在这股异味中结束了。下课后我当然没有忘记交代要刷干净塑料桶,因为下一节课,还是我的课,我可不愿意继续闻这股特别的味道。
第二節的上课铃响了。当我再次走进教室,那股难闻的异味依然迎面扑来,好像比第一节课时更浓了。“我说的话,这帮小家伙竟然敢不听,这帮小家伙竟然敢跟我对着干。”心里顿时升起一股怒火。大声训斥道:“为什么没有人把垃圾桶刷干净,难道你们觉得这种味道好闻吗?你们愿意生活在这种臭味当中吗?”
教室里鸦雀无声,出奇的静。学生们一个个脸上露出惊慌、害怕的神情。
“班长呢?卫生委员呢?站起来!”
“我说把塑料桶刷干净,没有听到吗?”
“为什么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
两个学生站在自己的位子上,低着头,像犯了不可饶恕的天大错误似的。
“你说这是为什么?”
在我气势汹汹的“审问”下,“大家都嫌臭、嫌脏。”班长怯生生地说,“谁也不愿意去刷”。
“你是班长,为什么不去刷?”
也许我过分的言语,“激怒”了孩子们。“老师,你为什么不去刷?”,不知是哪位胆大的“小子”低声说了一句。
一句低声的话语,就像一枚炸弹在我身边爆炸,我立即目瞪口呆,脸一下子红了,是啊,我一向以师长自居,只知一味地要求学生做这做那,怎样怎样去做,而自己却板着脸数落着学生的不是。丧失理智的我好像一下子静了下来,一种说不出的自责,促使我默默地走到塑料桶前,慢慢地将桶和拖把同时提起,轻轻地向门外走去,准备去洗手间把桶刷干净,刚走到教室门口,却被身后冲上来的几个孩子接走了,不一会儿,他们笑嘻嘻的,把刷得干干净净的桶和拖把提了回来。
半盒“酸酸乳”的故事,在和谐的氛围中结束了,可带给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如果没有胆大孩子的一句话,我还会这样做吗?如果平时做工作细致些,还会发这种事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