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全脑,让孩子的语言在体验中绽放

2017-06-14 09:38周婉玲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9期
关键词:点拨内化体验

周婉玲

【摘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然而,综观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仍然有很多欠缺。为了解决问题,笔者分析了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现状及产生原因,并从“把动作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跳舞”“把色彩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五光十色”“把声音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唱歌”“把形状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千姿百态”“把味道用进句子里,让句子‘有滋有味”五方面谈了语文核心素养下低年级学生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语言构建与运用 点拨 体验 内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039-02

語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然而,综观当今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现状,可以说仍然有很多欠缺。近年来,我都是从三年级接班,发现学生要么表达不完整,要么句式单一,词语贫乏,要么空洞无物,乏味无趣。这基本反映出学生语言构建和运用能力还有很多欠缺。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缺乏有效的语言实践训练,句式单一;缺乏丰富的阅读积累,词语贫乏;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无话可说。那么,如何解决问题呢?

笔者认为,学生学习语文应是“体验——内化——养成”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语言文字运用范例原型,从这些相当于“实物模型”的感性材料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与技巧。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动作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跳舞”。

我们学说话,学作文,要学会把事物的“动感美”用进作文的句子里,这样,读者读了我们写的话,就像在欣赏动感舞蹈一样。为了让学生有意识地把“动态美”用进句子里,我专门设计了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有意识地准确使用动作词。本次专项训练我设计了三个环节,层层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亲历感悟,在训练中学会运用。

环节一,练一练:进行句式操练,为学生提供语言范例。

句式一:人物(人、动物、植物)+动作词

例如:蜻蜓飞,蝴蝶追,青蛙叫。

句式二:某物(部位分解)+分别+动词

例如:姐姐左手一抓,右手一割,就把禾苗割下来了。

句式三:动词+比喻联想

例如:他飞快地冲向终点,就像一支离弦的箭。

句式四:人物+动词+动词

例如:他到教室里拿起笔写字。

环节二,玩一玩:玩游戏“击鼓传花”,布置观察任务。

学生掌握了基本句型以后,紧接着全班一起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前,布置观察任务,重点观察第一个同学和自己的前一个同学怎么传(手、身、头各部分的动作),自己又是怎么做的,没轮到的同学怎么做,鼓声停了,花落谁家,他又怎么做。

环节三,说一说:说游戏过程,把动作说具体。

经过激烈的游戏之后,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刚才游戏的热烈气氛中。这时候,孩子们对游戏的过程印象深刻,老师就引导孩子把游戏过程说具体。因为低年级的孩子语言组织能力有限,老师给出了一些连接词孩子降低难度。

“鼓声一响,击鼓传花游戏就开始了。只见(谁)双手( ),马上( ),把花( )给( )。就这样,很快就传到了( ),他(她)(怎么做),我马上(怎么做),好像( )。其他同学有的( ),有的( ),有的( )。这是,鼓声停了,落到了( ),她(怎么做)。这个游戏在( )结束了。”

从以上的案例我们看到,在老师范例的引导下,学生不但说起来就很有条理,而且能有意识把人物动作说具体、说生动了。

二、把色彩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五光十色”。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世界。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说话写话时,要有意识的去描绘事物的色彩美,这样就会让你写的句子,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比如我根据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春天”,设计了“五彩缤纷的春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有意识地去观察春天的色彩,学会表达色彩,让春天变得“五彩缤纷”。

这个语文综合性活动分为以下的步骤:

(一)查一查,抄一抄:通过课文、课外书认识各种颜色,积累表达颜色的词语。

(1)掌握不同程度的各种颜色的表达方法:

黄:杏黄、土黄、梨黄……

……

(2)积累描写颜色的重叠词:黄澄澄、雪白雪白……

(3)积累描写颜色的四字词语:叠翠流金、五颜六色、……

(二)找一找,画一画: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的色彩。

利用假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走进公园,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色彩,用相机拍摄下来,用图画描绘下来。

(三)说一说,写一写:教给学生描写颜色的句型,生动表达多彩的春天。

在汇报课上,我结合了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的内容,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

1.句式操练,形成语言模板。

句式一:把几个色彩词像拼图一样拼装进句子。

如: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句式二:把色彩的重叠词(A+BB)(ABAB)嵌进句子里。

如;桃花粉红粉红的;梨花雪白雪白的;迎春花金黄金黄的。

句式三:把色彩的联想比喻,写进句子里。就是你看到什么颜色,你想到了什么?

比如,你看到红色,想到了火。//如:红的如火,白的如雪,粉的如霞,黄的如金。

2.老师示范:老师描述自己春天里的发现,老师边介绍,边展示照片,图文对照,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3.小组介绍自己春天里的发现,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摄影作品,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条理地描述出来,用上自己积累的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特别是描写颜色的词语和句式。

4.小组选出代表说说自己在春天里的发现。

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学生们通过阅读和查找,积累大量的颜色表达词语,然后走入大自然,去寻找发现春天里的美丽色彩,接着老师教给学生表达的句式和方法,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把看到的说出来,孩子们描绘色彩美的意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把声音用进句子里,让句子“会唱歌”。

我们生活在声音包围的世界。有的声音让我们温暖,如妈妈的声音;有的声音让我们高大,如爸爸的声音……总之,每种声音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情感。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把拟声词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如闻其声,如唱其歌。”

如教学《雷雨》一课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文中对于声音的描写,并进行声音描写的训练。

1.找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描写声音的句子,了解雷雨不同阶段声音的变化。

2.认识课文里的拟声词“哗,哗,哗”,感悟使用拟声词的好处。

3.教给描写声音的基本句型,构建语言模板。

句式一:物名+拟声词:如:小溪流哗啦啦,青蛙叫,呱呱呱。

句式二:拟声词+动词+事物:如:“哗哗啦啦!““哗哗啦啦!下雨了。

句式三:物名+拟声词+比喻(联想)如:春雨来了,下春雨了,“沙沙沙”“沙沙沙”,像蚕在咀嚼桑叶,像落花飘在水面。

4.课后搜集积累各种拟声词。

5.仿写训练:观察雷雨天气,仿照《雷雨》的结构和写法,描写雷雨,要求学生尽量用上自己搜集的拟声词。

通过这一系列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的训练,学生对于声音的描述意识增强了,并在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拟声词,也有意识,有能力把它运用到文章里。

四、把形状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千姿百态”。

中国有个成语叫“神形皆备”。其中的“形”指的是,我们在描述事物时,要把事物的“形状、形态、形体、造型等”描摹出来。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形状,如:太阳是圆的,彩虹是拱形的。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把形状美用进句子里。

例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写话训练就是写一种熟悉的动物,在指导学生描写动物样子的训练中,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物各部分的形态,让学生抓住事物形态来描写它的样子。

1.课前布置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熟悉,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观察他们的样子时,要注意观察各部分的形状和颜色。

2.句式操练,构建语言模板。

句式一:物名+形状

如:小眼睛,圆又圆;小嘴巴,扁又扁。

句式二:物名+形状+比喻联想

请记住比喻联想的秘诀,有一点像就是像,就可以打比方。

如:小狗圆圆的脑袋就像一个小皮球。

句式三:用句式:“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串联句子。

如:有的呈椭圆形,像金蛋;有的呈葫芦形,像宝葫芦。

3.以小狗为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狗的图片,描述小狗的样子。为了规范语言,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以下填空式的范例,学生都能有条理地把抓住小狗各部分的形状颜色说具体。

这只小狗真( )!它浑身的毛是(),就像( )。它的头(),就像( )。()的眼睛就像( )。( )身子,长着四条( )的腿,一条()尾巴就像()。

4.按以上方法,四人小组介绍自己喜爱的动物。

5.把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写下来。

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梯度练习,学生基本能有意识地抓住事物的形状观察,并把观察所得写具体。

五、把味道用进句子里,让句子“有滋有味”。

我们生活中离不开各种美味,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代表人生百味,甜滋滋的代表温馨幸福,火辣辣的代表热情如火,苦涩代表艰难困苦……总之,各种味道都有不同的特质,不同的情感。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把味道用进句子里,让句子变得“有滋有味”。

为了能使学生学会把味道写进句子里,我设计了一个语文活动课“我爱吃的水果”。

我先引导孩子观察描述各种水果的样子(颜色、形状),在品尝水果味道环节中,就设计了以下步骤引导孩子表达:

1.让学生轻轻咬一口,仔细回味口感、味道如何。

2.给出一些基本句式,进行句式操练,表达自己品尝后的感受。

句式一:物+味

葡萄酸溜溜,西瓜甜津津。

句式二:物+是+味

蘋果是甜甜的,橘子是酸酸的。

句式三:写出味道的变化

把葡萄含入口中,先是甜甜的,不久,就觉得有点酸,后来变得又酸又甜。

句式四:把形状、色彩、气味、滋味、感受和吃的动作、声音……一起写进句子里。

句式五:物+味+比喻

如:青葡萄的味道真是特别,酸溜溜的,像山西的三年老醋!

句式六:味道对比。

如:这个苹果真甜,比蜜还甜。

学生通过训练后,能比较准确具体地表达自己品尝后的味道。

总的来说,我们只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素材,开发学生的全脑,丰富学生的积累,为他们提供范例,形成学生个体的语言“实物模型”,让学生经历“体验——内化——养成”的过程,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巢宗祺、施久铭.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人民教育,2012(6):32-35.

[2]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教育探索,2016(10):21-2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猜你喜欢
点拨内化体验
读悟化展:小古文浪漫教学四重奏
思辨:儿童哲学促学生道德内化的教学实践
有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探讨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拨”艺术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内化与外化:鉴赏之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