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2017-06-11 09:27范丽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语文教育人文素养中学语文

范丽美

摘 要:中学语文是中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语文教学对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就现阶段的教学现状来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缺失的,这需要引起相关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不断改变教学手段促进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育 人文精神 人文素养

一、人文精神的概述

伴随着社会出现的一些道德缺失问题、精神匮乏问题等等,人们对于人文精神重新重视起来,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根本无法用一句话进行概括,人文精神是一种含义非常复杂且广泛的精神,人文精神究其含义首先是针对“人”的,其次它是一种人本精神,关注人存在的价值,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可以说人文精神的价值核心是对于真善美等品质的追求,最终的目的是促进人最大限度的自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

二、中学语文教育对于中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经历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将来面临的高等教育,由于我国教育体制决定,学生的教育经过就是由小学到大学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培养的不仅仅是科学文化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可以说人文精神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一个人的人文精神匮乏,那么即使学业再优秀,也不可能真正为社会所用,不可能真正为社会创造出有利的价值,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的学生人文精神缺失严重,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往往只重视学生的考试分数,把学生当成了“考试机器”,把学习当成了“升学工具”,完全忽视了学生精神层次的需要,忽略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所以“问题学生”屡禁不止,甚至出现杀人、自杀、辍学等严重的事件,这样的培养方式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是能够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人才,而不是考试机器,所以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广泛的关注,充分利用中学语文教学的优势,促进对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2]

三、中学语文教育中对于中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缺失的主要表现

1. 学生缺乏个性

个性是促进一个人发现新领域,实现创新的关键素质,但是由于在中学阶段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的不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导致中学生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个性,本该属于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新鲜事物好奇的精神,在学习中只是机械的按照老师既定的学习要求,按部就班的去完成,完全缺乏了主观能动性,这就是学生个性缺失的表现,所以他们沦为考试机器也是有原因的,没有了个性,就没有了新奇的想法,机械死板的进行学习,忽视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习也是处在应付的状态,逐渐的失去了自学创新的能力,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3]

2. 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中学阶段由于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学生往往对自身的价值观迷失了,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对语文基本知识的培养中,但是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如何正确的与他人进行相处,在社会活动中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这样就导致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迷失,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忽视了教育的本质,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虽然掌握了机械死板的语文知识但是对社会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根本不会正确的去面对去解决。

3. 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中学生已经有了独立的思想,但是由于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对于一些是非还缺乏辨别的能力,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席卷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正是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所以带给中学生的各种诱惑非常多,这个时候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观念很可能做出错误的判断,还有一些黄色网站,垃圾信息的影响,对于中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减少外界带给他们的不良影响,最大限度的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四、如何促进中学语文教育中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1. 最大限度的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首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进行人文教育的第一步,在学习中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也就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分清教学活动的主次,应该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能以成绩的好坏去评判学生的好坏,教师与学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在学习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够促进学生快乐积极的去学校,能够让学生独立积极的思考,对于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实现了最大的保护,这样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4]

2. 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有深厚的人文底蕴

语文教师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关键角色,所以教师必须具备完善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开展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教师还应该经常接受培训,经常给自己充电,必须让自己以最好的状态为学生上课,这样才能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耳听目染自然会促进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师是学生发展路上的明灯,所以教师应该以充分为学生的发展负责的态度,不断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真正做到位学生发展考虑,不能只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是可以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渠道的,主要是由于中学语文是一门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的学科,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就是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可以说在进行文学作品的学习时,不仅仅是学习文学作品中的优秀表达,更注重与作者之间进行心灵的沟通,能够了解作者的真实想法,促进整个语文课堂弥漫着人文精神,让学生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 李秉仁.中学语文教育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2011

[2] 钱崇辉.中學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培养对策搭建研究[J].新课程,2008

[3] 王丽.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探究[M].陕西师范大学,2010

[4] 徐然.中学语文教育中应重视培养人文精神[J].教育广角,2008

猜你喜欢
语文教育人文素养中学语文
加强中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中学语文略读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