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宇
摘要:仿写,续写,改编,读后感,这是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效结合常用的几种练笔方法。它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仿写;续写;改编;读后感;读写结合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是每一位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然而,不少语文教师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割裂开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没有足够的阅读储备,无法写出内涵丰富的文章;而单纯为应付作文考试而编制的教学套路,也使写作教学陷入了困境。其实我们手中的语文教材,入选篇目大多属经典之作,无论是在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还是在遣词造句、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对学生的习作起着示范作用,完全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优秀范文。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读写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以读导写,就会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那么,怎样将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效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与探索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操作性较强的写作形式:
一、仿写
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最基础、最实用的形式,是初学写作者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古往今来,许多高明的作家、大家,不少是在学习、模仿前人和名家文章的基础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如:唐代诗人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托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陆游的“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借鉴柳宗元的“若为化作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著名台湾作家余光中的《乡愁》,据他自己介绍是模仿了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后创作的。大家的作品尚且如此,初中生的作文更应从模仿开始。
仿写一般采用这样几种形式:句式仿写、片段仿写、全文仿写。
1.句式仿写
句式仿写是仿写中最简单的一种形式,我常采用以下两种形式:
(1)嵌入式。把所写的句子夹在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表达的思维空间,不仅要考虑与上下文的衔接和照应,还要注意仿写内容与语境的一致性,包括用语的特点,情感基调和文体风格等。
(2)续写式。一般要求在句末写一句话和整个语段风格要一致,如:修辞、表达方式,感情色彩等要求一致。
2.片段仿写
片断仿写耗时短,可以当堂评改,灵活性大,方便易行。因此,这种训练方法可经常进行。
如朱自清在《背影》一文中,向我们描摹了父亲过铁道为儿买橘时的感人背影,可让学生以爷爷的脸、母亲的手、爸爸的脚等为描写对象,创设情境,抓住特征,进行“特写镜头”练习;再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捕鸟”一段,作者运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8个生动而传神的动词,就凸现了雪地捕鸟的无限趣味,亦可让学生运用几个连续性的动词,写自己喜爱的一项活动。文章因片断而精彩,经过长期的片断仿写,学生定会写出精彩的篇章。
3.全文仿写
教材中所选文章大多是名家精品,其思想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上都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尝试仿写练习。如《羚羊木雕》、《我的老师》、《第一次真好》等,这类文章学生容易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可以指导学生借鉴课文的选材立意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积淀,以“成长”为话题写作文;有的课文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如《背影》、《散步》、《爸爸的花儿落了》等情感类的散文小说,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并找到自己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写作文;有的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精致,如《秋魂》、《春》、《济南的冬天》《夏天也是好天气》、《安塞腰鼓》等,可以把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作为突破口,借鉴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行仿写练笔;有的诗歌精致隽永,清新明快,如何其芳的《秋天》、冰心的《纸船》等,可以在鉴赏诗歌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的“视点”,尝试短诗写作……
当然,仿写不是抄袭套用,精髓是构思立意上的学习,是方法技巧上的借鉴,它不能替代根本的文学创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后,学生的思路打开了,写作的经验丰富了,就能慢慢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模仿不是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不断积累、反思和总结,让学生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
二、续写
续写也是加强写作教学的有效形式,这主要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续写是在原文基础上的再创造,在教学过程中可抓住文本多方面、多層次的合理想象,写出新的结局或新一轮的高潮。这样的作文练习,既可以发展同学们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续写文章,要注意下面几点:
(1)人物性格的发展要忠于原文。
(2)续写的语言要尽可能与原文一致。
(3)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联想力,故事情节的向后延续发展要合乎情理。
2.续写的方法和步骤
(1)认真把原文读懂读透。
深刻地理解作者的本来意图,是续写极关键的一环,只有这样,续写出的文章才能与原文一脉相通,融成一体。续写主要是靠自己的想象写成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必须在原情节的基础上想象,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如果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做认真的分析,就提笔续写。其结果可能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要确定好文章的中心。
续写、续编的故事,必须有个明确的中心。如续编《穷人》一课,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孤儿后,生活会更艰难! 她们夫妇两个人怎么来养育这么多的孩子呢;今后的事情会发生多种多样的变化,会有多种多样的结局。这要先确定一个观点,选择一种结局。而且我们选择的结局必须和原作者的观点一致,要忠实于原作品。
(3)要抓住要点,考虑周到。
续写作文不仅要想象事情发展的主要过程,而且要想象具体、周到,符合情理,没有漏洞。这就要我们先想象几个要点列好提纲,然后再细细思考。
(4)要反复推敲修改。
续写作文与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不一样,写作时不容易进入情境,因此写好之后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不仅要注意事情的前因后果,首尾一致,还要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句子间的衔接,还要注意文章的感情。
《孔乙己》一文中“孔乙己之死”,孔乙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死法,但都应合情合理,合乎他性格的发展,如果他的死能更增添小说的悲剧意义,那么在作文的境界上将高一个档次。《皇帝的新装》“游行”大典的情节之后的续写,更是绝大多数教师必做的写作练习,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想象,结合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续写;学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后,可以引导学生续写菲利普一家旅行归来再遇于勒的情景,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习吴敬梓《范进中举》之后,鼓励学生打破时空界限,虚构“孔乙己巧遇范进”的戏剧般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对中国封建教育的深层次探讨;《最后一片叶子》省略了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之夜爬上梯子在高墙上作画的感人镜头,为了让学生深刻地领悟贝尔曼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补写“风雨之夜作画”这一情节……
三、改编
改编是根据原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变换写作角度,如将文章改成另一种体裁或样式。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古诗文,这些古诗文语言简练,蕴含丰富,但给我们的理解带来了一些困难,如我们将这些古诗文改变表现形式,就易于掌握和理解了。再说文学样式的转换,本来就是一种再创作,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改编也可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可以改变题目,改变叙事人称,也可以改变体裁,改变文章顺序等。这种“新瓶装老酒”的写作形式,能有效激发学生想象的空间,驰骋思维的野马,不失为训练写作思维的一种好形式。如《木兰诗》这首脍炙人口的乐府民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较强的故事性和传奇性色彩。在学习课文时,可以补充介绍相关的史料,講解小说写作的技法,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将木兰从军的故事改写成一篇历史小说。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把把《天净沙·秋思》、《枫桥夜泊》、《白雪歌送武断官归京》等古诗改写成优美的散文,再现一段或沉重或明快的历史;或将《最后一课》改换叙述人称,冷静再现普法战争的历史片段,或将《皇帝的新装》改写为课本剧,集中刻画统治阶层与社会大众的丑陋嘴脸……
文章改编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展示,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又达到了练笔的目的,可谓一举两得。但要提醒学生改编课文不能随意扭曲人物的本质特点,也不能漫无目的有悖生活规律。
四、写读后感
有许多课文读完后,总给人一种言尽而意未完的感觉,让人思索和回味。教师可“趁热打铁”,让学生大胆发表个人看法,深入剖析其思想内涵。
《斑羚飞渡》一文中斑羚们在生死关头的伟大抉择和从容面对死亡的悲壮,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很多学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写下了关于“生存”、“生命”、“爱”、“环保”等方面的随感,还有学生写了《给狩猎队的一封信》,阐发了“善待生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以深沉冷静的笔调续写了英子的成长故事,带着淡淡忧郁的氛围透露出主人公对未来的憧憬,学生从文中读出了深沉的父爱,读出了一份坚毅和责任,更悟出了人生需要历练的道理,这样深层次的情感体验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于是一行行饱含情思的文字从学生的笔尖流泻出来。
读后感的写作要以原作为基础,把重点放在“感”上。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才能真正实现“读”与“感”的有机结合。
仿写,续写,改编,读后感,这几种常见的练笔方法,既有利于深入解读文本内涵,促进对课文的理解与消化,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写作兴趣。借助课本的范文作用,把阅读教学和写作训练有机联系起来,以读带写,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快捷通道。如果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孤立开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就难以提高;同样,写作指导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选用哪种练笔形式,这需要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充分发挥教材文本的“导读”“导练”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赵望春《例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
[3]郭思爱《阅读教学之笔者见》
[4]路玉华《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指导初探》
本文系2016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初中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一体化的教学研究》(JCJYC1601137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