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梦红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数学成为决定学生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转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多元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探究兴趣;发散思维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高中生来说,有效掌握数学知识并进行运用是很难的。而且高中数学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因此,教师需要树立学生中心思想,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一、转变观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在应试教育和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下,高中数学教师一般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方式,而学生作为知识接受者被动参与数学学习。学生面对高度抽象与极具逻辑性的数学内容,难以理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因此,数学教师要在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下,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在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下,积极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开展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来吸引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在这一环境中,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多探究,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在讨论中寻求最佳结果。比如,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单纯地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将这些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生活实践进行综合,用现实现象来吸引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拓展课堂。开发学生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科学整合,将课本中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拓展,不断深化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想象能力。首先,数学教师要根据课程要求对数学内容进行分析,将其进行拓展,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引入生动具体的教具,注重引導学生运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例如,在高中几何学习中,由于一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差,对所教授的内容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将一些与几何造型有联系的艺术品或者几何模型引入课堂,使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观察中对这些几何构造进行感受,运用数学想象能力来领会几何图形。教师还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实现数学知识生活化。比如,学生对数学概论这一内容很难理解,而且在生活中很少运用概率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斯诺克引入课堂,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斯诺克比赛视频,让学生自己计算某选手胜出的概率。将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引入课堂,不但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简单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可以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实现教学生活化。
三、巧设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因此课堂提问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巧妙地设置课堂提问,在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数学发散思维能力。一方面,教师要注意设置具有探究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教师可以将已设置的问题作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问题情境来发现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解答问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问题中激发学生数学探究兴趣。然后,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一题多练的训练,为一道题设置不同的情境,培养学生数学运用能力。例如,在教授角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利用班级里的钟表时针、分针的角度以及钟表转动的快慢来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以及问题回答中理解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运用多媒体。激活学生的参与性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单纯地依靠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很难将这些数学知识讲得很透彻,学生对其极难理解得很通透。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声响俱全、易动易静的特点将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生动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实现数学教学趣味化、形象化。比如,在几何学习中,教师可以将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多媒体展示在学生面前,实现图形的立体化,并适时对图形进行旋转,使学生从整体上来认识这一图形,在大脑中建立几何模型,引导学生根据已建立的模型来解答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为本的,是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的,教师要从学生自身出发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以此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