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云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较长且信息量大的文章,针对这些文章教师可以采用“长文短教”的教学对策。“长文短教”的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改的需求,迎合了时代的要求。“长文短教”要求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存,能够合理地利用课堂资源使“长文短教”与文章精读相辅相成,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长文短教”;课堂效率;高中语文;策略分析
所谓“长文短教”就是用最短的时间来高效地学习文章篇幅较长的文本,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大量的篇幅较长的文章,不可能老师每一篇都花费大量的时间,“长文短教”的应用大大地节约了课堂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由此可见,“长文短教”是一种高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符合并且满足现代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
一、高中语文“长文短教”必要性与可行性
在高中教学中语文教学量大,但是教学时间少,新课改要求现代高中生不仅仅要学好语文必修课本中的长文,而且还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因此“长文短教”符合高中语文的教学对策,是高中语文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并且也具有一些处理文章的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着重解决文章的重点问题。高中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课前的预习,在课前预习中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任务,学生为此反复阅读文章,将长文由粗读到细读,既在课前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又可以在课堂上马上进入状态。
二、高中语文“长文短教”的要求
1.对学生要求
高中语文“长文短教”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并且完成老师所交给的问题,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传统的课堂预习就是读一遍文章、了解文章的背景及作者的信息,这样预习效率不高且任务繁多。如果学生不能做到课前有效的预习,那么在课堂中学生就无法很好地跟上教师的讲授,由此造成课堂效率低下。在课堂上学生积极配合老师,参与到课堂中去,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
2.对老师的要求
“长文短教”要求老师做好课前教学笔记,规划好课堂时间的应用以及提高对课堂教学的掌握程度。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级设置,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主动挖掘文章内容。
例如,在《窦娥冤》的讲授中,老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了解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以及关汉卿,了解文章所反应的现实的元代社会。在课堂中则可以通过提问学生的形式讲解杂剧的形式特点及现实的元代社会。最后让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进而更加了解杂剧的特点及现实的元代社会。
三、“长文短教”教学对策
1.掌握教学节奏,活跃教学气氛
首先,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探究提出高质量的教学问题,进而活跃教学气氛。科学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热爱程度和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交流。教师要关注课堂问题的提出和设计,根据教材内容以及教材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合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爱上课堂,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次,老师在提出问题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前一个问题可以是后一个问题的基础,这样学生比较容易接受。
例如,在讲解《关于北京城墙存废问题的讨论》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再问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学生在讨论中会发现自己观点中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由讨论,这样可以逐渐引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使学生逐渐了解全文。此外,老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对文中人物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2.找准切入点,以点带线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中心思想,以中心思想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对整篇文章进行分析。一叶落而知天下秋,通过对一个小的事物的分析就可以使学生迅速进入文本。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课时教师应充分发挥文章中心思想的作用,从中心思想中了解全文。例如,佚名的《老王》一课,学生可以从课文中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体味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反省意识与担当精神,把握老王形象的刻画,体会老王的“苦”与“善”。最后联系当时的年代和杨绛一家的特殊身份,待人好、心地善良在现在来说也许是稀松平常的事,但我们要看到,杨绛先生为何能一直记得老王的好,他的善良为何显得如此可贵,这跟当时那个年代的特殊情况,跟当时杨绛一家身份的敏感性是息息相关的。这样追溯根源,不仅让学生记忆深刻,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总之,语文教学中的“长文短教”不仅可以使教学资源更加合理地得到利用,還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以最短的时间赢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长文短教”要求老师和学生必须做好预习工作以及上课时老师和学生的默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