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2017-06-07 08:21高国胜康国辉张素钊张会茹魏树慧
河北中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腧穴证候疗程

袁 军 高国胜 康国辉 张素钊 冯 梦 陈 畅 赵 婷 张会茹 魏树慧

(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研究※

袁 军 高国胜1康国辉 张素钊 冯 梦 陈 畅2赵 婷2张会茹 魏树慧

(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目的 观察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予背部特定腧穴(定喘、肺俞、肺底)拔罐治疗,对照组70例(后脱落1例)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咳嗽、咽痒、咽干、咯痰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比较2组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结束6个月,统计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85.5%,P<0.05)。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及总积分均降低(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起效时间、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结束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咳嗽;穴位,特定;拔罐

感染后咳嗽又称感冒后咳嗽,是指各种病原体导致呼吸道感染,在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迁延不愈,病程超过3周的咳嗽[1],是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高,症状顽固,迁延不愈,部分可发展成为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对于本病目前主要以化痰、止咳等药物对症治疗,虽有中西成药口服、辨证服用中药、针灸拔罐贴敷、理疗、雾化、穴位注射等多种治疗方法,但均无特异性,或疗效不显著,或有毒副作用,或治疗方法不易接受,致使患者咳嗽迁延难愈。且本病目前还存在诊断不清、治疗不规范等情况,造成患者频繁就医及抗生素滥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确切,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2015-01—2016-12,我们采用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70例,并与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7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140例均为河北省中医院针灸科(104例)及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36例)门诊治疗的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0例,男36例,女34例;年龄18~65岁,平均(37.6±10.3)岁;病程21~46 d,平均(33.5±7.7) d。对照组70例,男33例,女37例;年龄18~68岁,平均(36.6±10.5)岁;病程21~48 d,平均(34.9±7.9)d。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1.2.3 纳入标准 ①具有近期内呼吸道感染病史;②临床表现以咳嗽、咽痒为主,干咳或咯痰量少不易咯出,常因运动、吸入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诱发咳嗽加重,夜间及晨起咳嗽明显;③理化检查:双肺无干湿性啰音,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正常或偏低;④年龄在18~70岁之间。

1.2.4 排除标准 符合下列其中1项者,即予排除:①肺结核、慢性咽炎、气管异物及刺激性气体过敏所致咳嗽患者;②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③既往有慢性心力衰竭或合并肝肾功能损害、造血系统异常等其他系统较严重原发病患者;④精神病患者;⑤近1个月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患者;⑥皮肤有过敏、溃疡、水肿患者;⑦体温高于37.5 ℃患者;⑧白细胞计数>10×109/L或<4×109/L及中性粒细胞分类>0.70或<0.50的患者;⑨对盐酸氨溴索口服液过敏患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予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选穴(双侧):定喘、肺俞、肺底(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背部后正中线与腋后线连线中点)。方法:采用闪火法进行拔罐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背部,依据患者体型胖瘦选取直径为4~5 cm的玻璃火罐,一手持罐,另一手持夹95%酒精棉球止血钳,点燃后将火在罐内环绕1~2周,迅速退火,顺势将火罐吸附于相应穴位,<5岁儿童留罐5 min,5~14岁儿童留罐8 min,成人留罐12 min,每日1次。注意事项:①严格按规定的方法和步骤实施,以保证临床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取穴力求准确;③火力大小适中,左右手配合默契,动作迅速,手法娴熟,所拔力量适度,力量过大患者难以耐受,过小则影响疗效;④留罐时间需因人而异,时间过短影响效果,时间过长则易于出现其他问题。

1.3.2 对照组 予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0067002)10 mL,每日2次口服。

1.3.3 疗程 5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间隔2 d进行第2个疗程。患者若在第1个疗程痊愈,则无需进行第2个疗程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2组治疗前后进行中医证候评分。咳嗽评分:昼夜咳嗽频繁或阵咳,影响工作和睡眠者,记6分;间断咳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记2分;介于以上两者之间者,记4分;无咳嗽者,记0分。咽痒评分:明显咽痒者,记4分;轻度咽痒者,记2分;无咽痒者,记0分。咯痰评分:有痰者,记2分;无痰者,记0分。咽干评分:有咽干者,记1分;无咽干者,记0分。胸闷评分:有胸闷者,记1分;无胸闷者,记0分[3]。②记录2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及痊愈时间,起效时间为患者接受治疗到症状好转的时间,痊愈时间为患者接受治疗到症状完全消失的时间。③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统计2组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

1.5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证候积分改善≥95%;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证候积分改善≥70%;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证候积分改善≥3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积分改善<30%。证候积分改善=[(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3]。

2 结 果

2.1 病例情况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病例脱落1例,治疗组70例及对照组其余69例均完成治疗及随访。

2.2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分,M(Q25,Q7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咳嗽、咽痒及症状学总积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 ±s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3可见,治疗组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5 2组痊愈时间比较 见表4。

表4 2组痊愈时间比较

组 别n痊愈时间治疗组286.89±0.87∗对照组199.68±1.01

与对照组比较,*P<0.01

由表4可见,治疗组痊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6 2组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治疗后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比较 例

表5数据经秩和检验,治疗组治疗结束6个月内呼吸道疾病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 论

感染后咳嗽多继发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后,经中西医治疗感染症状消失,而咳嗽症状迁延难愈。临床多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黏不易咯出,遇冷空气、刺激性气味及运动后加重,夜间或清晨症状较重,体检无阳性体征及肺部X光异常发现,常常持续数月之久[4]。目前尚未完全明确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证实感染后咳嗽可能与呼吸道持续非特异性炎症以及呼吸道细胞组织受损伤有关[5];叶新民等[6]亦证明感染后咳嗽与神经源性炎症有关,形成气道反应性增高,对外界气流、冷热空气、烟尘、刺激性气体等尤为敏感;亦有学者提出感染后咳嗽可能与气道炎性细胞数量增多有关,并为此提出了“瀑布效应”、非特异性炎症等一系列学说[7]。总之,感染后咳嗽与呼吸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及其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密切相关。目前,临床治疗主要为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必要时予糖皮质激素口服或吸入,以降低咳嗽敏感性,改善气道高反应性,但均为非特异性治疗,临床疗效欠佳[8]。

感染后咳嗽属中医学“咳嗽”“外感久咳”范畴,多因外感风邪,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致使邪气留恋,痰气交阻于气道,致肺失宣降,久之正气虚衰,营卫不固,咳嗽迁延不愈。临床以干咳、少痰为主要症状。中医辨证治疗以宣肺理气、降逆化痰、止咳平喘为总则,或选用经方,或自拟中药,或穴位贴敷,或针灸拔罐,虽均有一定疗效,但亦无特异性。故临床急需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经济实惠、安全无毒副作用、易为广大患者接受的疗法。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背部特定腧穴肺俞、定喘、肺底三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肯定。背俞穴是位于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的一组重要腧穴,位置大致相当于相应脏腑在体表的投影,背俞穴与经络脏腑直接相关,是脏腑经气输注于背腰部的腧穴,皆可治疗相应脏腑的病证。故本研究选用肺的背俞穴肺俞,该穴具有调补肺气、宣肺止咳、降逆平喘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肺俞穴具有增加肺活量,提高巨噬细胞功能,促进炎症吸收,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9]。经外奇穴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腧穴,虽不归属十四经脉,但因其有较为特殊治疗作用且常有奇效,故称奇穴。本研究即选用奇穴定喘穴,具有止咳平喘、宣降肺气、疏风解表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定喘穴可调节自主神经,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降低过敏反应等,并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免疫功能,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发生的作用。肺底[10]是长期临床实践中确定的经验穴位,与肺的下叶位置基本相平,临床实践证实该穴具有止咳平喘、化痰理气、通宣理肺之功效,其机制可能与其拔罐时产生的机械牵拉作用相关,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内分泌变化,从而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支气管炎症吸收[11]。肺俞、定喘、肺底三穴合用有宣肺理气、止咳化痰、降逆平喘之功。拔罐疗法古称“角法”,是以罐为工具,借助热力排除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腧穴,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中医学认为,背俞穴拔罐疗法可有效改善肺宣发肃降功能,扶正祛邪,顾护肌表,通经活络[12]。现代研究表明,拔罐能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含量,提高局部组织的含氧量,降低组织耗氧量,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炎症吸收,从而促进肺功能的恢复;拔罐可以调节免疫功能的各个方面,从而改善过敏及气道高反应状态;拔罐通过破坏红细胞产生溶血,释放血红蛋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提高自身抵抗力[13],这与中医的扶正祛邪相一致。临床研究证实,背部特定腧穴拔罐通过激发经气,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缓解气管及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等作用,从而达到治愈咳嗽的目的[14]。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咳嗽、咽痒等症状积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起效时间及痊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结束后6个月内治疗组呼吸系统疾病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表明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能有效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有效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故背部特定腧穴拔罐具有疗效肯定,安全无毒副作用,起效快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

研究中我们发现罐斑颜色和温度与咳嗽疾病的中医证型及疗效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目前有学者通过罐斑颜色图谱评分的方法,将罐的刺激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进行量化,并进行统计[15],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通过研究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咳嗽的机制虽已部分明确,但仍不能完全阐释其作用机制。因此,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拔罐的量-效关系、罐斑的颜色、温度与其中医证型及疗效之间的关系等,均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7-413.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6-28.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8(11):738-744.

[5] 吕雯,杨吉,王学东.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74-75.

[6] 叶新民,刘春丽,钟南山,等.感染后咳嗽及其神经源性炎症机制研究进展[J].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3):1459-1462.

[7] 杜晓华,张力燕,王华,等.孟鲁斯特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5):124-126.

[8] 陈如冲,刘春丽,罗炜,等.感冒后咳嗽敏感性及气道神经源性炎症改变[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9):674-676,679.

[9] 孙丽.针灸背俞穴配合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55例[J].河南中医,2014,34(10):2023-2024.

[10] 高国胜,张素钊.背腧穴拔罐治疗感染后咳嗽42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6,37(2):47-48.

[11] 洪海涛,吴菲,卢轩,等.拔罐疗法作用机制探讨[J].中国针灸,2011,31(10):932-934.

[12] 杨金生,王敬.拔罐疗法的治病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2(6):39-40.

[13] 张振伟,袁军,李梅,等.背部腧穴拔罐治疗小儿痰湿阻肺型咳嗽43例[J].中国针灸,2010,30(6):508.

[14] 黄少君,王宝爱,卢保强.风咳汤配合拔罐治疗感冒后咳嗽80例[J].河南中医,2013,33(9):1481-1482.

[15] 赵喜新,童伯瑛,王雪霞,等.时间和压力因素对拔罐罐斑颜色影响的初步观察[J].中国针灸,2009,29(5):385-387.

(本文编辑:李珊珊)

Clinical study of cupping in back specific acupoints on cough after infection

YUANJun*,GAOShengguo,KANGGuohui,etal.

*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Moxibustion,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nHebeiProvince,Hebei,Shijiazhuang05001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upping in back specific acupoints on the treatment of cough after infection. Methods 140 patients with cough after inf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n=70) was treated by cupping in back specific acupoints (Dingchuan, Feishu, Feidi), and the control group (n=70, but 1 case was dropped after treatment) was treated by ambroxol hydrochloride oral solution. A treatment course was 5 d for one to two courses. The chan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syndrome score of cough, pharyngeal itching, dry throat and expecto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 The onset time, recovery time 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 and the attack frequenc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fter treatment 6 months was observ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94.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85.5%,P<0.05). Every item score and total scores of TCM syndrome after treatment were decreased in two groups (P<0.01), and which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nset time and recovery time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1). The attack frequency of respiratory diseases after treatment 6 month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les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Cupping in back specific acupoi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ymptoms on treatment of cough after infection, shorten the treatment course, improve clinical efficacy,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Cough; Acupoint; Specific; Cupping

※ 项目来源:河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152777207)

袁军(1962—),女,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方向:针灸、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

10.3969/j.issn.1002-2619.2017.04.026

R256.11;R244.3

A

1002-2619(2017)04-0590-05

2017-01-30)

1 河北省新乐市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河北 新乐 050700

2 河北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河北 石家庄 050017

猜你喜欢
腧穴证候疗程
肥胖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基于内经理论的敏化腧穴“快然”特征探讨*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昆明地区儿童OSAHS中医证候聚类分析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