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动点路径长的问题解决策略

2017-06-06 00:52蒋亨强长乐华侨中学福建长乐350299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对应点动点圆弧

蒋亨强(长乐华侨中学,福建长乐350299)

初中数学动点路径长的问题解决策略

蒋亨强
(长乐华侨中学,福建长乐350299)

路径长问题的通常没有给出具体的动点运动轨迹,比较抽象,是学生难以把握的问题之一。问题的解决策略是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寻找问题中的不变量,把抽象问题具体化,而初中阶段动点的运动轨迹一般只限于直线运动或圆弧运动,解决路径长问题关键在于确定动点运动的轨迹。

轨迹;运动;路径长;策略

路径长问题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问题,它设计新颖,内涵丰富,既考查学生的基本画图能力,又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它的难点在于题目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动点运动轨迹,而且比较抽象,需要学生思考探究,很多学生对这类问题常常感到无从下手,产生畏难情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动态问题转化为静态问题,寻找路径长问题中不变的量,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现结合例题探讨动点路径是线段与圆弧这两类问题轨迹的解题策略。

一、追根溯源,探究问题中不变的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常常发现学生在审题、析题方面不能抓住重点,遇到疑难问题,不懂得寻求解题的突破口,过度依赖教师的讲解,不能独立思考,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新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的解题经验往往比较直观,而且印象深刻,因此,教师传授新知识、新方法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究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寻找解题的关键点,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学生在探究的过程得出解题经验,既获得成功的体验,又提高自身的综合解题能力。

1.动点到定直线距离保持不变,其轨迹是线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采用这个例题来讲解无理数π如何在数轴上表示。如图,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O到达点O′,点O′的数值是___。这是初中阶段教科书第一次讲解动点的轨迹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O O′的长是这个圆的周长π,所以点O′在数轴上对应的数是π。教师再让学生思考圆形车轮让乘坐者感觉舒适平稳的原因,学生探究后得出结论:圆心到水平面的距离相等。透过现象看本质,这就为探究动点路径长问题提供了解题的思路。

例如:如图所示,一个扇形的半径为3cm,圆心角∠AOB=60°,让弧AB在水平面上滚动,探究圆心O经过的路径长是多少cm?

该题如果把扇形所在的圆完整地画出来,参照上题可得,整个圆滚动中圆心O到定直线l的距离都等于3cm。这就是该题不变的量,也是解题的突破口。学生通过讨论,探究得出因为弧AB在水平面上滚动过程中,圆O始终保持与定直线l相切,又因为动点O到弧AB上任意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3cm,所以圆心O经过的路径是一条平行水平面的线段。长度就是弧AB的长=nπr/180=60×π×3/180=πcm。学生通过回顾典型特例,采用类比的方法探究解题的思路,有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解题方法的理解,促进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熟练掌握这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

2.动点到定点距离保持不变,其轨迹是圆弧

例如:如图所示,在Rt△ABC纸片中,∠C=90°,AC= BC=4,点P在线段AC上运动,将纸片沿PB折叠,得到点C的对应点D(P在C点时,点C的对应点是本身),则折叠过程对应点D的路径长是多少?

根据圆的定义,当动点到定点距离保持不变时,定点就是圆心,定长就是半径,动点的路径就是圆弧。解题时先让学生探究:动点D到哪一个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学生通过分析可得:当动点P在起始点C时,动点D在C点;当动点P在结束点A时,PB与AB重合,对应的动点D是C点关于线段AB的对称点,根据折叠对应线段相等可得BD=BC=4,所以动点D到定点B的距离保持不变,都等于4,这就是该题不变的量,所以动点D的轨迹是圆弧,点D的路径长是圆弧CD的长。如图,∵∠C=90°,AC=BC=4,∴△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BA=∠A= 45°,由折叠对应角相等可得∠CBA=∠DBA=45°,∴∠CBD=90°。∴弧CD长=nπr/180=90×π×4/180=2π,即折叠过程对应点D的路径长是2π。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确定动点路径后,再运用弧长公式计算其长度,可从中体会数学的转化思想,发现解题的突破口,找到解题的最佳方案,提高解题析题的能力。

二、数形结合,三点定位找轨迹

当路径长问题中不变的量不明确时,需要运用“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直线公理。采用数形结合法,找三个特殊点,如运动起始点、运动中任意一点、运动结束点。然后确定这三个动点的对应点,因为动点的轨迹只限于直线或圆弧,可做如下猜想:若这三个对应点是在同一直线上,其路径即为线段;若这三个对应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其路径即为圆弧;把这三点用线段或圆弧连接起来,动点的运动路径就具体化了,这种解题思路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想。数学方法理论的创导者波利亚曾说:“数学首先是猜想,然后才是证实”,学生为了证实自己猜想,在观察、讨论、交流、验证的过程中,理清关系,说明理由,探索解题策略,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例如:如图1,已知AB=10,点C、D在线段AB上,且AC=DB=2,P是线段CD上的动点,分别以AP、PB为边在线段AB的同侧作等边△AEP和等边△PFB,连结EF,设EF的中点为G;当点P从点C运动到点D时,求点G移动路径的长是多少?

该题的不变量不容易找到,应先从特殊三点入手,画图后观察这三点的对应点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解题一般分以下4个步骤:

①画图:画动点P在起始点C时,对应的动点M,点P为任一点时,对应的动点G,动点P在运动结束点D时,对应的动点N,连结点M、G、N,发现这三点在同一直线上。

②猜想:动点G的路径长为线段MN。

③说理:如图2。分别延长AE、BF交于点H。∵∠A=∠FPB=60°,∴AH∥PF,∵∠B=∠EPA=60°,∴BH∥PE,∴四边形EPFH是平行四边形,∴EF与HP互相平分。∵G是EF的中点,∴G是PH中点,即在P的运动过程中,G始终为线段PH的中点,∵点M是线段HC中点,点N是线段HD中点,所以G的运动轨迹为△HCD的中位线MN。

④计算:CD=AB-AC-DB=10-2-2=6,∴MN=3,即点G移动路径的长为3。

该题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动点三个特殊位置的对应点,先猜想,后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定理、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推理得出动点G始终为线段PH的中点,所以动点G的运动轨迹为△HCD的中位线MN。挖掘出该题中不变的量就是动点G到定直线AB的距离。由此可见,在解题中不仅需要结合题目的已知条件,仔细分析,还需从特殊点入手,从特殊到一般,由浅入深,仔细推敲,挖掘题目中隐含的不变量,找出动点的运动轨迹,既要让学生明白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解决,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对学有余力的同学,教师还可布置分层作业,如该题能否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用两点待定系数法先确定一条直线的解析式,再把第三点坐标代入验证三点是否共线,解题后要不断反思,总结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求动点路径长问题一般先寻找题目中不变的量,当动点到定直线距离保持不变时,其轨迹是线段;当动点到定点距离保持不变时,其轨迹是圆弧;当不变的量不明确时,采用三点定位确定动点的轨迹,解题一般分4个步骤:①画图,画出动点在三个特殊位置的对应点。②猜想,路径是线段或圆弧。③说理,利用定义或定理论证得出的结论。④计算,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公式计算路径长。路径长问题转化为求线段长或弧长问题,实现了动点问题静态化,帮助学生克服畏难的心理。新课程改革提倡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同时,要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总结出这类题型的解题策略,形成数学的思想方法。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爱琴.对运动路径长问题的思路探究[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13).

[3]邓文忠.例析中考动点路径长问题[J].数理化学习,2014(1).

(责任编辑:王钦敏)

猜你喜欢
对应点动点圆弧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凸四边形的若干翻折问题
三点定形找对应点
“一定一找”话旋转
外圆弧面铣削刀具
函数中的动点问题解答策略
分类讨论化解动点型题
六圆弧齿廓螺旋齿轮及其啮合特性
动点轨迹方程的解法探讨
比较大小有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