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知著 以点带面

2017-06-06 09:23衣桂春臧春银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年7期
关键词:生物实验初中生物微课

衣桂春+臧春银

摘 要 利用微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可以使生物知识点的学习更加丰富、具体,实验操作更加灵活、便捷,把知识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难为易。通过分析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的优势,探讨微课的有效应用途径,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微课;初中生物;生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7-0133-02

1 前言

信息化技术下的微课,迅速成为教育领域微时代的新宠儿,5~8分钟的微课以短、小、精、悍的特点,受到学生、教师的钟爱。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灵活方便的学习方式,而是一个更加自由、平等、和谐,更能激发潜力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随时打开“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更强。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的某一方面不再需要反复强调,把精力投入组织、指导、关注因材施教等方面,为“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2 微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体现的优势

微课可以说是应时而生、应景而生,在当今教育提倡学生应做学习的主人翁的年代,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翻转了“以教为主”的课堂,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变被动为主动。“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在这个极度扭转的过渡阶段,微课走进课堂即迅速融入教学中,并以其独特的优势,为新型教育模式的实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以“点”带面,启动自主学习能量源 初中生物知识体系的知识框架大,知识点的特点是零散、抽象,抽象的生物知识让大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显得有些吃力。微课的直观形象化易于理解,可以将生物知识点进行素材趣味组合,学生学习起来兴趣浓厚,记忆犹新,从“点”中经过内化、重组,覆盖全面。初中生物微课重在针对教学中的某一个方面展开的教学,每一个微课涉及的知识点、教学环节、教学活动、生物实验、学习方法等都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主题。将生物微课知识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生物知识的教学主线,从而牵动起完整的生物知识链,以“点”带面,部分可以带动全局。学生通过每一个点的逐渐渗透,经过内化,激发出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产生积极的自主学习行为,经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对全部知识的认识、理解与掌握。

知“微”见著,突破生物教学重难点 生物实验是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初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与实际操作,可以培养科学性的思维方式,提高素质教育质量。但由于受到季节、气候、生物活体、课时、实验室等因素的限制,使得有些实验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微课不受任何时间、空间、外界环境影响的特点,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制作好的微课可以一年四季随时播放观看,生物活体可以制作成虚拟生物活体,微课实验即是一个小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身处实验室,体验生物实验、学习生物知识。微课虽“微”,但是有着披荆斩棘之势,学生通过反复观看微课,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微”言大义,促进素质教育高效化 生物世界极其微妙,蕴含着科学宝藏,每一个学生的学情不一,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所不同。微课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渴求。知识的学习只有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里,学生才能真正受益。微课的教学目标指向性明确,所有教学设计、分析、制作都是围绕知识点、教学环节等而展开的。并且微课不仅仅重视教师的“教”,而是在教的过程中展示教育教学理论与知识的整合,以此为教学契机,重视学生的“学”。学生围绕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即是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行为,在自身的知识体验中,才能在理解之中感悟到知识的真谛,从微课的“微”言中体会大义,分析知识、品味人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行为习惯,达到提高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3 巧用微课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途径

学生的自主化学习,主要采取的是分组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内学习、探讨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提高。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成年人的注意力一般在15分钟左右,微课的时长在5~8分钟,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材、身心发展特点,采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动作,紧扣主题制作出引人注目的科学、合理、高效的微课教学课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巧用微课,将微课的妙用发挥到极致。学生掌握了使用方法后,才能如鱼得水,在快乐学习中获得学习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以下以“物質运输的途径”为例展开论述。

预习,学习新知识未雨绸缪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所以教育从生活中来。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与实践中的生活更加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微课课件应根据预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制作出相关视频课件,供学生学习。首先,学生在预习生物知识的时候,需要进行预习阅读。微课内容就应涉及预习提纲,提纲多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知识以问题形式出现。问题的设置应具有高度的启发性与悬念,并引导学生纵览全文、精读细读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指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纲展开有效预习。

如“物质运输的途径”的教学中,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探究血液在人体中的流动方向,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的理解。微课课件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输液环境,创设出直观的运输过程,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制作,完整、清晰地学习生物知识。问题设置:

1)你能识别心脏的四腔吗?哪个腔的壁最厚?

2)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通?

3)心脏内血液的流向是怎样的?

4)动脉和静脉的功能分别是什么?

讨论,针对问题点答疑解惑 学生把通过预习记录下的问题提交给教师,教师经过严格的审查,将重复的问题整理成一个问题,保留原则为精品命题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展开小组式学习与讨论。因此,课堂学习中应以趣味化形式的大量案例与实验微课为主,理论为辅,学生通过浏览大量的案例与实验,有些重点、难点问题会不攻自破。而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需要组内成员反复研究微课内容,观察其中的案例介绍,以小组内解决为主要方式,遇到瓶颈问题也可以请教教师。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来进行学习。因此,学生应根据微课中的实验部分,对于可操作性强的实验,进行亲自动手操作,对于现实中无法实现的实验,可通过反复研究微课实验达到理解、内化的目的。

如问题:假如我是左心室(右心室)里的一滴血,离开心脏后,我会有怎样的旅程呢?当我回到心脏时,我会进入哪个心房呢?配合图1,制作微课课件《一滴血的旅程》,学生更加容易认识与了解全过程。学生观察血液循环示意图,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然后完成探究报告,最后每组的发言人上讲台对照图片代表本小组交流,得出正确答案,如图2所示。

评价,促进学科的核心素养 微课的教学评价课件,一方面应考虑微课的共性,另一方面要结合生物学科的特殊性、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现状。初中生物教学评价课件,主要应体现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联系生活与生产实际,促进学生的体验接近于实际中的现实生活情景,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应用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如通过学习,了解到血液成分变化的部位分别在何处?血液循环途径中,哪些管腔流动脉血,哪些管腔流静脉血?根据讨论所得,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红(代表管腔内流动脉血)、蓝(代表管腔内流静脉血)两种颜色的笔绘出血液循环示意图,并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最后进行总结评价,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血液通过循环流动为细胞运来所需的氧气和养料,运走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保证了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物质的运输是通过血液循环来完成的,这也正是血液循环的意义所在。

4 结论

微课是新时代的教学课件,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学的浓缩、搬迁与改版,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微课中的“教”整体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有理有据,采用的是普遍的视频格式,下载方便,可以为学生遇到知识困惑的时候,随时进行“课堂授课”,让学生感受到的是随时可以得到教师的帮助;要想解决知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需要学生自主学习,有问题可以请教现实中的教师,也要想到有问题可以随时请出身邊的“微课教师”随时学习,这样形成惯性思维后,可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大有裨益。因此,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信心,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总结方法,较好地完善初中生物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吴建民.巧用微课程帮助学生突破生物知识难点[J].好家长,2016(42):186.

[2]王春利.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应用现状分析[J].科学中国人,2015(2Z):218.

[3]余春山.基于生活,走向科学: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的途径[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12):60.

作者:衣桂春、臧春银,淄博临淄区雪宫中学,研究方向为生物教育(255400)。

猜你喜欢
生物实验初中生物微课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基本实验技能的有效策略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