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陈见昌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江苏省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 陈见昌
数学思维是人们对数学对象的本质、相互关系及其内在规律的概括与间接反映。数学思维作为结果是指数学知识本身,作为过程指的是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数学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数学思维有三个特点:其一,连贯性,是指在教学中老师提出某一课题后,学生针对这一课题所进行一系列思考的承前启后的特征。其二,顺序性,是指学生的思维过程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其三,发展性,它体现了学生思维顺着课题的难度逐渐增加而积极向前的发展趋势。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这种思维活动的特性,我们的教学过程是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的。如不重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不把学生为某一课题的思维活动当作一个连续过程来看待,就会造成学生思路的紊乱,长久下去,不但会影响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会阻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条途径: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首先要认识到概念引入的必要性,注意创设思维情境,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讲清楚概念的来龙去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对概念定义的结构特征加以分析,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再诱导学生归纳其基本性质、应用范围以及利用性质进行判断、解题、证题,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证明过程即是寻求、发现和作出证明的思维过程。数学定理、公式、法则反映了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认识,要尽量创造条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让学生了解定理、公式、法则的形成过程,并设法让学生体会到寻求它们的乐趣。定理、公式、法则的证明方法具有典型性,学生掌握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后可以举一反三。通过定理、公式、法则的证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当一个定理或公式、法则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全貌,凭直觉思维预测其真假,在具有初步确信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认知结构中提取有关的信息、思路和方法,最后给出严谨的逻辑证明。这样,在证明数学定理、公式、法则的全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精心选择讲解的例题,在精不在多,要符合典型性、探索性、多解性、拓展性。这就要求对例题进行适当的变换对图形、条件、结论等进行必要的延伸、拓展。讲解例题时,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和类似问题,激发学生联想,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议、问、答、练。在思维跳跃较大的地方,架设适当的“桥梁”,使学生中断的思路得以延续。在思维较抽象的地方,要设法帮助他们构成图形、实例,从中悟出一般性的道理,创设多方位探索情境。当学生面临多种选择、多种思路时,帮助学生进行点拨、评价、判断,引导学生筛选出合理的方案,由此引出新的问题和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通过例题教学,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解题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
(1)精选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知识面广、灵活性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2)组织学生开展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解题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拓展学生思维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或多题一解,总结并概括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变通性。
(3)选择多层次、思维深刻的综合题进行审题训练,要求学生把综合题分成几个基本题。分析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周密、准确、全面地考虑问题,使他们能发现并找到解题规律,提高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综合性。
(4)在平时练习中有意识地把互逆命题组合在一起交替使用,如多项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在同一题中交替应用,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5)多做开放性题。由于开放性题要么条件不全,要么结论不明,因而对思维有更强的锻炼效果。
在纠错辨误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围绕典型错误,做各种有助于学生思考的引导,如:设问、追问、反问、加问或补充必要的旧知识,并随时根据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来调整引导方式。我认为纠正错误的类型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纠正因概念混淆引起的错误,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在初中数学中,有些概念如:角平分线与三角形平分线、平方和与和的平方、不大于与小于、解不等式与解方程等,学生容易混淆。例如解不等式x2>1与解方程不易理解“>”与“=”的深刻含义与本质区别,故把x2>1解成x=±1。为此,把方程与不等式解法对比如下:
解法一:两边都取算术平方根。
解法二:因式分解法。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学生对于x2>1的正确解答与错误解答的本质区别就能深刻理解。此外,常设计一些易错的问答题、判断题、选择题来澄清一些概念性错误,从而培养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提高其思维的批判性。
2.纠正忽略隐含条件引起的错误,提高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隐含条件是指题中藏而不露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隐藏在题设背后,不易察觉,易被忽略。
如:二次函数y=ax2+4x+a有最小值了,求a的值。
此解忽略了二次函数有最小值的条件:二次函数系数大于0,而当a=-1时,二次函数有最大值,故应舍去。
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安排纠错的环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联想充分挖掘并利用隐含条件来探寻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探索性。
3.纠正忽略特例引起的错误,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忽略特例是学生常犯思考不周的毛病,对于特例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注意容易忽视的特例,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
总之,我们应结合数学思维的特点,遵循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来学习数学。
book=79,ebook=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