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慕课、微課、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慕课、微课有力支持实现课堂翻转,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混合式学习提供坚实理论支撑。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使英语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理论基础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17.03.02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082-0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也指出“各地区、各高校要推出一批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运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主流。本文围绕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其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相关问题。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逐步受到热捧
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育网络培训中心和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面向全国高校和中小学开展微课比赛,国内教学发生新变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近几年来,我国精品开放共享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评比和微课大赛等日益成为各级教育部门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爱课程网等各种MOOC平台如雨后春笋,视频公开课、MOOCs和微课等资源逐步被有兴趣的教师引入课堂并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以清华大学为例,截止2016年6月,77课程门次已开展了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试点,在清华慕课资源的带动下,全国已有62所不同类型的院校开展了混合式教学的试点。
随后,在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引起关注并逐步得到应用,各方支持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不断完善。首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已提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第二,我国高职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积累一定基础,借助现有成果开展信息化教学、探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是当务之急;第三,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的普及应用,使教学信息化改革成为可能;第四,在山东、广东、重庆、北京等部分高职院校开展基于MOOC等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试验取得一定经验。
二、高职院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现实可行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大有潜力可挖。早在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就提出并随后立项推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改革;2007年在《英语教学要求》又进一步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并鼓励教师有效地使用网络、多媒体及其它教学资源。
三、混合式教学(学习)的理论基础
混合式教学涉及建构主义、联通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等多种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的主要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Jared M Carman(2005),混合式教学模式是绩效支持(performance support)、认知主义(eogni.tivism)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学习理论的混合,绝非一元理论。何克抗(2004)在《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提出:是否应该将建构主义作为指导当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在鼓励运用多元先进教育理论指导的同时,特别强调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
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混合式学习理论的主要基础。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情境、协商、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混合式学习更强调个体之间交互作用和通过协作交互活动促进个体自身发展。一方面,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尤其是Inter-net),为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理想学习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使之得以实现。另一方面,当代迅速发展且影响之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和“网络教育”也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者。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的设计和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与教师的主导作用都密不可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结合是新型建构主义的重要思想,是混合式学习理论“主导——主体结合”的教学观形成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形势下混合式学习的重要指导理论。加拿大学者George Siemens在Connectivism:A Learning Theoryfor the Digital Age(2005)(联通主义: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2005)中正式提出的“数字时代的学习理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是信息爆炸、网络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日益更新的产物,是适应当前社会结构变化和学习需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学习理论。现代信息和网络为联接教育资源和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习成为一个立体、多维、协同、多场合、灵活、有序、完整的系统。
根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网络时代知识是以碎片化的形式分散在各节点,知识所具备的连接点使其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联通、重组和再造。学习是不断建立外部“人际网络”、内外部“知识网络”和内部“神经网络”的动态过程,学习即“网络形成”是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学习不再是内化的个人活动,而是连接专门节点和信息源的过程。联通主义认为,学习具有显性与隐性、直接与间接、外部与内部特性。教学交互被认为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与取得成功的关键。在联通主义学习模式下,学习者通过保持个人与其他节点联系、畅通,优化自己的内外网络,通过沉浸入学习场景进行积极主动学习。联通主义学习理论被国内外许多学者认为在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对当前我国实际的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混合式学习模式在高校英語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以“主题”为“混合式”,“词频”并含“英语”检索出文献401条,其中2012年(被称“慕课”元年)以来332条。“词频”更换为“高职英语”检索2012年以来文献27条,其中中文核心1篇。“词频”更换为“大学英语”检索2012年以来文献153条,其中中文核心10篇。与“大学英语”比较,显然“高职英语”研究成果数量偏少,成果层次相对较低。从研究侧重点来看,“大学英语”的研究多基于慕课平台应用、听说课、写作课或综合课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教学环境设计、课程设计、国外混合式教学模式介绍、本土化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等研究。“高职英语”大多是笼统关于网络环境或信息技术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慕课和微课为主题的文章分别仅2篇。
综合关于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文献,形成如下三点共识:
第一,混合式教学模式符合语言教学的输入与输出假设理论。高校英语课程采用的把MOOC或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使教学达到最优化。MOOC和微课精致的内容讲解和多模态特点有助于学生在课前更好地完成语言知识输入,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答疑、合作互评,完成语言输出和教学反馈。“网络自主学习+课堂面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最受欢迎的授课方式,课上课下互为补充和衔接,较好地实现语言输入、输出与反馈机制。
第二,数字化语言学习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提出新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可引进MOOC化的理念,可集中全国优势资源,共建大学英语MOOC系列课程,实现课程内容选修化,为学习者提供课程选择,教师辅导应实现专业化。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开设答疑课,通过各种形式为学生解惑答疑,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
第三,慕课和微课在英语教学中应用取得满意效果。基于高校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证明,引人慕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基于微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给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正面效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热词,对传统课堂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改观,这种MOOC或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使高校英语教学呈现出与以往传统教学截然不同的新特征,将给课堂带来活力和生机,其积极作用不能低估。但笔者以为,无论是慕课或是微课,较长时间内还无法代替教师在课程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还只能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要资源支撑。
高职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关键问题:第一、学生课前MOOC或微课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可能影响翻转课堂的学习效果;第二、班级规模大可能给翻转课堂的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带来一定的难度;第三、线下线上学习的比例如何合理分配?第四、学生的语言应用技能如何通过在线测试来评价?第五、如何在教学内容上最大化地发挥MOOC和微课的输入效果,在教学形式上如何借助MOOC和微课实现从输入为主到输出驱动的翻转?第六、如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特征翻转英语课堂以达到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效果?这些问题还有待于教育同仁们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