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婷
摘要:新世纪学校体育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国小学及普通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也朝着应向规范性、应向科学性、应向趣味性以及应向实用性的趋势发展。相对于西部地区、高原山区体育健身器材设备,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都比较完善。我们都知道学校是运动员的母基地,大力发展学校体育,加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社会培养后备人才。但是,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且师资力量薄弱的高原地区,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不仅难以保障,而且学生受教育效果也不是很好。就算在落实“科教兴国”的大环境的条件支持下,青海玉树州及高原地区的学校体育开展的也异常缓慢。
本论文以高原地区学校体育发展为视角,采取实地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对囊谦县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全面的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学校体育;高原运动;现状调查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学校教育为主的大环境中,运用身体运动、卫生保健等手段,对学生施加体育素质教育,增强体质、提高文化素质修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过程,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内容。农村学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体,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战场。相对沿海平原和内陆较发达地区,高原地区农村学校体育仍然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指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自治州、县的教育制度、教学资源和教学目标不同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同地区的学校体育发展水平也截然不同。沿海城市及沿海中部城市的学校体育发展势头良好,教学资源、师资力量优势高于西部地区及高原山区的学校。并且,平原地区农村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也比高原地区学校体育的发展存在一定优势。因此,只有全面分析高原地区学校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采取系列措施对症下药,将学校体育不平衡发展的病态情况纠正。
研究对象:囊谦县公立小学及民办小学
研究方法:实地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
一、囊谦县学校体育发展现状
囊谦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一般海拔4500-5000米。玉树州东南部,与西藏昌都地区接壤,属山原地貌,地域辽阔。全县总面积12741平方公里。
(一)体育资源现状
在交通堵塞、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教学资源及健身设施严重匮乏。在囊谦县除了少数公立小学、极少被外界援助的民办小学体育设备系统比较健全外,普遍小学连一个标准的操场都没有,更别提室内运动场及健身设备。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空旷的水泥地或坑坑洼洼的泥草地。体育器材也相对单一,足球是最常见的,其次是篮球。由于体育设施条件简陋,常常没有正规的地方开展篮、足球比赛,这就造成了有器材也无法使用的尴尬局面。
(二)人员情况
囊谦县属高原山地,地域辽阔,人员分布不均衡,且该地聚集的民族为汉族、藏族、土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受地理位置、语言交流不流畅、传统意识观念的影响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在校学生的人数较少、年龄参差、男女比例失调。且多数在校学生对體育专业知识认识不足,导致学习兴趣并不强烈。家长、学生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观念薄弱、认知能力有待提高,这严重阻碍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三)师资力量教学现状
西部高原地区,体育教师严重缺乏,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员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技能及教学水平低下,教师在授课内容的选择上有太多随意性,没有完整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学校体育课的开课情况为每周2-3节,教学内容主要为整队集合、热身操、自由活动,没有具体的教学内容教授。并且常出现一师兼多科教学现象,严重影响了任课教师的授课质量,并加重了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体育教育意识的淡化,阻碍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也导致了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缓慢。
(四)课外活动及训练现状
该地学生受高原气候、经济、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影响,课外活动的开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其中部分学生家长格外重视寄予学校改变现状的是文化知识学习,从而淡化对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开展。学生和家长对体育强身健体理念的认知还未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认识,这也导致学校体育发展缓慢。
(五)相关部门的认知与支持
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开展社会体育、全民健身活动和宣传学校体育的重要性未足够重视。学校没有完善的体育设施建设,也没有健全学生体育锻炼制度,且没有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乡镇领导对体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资金和体育事业经费有限,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管理人员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校体育发展缓慢。
二、研究结果与对策建议
(一)探寻适合高原体育教学项目
从当地学校现有的体育设施器材中,结合高原环境与学生运动能力分析,根据《体育与健康》的教学任务标准,探索适合高原地区学校体育的教学方法。高原地区,空气稀薄,适合发展一些耐力性运动项目,提高青少年学生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如:中长跑、健美操、跳绳、篮球、足球等,这些借助简单器械的运动项目对于改善和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功能,增强体质、抵御疾病都有重要价值。
(二)因材施教,改善学生结构
当地的环境对学生的限制很大,很多学生体育意识薄弱,并未真正认识到什么是体育,什么是体育运动。因此,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他们初步认识体育课的作用及意义。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体育教学目标。要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论上初步认识,形成基础的体育概念,然后再由体育老师正确引导和自身实践,使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浓厚兴趣,从而为学生奠定下良好的体育文化基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该地体育教师缺乏,教师业务水平、专业素养不够的问题,相关教育部门要先稳定现有的教师队伍,对已在职的教师定期进行有组织的短期教学培训,提高教学质量。并要制定相关措施,有计划的增加大中专师范院校招师人数,为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鲜血液,缓解体育教师的缺额。加强师德建设,强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坚定长期致力于体育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心。
(四)开展多彩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锻炼
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有序开展丰富多彩课外训练和各类运动竞赛,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以丰富的体育锻炼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全面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学校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明确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在政策的支持下,在开展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以健康为目的,使学生追求积极的情绪体验。
(五)发挥政府、教育部门职能,推进学校体育教学发展
政府应加强对体育健身、学校体育教学重要性的宣传力度,开展演讲、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当地群众对体育锻炼必要性的认知能力。加大对学校体育教育资金的投入,购置必备的体育器械器材,完善学校体育、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健全体育管理体系,多分配一些年轻优秀教师进入基层教育。强化责任,统一基本标准,因地因校制宜,积极稳妥推进,鼓励依据民族特色和地方传统,大胆探索创新,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志芳,郜建海.青海农牧区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设构想[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06):75.
[2]杨阳,李新.西藏自治区小学生体育现状——以拉萨市为例[J].西藏科技,2017(06):40-42.
[3]吴桂花.因材施教在体育课中实际运用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0):148+140.
[4]王一凌.青海高原特色体育设施建设及发展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4,6(05):7-8.
[5]何铁军.提高高原环境下体育教学的实效性[J].教书育人,2013(09):93.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