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途径

2017-05-30 06:02袁婧
知与行 2017年10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途径

袁婧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认同,关系到能否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校范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除专任思政教师外,辅导员这一特殊的教师群体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质量的提升也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关键环节之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辅导员的各项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却出现方微。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无疑就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在高校育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提出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路径上的选择。通过对这一《标准》的解读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角色定位不清、工作实效性差,发展渠道不畅,职业归属感低,缺乏评价标准、自我效能感弱三项弊端阻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造成这些阻碍的原因在于专业学科支撑较欠缺、招聘培养模式不完善和专业化机制保障相对滞后。但是,通过对《标准》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管窥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即在宏观上,给予辅导员高度重视、重视专业培训和加强学科设置;在中观上,拓展国际视野、丰富教学经验和做好队伍建设;在微观上,建立评价体系、完善职称评聘和提供制度保障,从而进一步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完善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提高。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途径;职业能力标准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10-0108-05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他们作为特殊的教师群体,在工作上不仅具有行政工作的属性,同时也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程度的关键。因为,在大学学段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思政教师的课堂讲授对同学们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形成仅起到引导的作用,而同学们在课后会将课堂讲授的内容同现实进行比照,如果一致,便坚定不疑地贯彻,反之则产生质疑。而在大學生活中,大学生群体接触最多的人便是辅导员,辅导员的言谈举止无不影响着同学们对思想政治的价值认知。但是辅导员工作的复杂性、事务性都对自身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这就很容易在与同学们的接触中转化为一种消极态度,降低自身的思想教育功能。由此可见,提升辅导员的服务意识和专业化程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关重要。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以下简称《职业能力标准》),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建立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效度的必然选择

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需要构建一套提升自身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以及与职业相匹配的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职业能力标准》的颁布为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提供了路径选择。

(一)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内涵试解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1]可见,这支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效果。那么我们首先就要了解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所谓专业化是指某一社会群体遵循科学与规范的专业标准,经过专门教育或训练,个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意识等方面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2]。因此,在构建《职业能力标准》的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从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经过专门教育或培训,逐步符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具有一套体系完备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作实践中熟练运用和积累提升,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由此可见,辅导员工作专业化是一个通过学习由低层次向高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职业能力标准》的构建也正是符合这样的发展规律,对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要求依次递进,提出了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的标准,并为如何工作做出了方向上的导引。

(二)职业能力标准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横向标尺

《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新时期国家对辅导员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是如何选拔辅导员、辅导员如何开展工作、如何进行培训的基础和参照。概言之,《职业能力标准》不仅是促进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的重要参照,而且也为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提供了参考。

一方面,《职业能力标准》详细规定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为如何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了规约。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主要源于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专业知识。通过《职业能力标准》我们可以明晰,辅导员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积淀,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了解到具体的培训要求和职业守则;同时明确作为辅导员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教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还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法规等知识。另一方面,《职业能力标准》不仅在相关知识的维度进行了规范,对于辅导员队伍的准入、考核、发展等机制的完善,提升职业地位和职业公信力,增强广大师生和全社会对辅导员工作的职业认同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此标准,各级部门在推进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就有了基本依据,便于对辅导员岗位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和安排,进而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进程。

(三)职业能力标准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纵向指标

依据《职业能力标准》,輔导员可以分为3个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每个层级都有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等9个职业功能,可以说体系完善、操作性强。这种逐级提高,不断提升和演变的趋势,就像一个纵向的风向标,为不同层级阶段的辅导员指明了未来专业化发展的努力方向。

初级阶段的辅导员多为刚刚入职的新人,对于职业的定位还不是很准确,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创新能力强但不够成熟。这就需要通过各种入职培训和自学方式夯实理论基础,熟悉工作流程与基本规范,提升专业素养,做好突发预案,提高处事应变能力从而打下良好基础。处于中级阶段的辅导员,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其显著特点在于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理论深度稍显欠缺,存在发展瓶颈,出现职业倦怠。因此,必要的学习交流、拓展培训是这一阶段辅导员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提升方法。通过打开思维、拓宽视野,改变已经固定的思维定式,提升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减少职业倦怠,提高自我认同感。较之前两个层级,处于高级阶段的辅导员,在理论和实践中均已达到一定水平,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的专家,但在其他领域的学习和团队建设上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总之,《职业能力标准》3个层级的逐级发展,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了风向标。它不仅明晰了每一个层级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也为辅导员专业化道路指明了方向,有利于不同层级的辅导员按照《职业能力标准》要求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从传统的辅导员角色向实践—研究型、專家型辅导员转化。

二、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分析

高校辅导员制度从诞生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高校辅导员专业人才培养也越趋成熟。从历史上看,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已近半个多世纪,这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愈加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社会实践又给辅导员这一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我们对照《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可以发现,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状

如何使《职业能力标准》更加客观地成为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视角,关键在于对现阶段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进行梳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和提供相关对策。

1.角色定位不清,工作实效性差。《职业能力标准》中明确指出,作为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同学们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种种原因辅导员每天陷在忙碌的琐事中,角色定位不清,工作边界及范围不明,导致辅导员核心职责无法得到有效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强。首先,辅导员不仅要完成学校学工部、研工部、团委和学院上级的多重领导交办的任务,还要接受学校其他部门的工作任务,可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5+2”“白+黑”都成了常态,那么工作中最重要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那些“润物细无声”的工作就无从谈起了。加之日常的查寝听课等制度,使得与工作对象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开展,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辅导员大包大揽“保姆式”的工作作风严重影响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与我们的教育初衷相违背,双方都进入一种怪圈,形成一种“彼此皆输”的状态。

2.发展渠道不畅,职业归属感低。“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历来是高校辅导员的选聘标准,可以说在选拔之初辅导员队伍就是按照学校后备干部的要求来培养的。因此很多辅导员在任职之前受这种前见思维的影响,疏于对工作性质的理解,没有对辅导员专业化形成认知。但实际情况往往是辅导员队伍缺少职业规划、定期培训和梯队建设,进而导致一些辅导员在工作一定年限后出现职业倦怠,影响了专业化的发展。其实,在《职业能力标准》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定位和要求,但是需要地方各部门制定相应的层级晋升标准,明确辅导员发展路径。当前很多高校还是存在重视教学科研一线,轻视辅导员队伍的现象,加之工作压力大,地位低,造成辅导员成就感低下,缺乏自我认同,出现心理困扰,职业归属感大打折扣,看不到努力和奋斗的方向。

3.缺乏评价标准,自我效能感弱。当前,全国的高等院校还没有较为完备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辅导员的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和考评,致使工作无标准可依,做好做坏没有区别,自我效能感不强。《职业能力标准》的出台为辅导员的专业化提出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评价考核的难题,但是仍需我们以此为蓝本,制定相应的操作性强的评价标准,以促进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

就目前形势来看,以科研成果为主依然是高校辅导员评价的重要指标。这对于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从早忙到晚、缺少专业学习培训机会的辅导员来说,要专心钻研学术就有些苛刻了。即便实际工作中发现很多问题有待研究,但是苦于无法掌握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文章往往流于形式,更像是一篇工作总结,缺少理论支撑和实际内容,从而导致辅导员工作远离了专业化的轨道。

(二)影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主要成因分析

尽管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建设已经有很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变迁,一些措施、方法会成为现阶段发展辅导员专业化的羁绊,而这些问题的隐蔽性又不易被发现。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建设和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可以发现阻碍辅导员专业化的主要瓶颈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专业学科支撑较欠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现已在各高校普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则是从事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最佳人选,但是在学习期间主要侧重于理论学习,缺少相关的辅导员技能培训。虽然能够在规定年限内取得本、硕、博学位,一旦进入真正的辅导员岗位就会出现诸多问题,再加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缺少应有的学科支撑,缺乏成熟的专业标准,各高校直接针对辅导员队伍的培养并不多,导致辅导员缺乏必要的问题意识和科研能力,面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缺乏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没有良好的源头保证。

2.招聘培养模式不完善。教育背景较为复杂,高校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专业没有特别要求,致使辅导员在入职伊始就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要求。而且入职后的相应职业培训和培养模式也有待完善。虽然自中央16号文件实施以来,辅导员培训机会增多,内容也有所丰富,而且《职业能力标准》的提出對于培训期限、场地和师资也都有了较为明确而详细的规定。但是,在辅导员队伍培养上,专业化的培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研究型的学习培训略显缺乏,培训内容碎片化,系统性不强,缺少明确的培训教材,各种培训的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的考核评估效果仍需提升[3]。

3.专业化机制保障滞后。近年来,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意识随着中央16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在不断增强,各种专业类的培训、学历学位的进修、资格证的获取,都为辅导员提升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意识,提高职业技能,增加了砝码。《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也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指引了航向。但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机制保障仍然相对落后,目前依然缺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相关制度落实不够健全,而最主要的是辅导员队伍的职级职称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这就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留下了后顾之忧,极大地影响了这支队伍建设和常态化发展。为此我们还需探讨如何促进辅导员工作良性发展的渠道。

三、职业能力标准视角下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本文开始提到的,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时强调:“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这就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专业化发展水平

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的关键在于提升辅导员的“内功”,也就是说完善辅导员的整体培养、发展的建设,这样才能使辅导员更加突出其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化水平。

1.给予辅导员高度重视。《职业能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表明国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高度重视,也明确了社会对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期待。因此我们亟须大力构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校内专职教师、行政人员以及辅导员之间密切配合,不能单打一。同时,为了使辅导员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应减少他们的工作量,使其能够专心处理学生事宜,这样才能使专业性得到发挥。

2.重视专业培训。从职业发展的纵向角度来看,首先要做好入职培训,新上岗的辅导员要接受正规培训,尽快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尤其是教育学、管理和经济等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更要及时弥补薄弱环节,迅速适应岗位要求。对于在职辅导员的培训则要注重培训的质量。不仅要严把师资关,聘请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领域的理论专家和实践专家,将辅导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讲实讲透,而且要严把课程观,做到统一规划、精心设计,结合辅导员工作实际开设相关内容的培训。

3.加强学科设置。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集教育、心理、社会学等于一身的综合性岗位。校方应为辅导员搭建提高业务能力的平台,如进修研究生学位。这不仅有助于辅导员队伍按照《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学习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提升专业素养,而且对于辅导员队伍掌握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提升研究能力和水平,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进一步研修,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同时,也提升了整个队伍专业化发展水平。

(二)增强实践锻炼,拓展专业化发展能力

辅导员专业化的要点在于其对自身业务的熟悉和运用,因此,如要提升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应首先提升其业务能力。而辅导员业务能力的提升要在立足本国实际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1.拓展国际视野。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需要练就全身的本领才能给予学生需要的“一碗水”。所以,针对辅导员自身的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岗位轮换等,都要积极参与,主动投入。在这里,尤其想强调要为辅导员创设更多出国交流的机会,因为如果没有一种世界的视野和国际的胸襟,是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大公大能大情怀的青年学生的,这种视野的开拓于学生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都是大有裨益的。

2.丰富教学经验。实践锻炼对于应用性非常强的辅导员职业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种拓展能力的方式。除了必要的学生社会实践带队以及自身的视野拓展之外,学校还要积极提供条件为具有教师身份的辅导员争取上讲台的机会。无论是大学生心理咨询、大学生就业指导,还是形势政策课,都要鼓励辅导员在掌握相关知识,经过培训后走上讲台,通过传道、授业、解惑的方式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同时也拓展了专业化发展的能力。

3.做好队伍建设。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比例为1∶200,每位辅导员要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工作并体现其专业化?这需要打造一支由专兼职辅导员共同组成的隊伍。如在基层学院选聘研究生或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担任兼职辅导员,作为专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和后备人才加以实践锻炼和培养,使得辅导员有精力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即投入到育人的事业上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可以吸纳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的骨干力量,充实到班级导师、宿舍导师和人生导师的队伍当中。努力形成专兼职结合,全员育人的队伍建设格局。

(三)完善激励机制,畅通专业化发展路径

众所周知,作为辅导员要面对庞大的学生群体,如何使辅导员长期保持他们的专业化水平,不因工作的疲劳、事物的琐碎而影响业务能力?应给予辅导员适当的激励机制,使他们在工作中感受到乐趣。

1.建立评价体系。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体系是否健全,发展路径是否畅通。因此,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体系,这是当前亟须重视的研究课题。各高校要结合《职业能力标准》制定考核标准,成立考核领导小组,建立必要的淘汰和退出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等挂钩。同时,要注重完善激励机制,树立辅导员队伍中的优秀典型,通过表彰、奖励等形式给予大力宣传,激励辅导员创先争优,以积极的工作状态和向上的乐观心态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来。

2.完善职称评聘。目前很多高校的辅导员职称体系都是依据辅导员双重身份的特点来建立的,即评聘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管理人员行政职务。还有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具有行政级别的副科级辅导员和科级辅导员,并具有竞聘副处级领导岗位的资格。其实按照《职业能力标准》的层级划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辅导员的入职年限可以分为初、中、高三个级别。与此同时,还应细化相应的评聘细则,为辅导员的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那么辅导员在入职伊始,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为专业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提供制度保障。《职業能力标准》作为一个纲领性文件,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供了蓝本,各部门和高校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特色的条例细则等对其加以补充和完善。因此,辅导员选聘、考评等多方面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以期明确工作要求,保证工作质量,促进科学化管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为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消除辅导员的后顾之忧,以便使辅导员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不断地实践中去完善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育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言以避之,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是未来辅导员体系建设的必然趋势,其作用在于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在彼此的良性互动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以《职业能力标准》为视角探讨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建构为进一步拓展辅导员专业化研究奠定了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其一,可以完善相关文献的解读,使研究更加深入;其二,开拓研究的新视角,使人们更加关注相关政策的分析,使研究有的放矢。综合来看,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分析,才能使这一专业化符合辅导员自身的特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EB/OL].(2014-03-27). 百度百科,2014-03-27.

[2]李忠军.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4,(12):98.

[3]张书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122.

〔责任编辑:徐雪野〕

猜你喜欢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途径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