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2017-05-30 05:13晁小景王庆生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晁小景 王庆生

摘 要:当前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旅游业发展迅猛,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向应用型转型,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及其培养问题日益引起业界和学界的关注。文章基于作者自身的教研经历以及对旅游人才培养现象和现状的深刻反思,阐述有关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征、培养理念与方法的观点,为提高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初步构想。

关键词:旅游高校;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51-03

Abstract: At present, as a strategic pillar industry in China, the tourism industry is developing rapidl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re guided by social needs,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national policies, the application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their training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ncerned by industry and academia. Based on the author's own teaching and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deepening reflection on the phenomenon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ourism talen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lication talents of tourism specialty, the idea of cultivating ideas and method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eliminary conception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ourism application talents.

Keywords: touris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urism major; applied talents; personnel cultivation

我國旅游高等教育與旅游产业相伴而生。旅游产业的战略地位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在促进旅游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为旅游高等教育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努力引导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如今,应用型人才培养已不再是职业教育的专利,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高校,甚至一些研究型大学的部分专业也开始向应用型转型。由于旅游专业具有应用性特点,因此,培养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是旅游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主动选择,具有明显的时代色彩。

一、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及特征

(一)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及特征

1. 应用型人才

应用型人才概念的提出,是科技发展促进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在科学技术工作内部,就人才而言,分为发现知识的研究型人才、运用知识的应用型人才和完成具体操作的技能型人才。[2]潘懋元先生认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在一定的理论规范指导下,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其任务是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知识应用于实践。[3]换言之,应用型人才就是把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工作实践的一种人才类型。应用型人才是一个相对于学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而言的概念,其内涵随着高等教育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变化,其主要特点是应用性,即应用知识而非科学发现和创造新知,具有知识的专业性与通识性、能力的专业性与发展性、素质的通用性与鉴别性等特征。

2. 应用型本科人才区别于其他人才的显著特征

(1)培养目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和实用的。具体来讲,培养具有综合素养、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行业工作技能的高级专门人才。理论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应用能力的提升,实践指导中侧重实用。

(2)培养规格。简言之,包括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养结构。知识结构要合理和完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能力结构包括业务能力、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变创新能力等。素养结构主要侧重于人的情商部分,这是隐性的部分,往往需要日常积累养成。同时,还应注重三个结构的平衡和综合,而不只是突出某一方面。

(3)教学体系。既不同于学术型本科面向学科设置课程,也与面向岗位群设置课程的职业教育不同,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围绕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教学体系。

(二)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与特征

1. 旅游应用型人才

根据旅游行业的特性及旅游学科导向下的专业设置,旅游应用型人才的概念应理解为“专业型”+“实用型”,即掌握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旅游实践能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胜任旅游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旅游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专业,旅游人才的基础是专业性,核心是应用性。这既是区别于旅游学术型人才的类型特征,也是对旅游人才规格和质量提出的要求。

2. 旅游应用型人才的特征

(1)行业性。旅游专业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应用性,应用型人才具有一定的行业适应性。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根据行业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构建知识和教学体系。旅游高校以满足旅游产业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设置专业、调整优化课程和教学。

(2)应用性。旅游应用型人才与其他应用型人才一样,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知识习得和能力提升是基础,最终目的是将知识和能力的实践应用。

(3)社会性。在工作实践中,旅游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和价值往往借助于综合素养得以发挥。越是专业的,越是社会的,旅游人才更加强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任何专业人才,唯有适应社会环境才能得以生存,继而发展。

(4)文化传播性。旅游是具有文化属性。旅游应用型人才不仅是工作岗位上的业务能手,更要发挥专业特长,将专业知识、能力和素养通过专业思维在工作实践中履行管理、提供服务、传播思想文化。

二、本科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情况

(一)部分院校旅游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共性特点

选取中山大学、南开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北二外、云南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暨南大学、东南大学国内10所旅游高校,就旅游、酒店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共性特点:一方面,多数院校突出高级、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管理人才、专门人才等几个关键词。另一方面,多数院校强调通用型的全才。即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或酒店行业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部分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凸显的问题

1. 定位模糊。由于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旅游教育资源的激烈竞争,不少旅游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存在热衷于国际化、复合型等盲目倾向,在过于追求高大上的同时,忽视了基础扎实,立足区域,服务地方的合理定位。

2. 特色不够。近年来,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等频繁出现在各院校的培养目标里面,并以此作为发展特色,而事实上具有一定的雷同性,特色不够鲜明,多数院校均热衷于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知名企业或高星级酒店。

3. 急功近利。在社会形势的迫使下,追求就业率及社会声誉等显性指标虽属无奈,但因此而弱化了培育“人”和培养“才”的理念,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在严峻形势面前有失坚守,弱化了根本。

三、旅游专业人才与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差异比较

(一)两者的联系

强调“应用型”,是为了与其他非应用型形成对比,加以区分。如此注重实用的目标追求,既是外在与内在之需,亦是适应与发展之策。换言之,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及行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驱动效应,更是旅游专业本身的性质使然。“应用型”其实是另类意义上的“专业+”,即“专业的”+“实用的”。如,“专业”+“外语”、“专业”+“专业”等等。“专业的”是前提和基础,“实用的”是目标指向,紧紧围绕产业行业发展,在知识结构、能力体系及综合素养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和有效复合。

(二)两者的区别

首先,内涵不同。专业人才包括学术型、技术型、技能型、工程型等,应用型人才是专业人才的具体和细化。但应用型人才不是专业人才与其他能力的简单叠加,而是在专业型的基础上的深化和提高。其次,目标侧重不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基础性和综合性,而旅游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侧重基础之上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四、关于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与现状如何

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逾越的基础和起点,然而,目前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不尽如人意,要么培养学术型人才,要么培养技术型人才,当然也不乏有一些高校已经在尝试培养“理论”+“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如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但是,不少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效果不理想等情况。

(二)应用型是外部形势下的被动选择还是内涵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强调应用型的同时,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既要强调对“才”的训练,更应注重“人”的培育,厚基础、宽视野、深应用。应用型是人才培养的一种类型要求或方向,不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更不是终极目标。应用型属于应用层面的能力指向,而最基础的理论层面及中间位置的专业层面均不可逾越。因此,旅游高校应变被动为主动,扎实推进基础理论、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内涵发展之路。

(三)做好旅游人才培养的“供给侧”

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特征体现在“用”上,即实用、能用、可用、够用。前提是有的用,即能用和可用的真本领。仅仅掌握技术和工艺恐怕很难满足工作需要,毕竟他不是一个技工,而是高级管理者。只有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厚重的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在工作实践中发挥能力才成为可能,否则,与高职高专的旅游人才相比,本科旅游人才没有特点和优势可言。

(四)人才培育应遵循教育的内在发展规律

1. 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把握方向,既紧贴经济发展需要,还应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始终以学生的成人成长成才为中心。把育人当作首要任务,首先把旅游专业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尔后培育其成為应用型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之需要。

2. 培养方案的设定、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师力量来支撑和保障,师资的职称学历结構、质量水平、教育及工作经历等对于人才培养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同时,教师应自我定位为知识的传播者,思想的影响者,心智的启迪者和综合素养的培育者,补齐理论和实践上的短板,不断提升育人能力。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在校企、政校、国际之间开展合作办学、合作教学、合作交流等项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为中心的纯理论的知识讲授,丰富人才培养的形式,为学生走出校园,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创造条件。

五、路径探索

(一)坚持育人重于育才的理念

在旅游专业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发挥育人功能,育其为人,导其求学,训其习技,促其成才。钱颖一认为,“人”包括“人文”、“人格”和“人生”三个方面。关于“人”的教育,应包括人文精神、人格养成和人生发展的教育。[4]本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应强调应用性,但不能只着眼于“高级技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这一点上,本科旅游高校应区别于专科旅游高校。旅游专业的本科生不仅掌握熟练的业务操作技能,还要具备较为完整的理论知识结构,其中,通识性知识是作为服务行业工作者的必要素养。任何层次或水平的高校都有必要进行通识教育,由于旅游行业的特殊性,因此本科旅游专业院校的通识教育更具特殊意义。

(二)培养目标的设定

学生价值观的形成、社交能力的锻炼、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养成、情商的培养等,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人才竞争归根结底是“大而全”和“专而优”的综合素质的较量。因此,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注重几个方面,首先是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旅游行业、专业和事业。其次,掌握基础知识,懂得专业理论,具备实践能力。第三,掌握旅游、管理、外语及人文等学科知识,可以胜任旅游行业企业的管理工作。

(三)应用型的时代表述:复合型+国际化→应用型

通过复合型和国际化两种模式培养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复合型包括专业、能力及课程的复合。旅游专业学生可以辅修第二专业,完善专业知识结构。锻炼语言表达、英语口语、人际交往及协调合作等能力。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扩大知识面。国际化已是主流,旅游高校应从学生、教师、课程、教材、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形式等方面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

(四)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1.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的学习、成长和发展需求为中心。問需求于学生,问意见于学生,把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角。

2. 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需求和实践需求应作为学校关心关注的重点。必备的教学资源、实训实习场所、校内外导师等都将成为影响他们热爱这个专业、行业的关键因素,同时,他们的态度和言传将直接影响其他年级学生的态度。

3. 有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教材选取、学习考核及教师评价等各个方面都应由学生积极参与,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徐理勤,顾建民.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2]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3]潘懋元,石慧霞.應用型人才培养的历史探源[J].江苏高教,2009(1):7-12.

[4]钱颖一.大学的改革[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9):160-165.

[5]晁小景,王庆生.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基于酒店企业需求视角[J].教育现代化,2016(5).

[6]晁小景.需求导向下高校《酒店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优化研究[J].高教学刊,2016(12):58-59.

猜你喜欢
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培养研究
从供给侧改革看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基于“茶文化”背景对中职旅游专业课改的思考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