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莉 易欣
摘 要:《植物化学保护》是植物保护专业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主干课程。为能针对性培养服务社会的植保人才,文章以学生问卷调查形式,综合分析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式的意见,对教学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植物化学保护;问卷调查;教學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120-03
Abstract: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is a main course of plant protection. In order to train the students to be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plant protection to serve the society, this paper, through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ployment tendency and student's comments on curriculum. Thus, we discussed the reform measures for teaching contents and teaching methods.
Keywords: plant chemical protec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 teaching reform
《植物化学保护》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和专业课,是指导科学应用农药来防治害虫、害螨、病原菌、线虫、杂草以及鼠类等有害生物,保护农林业安全生产的一门科学,在培养高素质植物保护通用人才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1-3]。现代突发食品安全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与农药密切相关,这也使得对植保人才的培养变得迫切紧要[4]。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以课堂同步教授为主,缺乏考虑学生接受程度的差异,无法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样易造成对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时间的浪费和对接受能力差的同学的“填鸭式”教学,同时,就业倾向不同的学生,在课程的接受以及学习情况上也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笔者通过对已完成植物保护课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的意愿以及学生课程学习情况与学生就业倾向之间的关系,以便能更好设置课程内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
笔者共调查了本校植物保护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生物安全与植物检疫、农产品安全检测、植物保护方向、丁颖创新班)的学生共106人,在所有调查的学生中通过本门课程能了解植物化学保护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生占比88.7%,基本达到课程的目的。近年来,考研的热潮仍在持续,因此在调查的学生中,倾向于毕业后继续读研的有71.7%,考公务员的占15.1%,直接就业的有9.4%,而选择出国和创业的仅占3.8%(见图1),这表明在课程设置以及讲授方式上可适当拓展最新的研究进展等较前沿科学研究。依据调查结果,并结合已有的改革策略,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校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进行了改革策略探究。
一、实习课的改革
本校《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理论课时为48学时,实验课24学时,化保实习为2周。在本次调查中,认为实验课和教学实习仍偏少的占83%,且在实习过程中,相对于去参观农药厂和实验室,偏向于动手实验的学生占81.1%。在黄继光等[5]的改革报告中曾指出认为将课程实习穿插在理论课教学中更合理一些,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更直观的认识,笔者也认为理论课和实习课可交叉同步进行,每一部分在介绍完最基础的知识后,可开展相关的实验或实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再者可让学生对自己就业方向有更清楚的认识,了解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的内容、环境及性质。
二、实验课的改革
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学生赞成自主设计实验的占79.2%,表明了学生较强的动手愿望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这种趋向于学生的毕业实习场所选择相一致。调查发现有34%的学生倾向于在实验室开展毕业设计,45.3%的学生倾向于在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见图2),在此两种单位均需要相当的动手和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因此在实验课的开设中,可将传统实验如农药配制与加工、杀虫剂毒力测定、除草剂药效試验、农药残留分析以及杀菌杀螨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结合,学生在完成传统实验后可开展自主设计的创新性实验[6]。因本校植保专业学生大二上学期即开始选导师,而植物化学保护在大三上半学期开设,因此学生可依据实习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自行设计实验,并整理成报告上交。
三、理论课的改革
植物化学保护一直以来的教学难点为课程内容较多,理论教学课时有限,因此教师常常急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给予学生更多的知识信息。在本次调查中发现62.3%的学生认为本门课程所讲授的内容难度中等且较容易理解,34%的学生认为比较难(见图3),而在34%的认为比较难的学生中,81%的学生认为不是难以理解,而是内容较多不容易记忆,因此这也造成有60.4%的学生认为学完此门课程的收获一般。笔者建议将理论知识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划分,对于比较难的知识点可课堂重点讲授,而较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简单串讲,并布置适量课后习题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复习。虽然调查中仅有30%的学生会做课前预习,但选择课后进行复习的还是占有相当比例的66%,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83%的学生赞成课后布置适量作业,由此可推测,大部分较易理解的知识点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来完成的。
为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提高本门课程的授课成效,可课堂适当拓展最新科研进展,据调查有71.7%的学生希望课堂讲授一些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在对理论知识和最新科研进展的学时比例调查中,赞成3:1的有30%,2:1的有32.1%,而1:1的也有22.6%。虽然由于学时原因本课程不可能如学生期望的有较多学时的科研进展汇报,但可在每章的最后进行简单的本部分相关最新科研进展介绍,并可推荐参考书目和杂志供学生课下查询阅读,调查的结果也可作为此项举措的有力支持,因94.3%的学生会每周花费1-3小时来查阅最新文献(见图5)。
针对不同就业倾向的学生可推荐与就业方向相关的选修课。在调查中,有81.1%的学生会参考授课老师依据就业倾向推荐的考查课和选修课,因此,可将植物保护专业相关的选修课和考查课按就业类型区分供学生参考。
四、教学方式的改革
以往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式备受争议,而启发式、讨论式和辩论式得到倡导[7,8],然而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得到学生的认同,笔者本次也做了相关调查。在调查中针对课堂讨论的方式,有84.9%的学生赞成这一形式,表明学生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也期望表达自己观点。提倡学生登台讲解也是教学形式改革中的一个趋势,本次调查也发现77.4%的学生赞成这种学生主动来汇报的形式。由于课程时间的有限性可能无法满足所有有意愿的学生登台讲解,笔者提出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某一部分的知识点选择一篇文献进行介绍,发表完后,由学生提问,而小组成员进行回答,将讨论式和互动式有机结合。這一结合不仅可培养学生的查阅、总结、分析以及表达能力,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活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结束语
總之,《植物化学保护》是一门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关的课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想法,并针对性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唯有此,才可培养出新时代的农业科技人才。
参考文献:
[1]路伟,赵娜娜,马德英,等.植物化学保护虚拟仿真实践教学改革新探索[J].高教学刊,2017(03):110-111.
[2]罗兰.《植物化学保护》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0(13):14-38.
[3]智亚楠,王国君,刘红敏.《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3(20):122-123.
[4]曾鑫年,徐汉虹,胡美英.农药学教学实践与改革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3(01):73-74.
[5]黄继光,周利娟,徐汉虹,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237-239.
[6]王真,姚安庆,李俊凯,等.植物化学保护学全程研究式实验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2(29):14598-14599.
[7]马德英,蔡超,张新,等.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授课形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学研究,2013(04):79-81.
[8]杨从军,罗兰,罗小勇.提高《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教学质量方法与手段探索[J].高教论坛,2015(08):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