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2017-05-30 03:52周峰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批判性思维英语听力

周峰

摘 要:大學英语听力教学多关注辨音笔记、信息获取,忽视思辨能力及媒介素养的提高。为此,文章从批判性思维视角出发,针对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形势,分析大学英语听力学习的新需求,并以实例说明批判性思维介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批判性思维;媒介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099-03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listening skill teaching in College English in China has been focused on sound recognition and information retrieval, but overlooked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media literacy and critical literac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ason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ritical thinking practice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courses.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 media literacy

一、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往往以信息准确为核心要素。自中学阶段起,学生已在常年的训练中,习惯了“语音识别”的传统方法。即,通过辨音笔记等形式、快速准确地获取英语信息。而且,随着英语学习的低龄化趋势,许多大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就已身经百战,具备扎实的“听”、“记”、 “辨音”等基本的听力技能。这种情况一方面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福音,另一方面却也是巨大的挑战。倘若大学英语听力课仍以“听”、“辨”、“记”主打内容,势必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多元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若仍围绕听音辨音进行,就会沦为中学课堂的重复性延伸,教师不可避免地成为音视频播放员。单调的教学内容无法体现大学的特点,体现大学学习的意义。学生群体也自然会出现厌学的情绪。

为提高课堂吸引力,有些教师可能会想方设法提高语料的难度。例如:语料的词汇复杂性、语料的速度及地方口语的加入。这种难度拔高,对学生的辨音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时间似乎能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却依然只是中学阶段学习的同类型延伸而已,依然无法体现大学教育对于个体成长的意义。因为在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真正接触复杂语音材料的机会并不多。大学毕业生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更多接触的是受过良好教育、语音相对标准清晰的发言群体,遭遇的往往是听不懂还可以重复听的实际情况。因此,一味提高语料的复杂性只是一厢情愿地试图将中国EFL学习者学生培养为高级语音识别器。这是一件低效高风险的事情。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与大学的内涵

现代大学的内涵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听听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的观点。2013年8月,他在上海纽约大学的开学典礼上这样描述了大学教育的目的:“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智慧,不是要给你们我们的知识,也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的答案。创造者、发明者和领导者不可能考背诵和记忆别人的答案来创造、发明和领导。他们必须掌握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地答案的能力,必须掌握能及时发现旧答案已经不合时宜的能力,因为世界是在不停变化的。”(雷蒙:2013)杰弗里·雷蒙的这段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现代大学的内涵所在:大学的任务不是讲授背诵、记忆的内容,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说:知识就是力量。可是,我们却时常忽略培根对知识的具体分类。什么是知识?培根对知识的分类有以下三种:1.记忆的科学:如历史、语言等;2.想象的科學:如文学、艺术等;3. 理智的科学:如哲学、自然科学等。(王树林,2009:p.21)这样看来,辨音记忆型的听力教学往往是属于“记忆的科学”。这种知识属于存储式的知识,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记忆类、存储类知识已不应是主要的教学内容。随着大数据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语音识别软件日新月异。国内的讯飞语音软件已经能帮助手机用户将汉语语音输入轻松转换成文字形式;国外的谷歌翻译也能轻松识别各种语音输入,帮助许多国际游客轻松解决了许多国际沟通的翻译问题。还有Titan Note、Carnegie Speech等各种自动语音识别技术(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都可以将英语语音直接转换为文字。这样一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若将重点置于语音词汇的识别记忆上,显然是有背互联网时代的新技术发展的,更无法体现大学教育真正的内涵与意义。

三、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呼唤批判性思维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使用许多英语音像材料。这些音像材料其实都是“媒介”信息,是“大众传媒”的一部分。1933年,英国学者F.R.李维斯就曾指出:大众传媒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界有必要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高萍,2015:p.12)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对精准度的要求无可厚非,但不应在语言复杂性上一味拔高难度,而应该在信息甄别能力方面加大投入,真正培养学生分辨媒介信息的能力。这种分辨媒介信息的能力就是“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所谓媒介素养,也是一种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著名批判性思维学者理查德·保罗(Richard Paul)认为:“信息素养正日益引发教育工作者的忧虑……没有信息素养能力,学生就不可能成为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信息应接受,什么信息应排除。只有批判性思维才能为他们评估信息质量提供利器。”(保罗,2016:P.9)

在以上文字中,保罗强调的信息素养并非信息技术能力,而是一种甄别信息真伪的一种媒介素养。从这一角度看,我们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应该成为简单的“语音”识别教学,而应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批判性思维,定义众多,但核心理念都是反对学生成为信息的容器,倡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辨信息的真伪。正如英国诗人叶芝所言:“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叶芝所谓的“火种”,应该是一种能够触类旁通的方法。这种触类旁通的方法其实就是现代大学所倡导的批判性思维方法。美国媒介素养教育专家詹姆斯·波特(James Potter)将媒介素养分为三个阶段、八个层次。这三个阶段分别是:“低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其中,低级阶段包括“基础知识、学习语言、学会叙述”三个层次;中级阶段包括开始质疑、内涵发展二个层次;高级阶段包括“经验探索、批判鉴赏、社会责任感”三个层次。(波特,2012:p.22)大学生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对象。他们的媒体素养自然不应该停留在低级阶段。在中高级阶段的“质疑”与“批判鉴赏”两个层次显然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国内学者所言,“媒介素养的宗旨就是帮助人们与时俱进,利用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断解构媒介符号的意义。”(高萍,2015:p.91)

四、将判性思维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如何将批判性思维应用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如何在大学英语体力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媒介素养呢?

我们不妨从托福学术听力以及媒体传播型演讲节目两个例子具体分析。

首先,我们看托福学术听力。改革后的托福IBT加大了学术型講座听力的测试力度。

学术讲座听力不仅考察学生的辨音能力,更考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语言能力好的二语习得者在听懂学术讲座方面也有一定困难。(Young,1994)。这种困难是什么呢?显然不是与语言熟练度相关的辨音记忆能力。而是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仔细分析托福的学术讲座题,我们就能窥见其全貌。根据主考机构ETS的介绍,托福IBT听力测试一般包含四个讲座。这四个讲座的考查目的是:要求考生归纳讲座的主要观点(claim)或主要目的(purpose), 能理清讲座的组织脉络(structure), 能够就信息进行相关推论(inference),能确认讲话者的态度(attitude)或语气(tone)。这些问题其实与一些著名批判性思维测评机构的测试指标很相似。例如培生(Pearson)教育公司旗下的WGCTA批判性思维测验就有这样一些类似的指标:inference(推论),recognition of assumption(假设辨识),deduction(演绎推理),interpretation(解释),evaluation of arguments (论证结构评估)。在以上五个方面的指标操作时,受测人都得思考所给信息的总观点、主要目的、篇章结构等问题,在推论环节,还得思考讲话者的态度及语气等问题。例如,在以下这段学术英语讲座中,由于讲座者的发音清晰、语速适中,因此语言的辨音记忆并不是难题。以下这段语料的难度恰恰在于学生对段落结构的梳理。

In the UK, the tax rate for corporations is 20% of profits. There are a number of ways in which corporations can reduce their tax bill but all companies pay corporation tax unless they make a loss in any given tax year. However, the way in which the system works has been heavily criticized by Taylor. According to Taylor we need to think more carefully about how the taxation rules work in practice, especially related to growth in small businesses overall. Although Sachs's theory can apply here, certain economists believe that Sachs has overlooked some fundamental calculations. The interpretations from other economists suggest that small businesses should expect slower growth in all economic climates but to my mind this is an incomplete picture and needs further clarification.(Aish & Tomlinson, 2013:67)。

在以上段落中,学生首先要从interpretation(解释), evaluation of arguments (论证结构评估)的角度,将讲座内容中的事实(facts)与观点(opinions)进行剥离。剥离之后,学生就可以得出这段话的核心观点(claim):Taylor heavily criticized the way in which the system works. 并从overlooked, incomplete这些词中了解讲座者对Sachs及 other economists的态度(attitude)。

再以著名的TED演講为例。大学英语听力课堂经常使用TED的演讲材料,但更多注重于其中的语言解析,对这些演讲材料的的宣传目的以及其中的逻辑谬误缺乏了解。例如,在TED演讲库里,有一部关于英语学习的演讲:The world's English mania(演讲人:Jay Walker, 2009)有这么一段关于例证的台词:

2:46 The intensity to learn English is almost unimaginable, unless you witness it.

2:49 Teacher: Perfect! Students: Perfect!

2:51 T: Perfect! S: Perfect!

2:54 T: I want to speak perfect English!...

在以上這段语料中,学生同样要从批判性思维的角度思考,才能发现这段演讲中的传播偏见问题。从recognition of assumption(假设辨识)的角度看,这段语料中的“ unless you witness it”明显利用了观众“眼见为实”的前提假设,进而利用这个假设达到宣传的效果。然而,这种宣传有明显的误导性。对大学生而言,不用批判性思维思考以上这段语料,就意味着他们被英语媒介误导,进而迷失自己的判断,失去大学教育的意义所在。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及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海量的信息正在对大学生的甄别能力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正如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所说:“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索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高萍: 2015:82)

大学英语听力的教学目的也不应该再停留于辨音练习,不需要更多盲目提高辨音难度的音像信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要彰显“大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大学”的学术能力;帮助学生应用批判性思维的工具,培养他们的媒介素养。只有这样,大学生语言学习者才能在互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有别于语音识别器,做一个真正的思想者,才能为旧问题给出新的、更好的答案。

参考文献:

[1]高萍.当代媒介素养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杰弗里·雷蒙.我们不是要告诉你们某个正确的答案[N].中国青年报,2013-8-13.

[3]理查德·保罗.思辨能力评价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4]王树林.知识处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谢小庆.审辨式思维[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6.

[6]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Fiona Aish & Jo Tomlinson, Lectures[M].London: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13.

[8]Young, L. . University lectures-Macro-structure and micro-features. In J.Flowerdew (Ed.), Academic listening: Research perspective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159-176.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批判性思维英语听力
趣味英语听力 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How to Live a Greener Life
趣味英语听力Smart Home Devices◎
趣味英语听力:Top 7 Most Common Types of Bread
论批判性思维与信息分析能力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