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媒体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冲击与思考

2017-05-30 01:58贺闱张琴
高教学刊 2017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思考教学

贺闱 张琴

摘 要:当前新型媒体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及其具体教学环节均受到了较为明显冲击,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业环节所面临的自媒体和大数据等信息资源择取及利用出现的问题及其思考,通过信息获取正确性、资源使用的正规化、考核手段灵活化、作业形式多样化及教师作业布置和批改的有效性等相互联系、互为促进等环节,从而较为全面系统、效果明确地实现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对于专业核心课程学习模式的改进与创新。

关键词:新型媒体环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中圖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14-0058-03

Abstract: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its specific teaching process has been obviously affected. As to the questions and some lights shed on the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such as we-media and big data facing the assign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 practice, we realized that new media can provide convenience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promote the efficiency of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formalization of resources utilization, flexibility of evaluation methods, multiplicity of assignment types, and the validity of homework assignment and marking for the teacher, so as to systematically and determinedly realize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learning mode of major core courses for Chinese language majors.

Keywords: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thinking

在2012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对当前自媒体与大数据等新型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总结和指导。就国内当前的研究而言,在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新型媒体环境下高等教育所受到冲击与思考及发展前景的思考已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较为深入的讨论。以自媒体和大数据为前端的新型媒体环境是当代科技社会发展的半生产品和必然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对与之有密切关系的教育事业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高等教育的教学实践与研究改革的系列课题中,关注新型媒体环境所带来的对传统教学模式及具体教学环节的冲击是主要研究范畴之一,认识自媒体与大数据等新型媒体产生的冲击并切实寻求积极、正确的解决途径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与改革的重要命题。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认识新型媒体背景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及其具体环节所受到的冲击,尤其是针对自媒体与大数据等网络背景、信息资源对于传统作业的布置、完成及反馈等环节所带来的影响和相应的思考,通过分析学生在此环境下所可能获得的资源和条件,讨论多样媒体资源所带来的巨量网络信息、电子资源和线上数据对于课程学习、作业完成可能产生的利弊两端,并以此为基础切实探索中国古代文学这一传统中文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改进、创新的可能性與可行途径。

一、新型媒体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受到的冲击及表现

作为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传统的专业基础课,当前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时代媒体环境的影响,也同时迫使本课程的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必须正视新型的、多样的媒体环境及其特点,充分了解“在信息爆炸的社会,大学生的阅读习惯走向碎片化、扁平化。”①的学情新特点对学生学习可能带来的影响,思考如何面对、如何解决并创新的教学改革途径。笔者从自身教学的情况出发,结合对本院系学情、教况所展开的调研活动,将当下汉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冲击及思考简要表述如下:

(一)知识系统较为固定,教学内容庞杂,强调理论知识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素养提升的需要

以笔者所在院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课程教学为例,现有课程采用当下较为通行的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四卷本)和罗宗强、陈洪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为主要教材。在具体授课过程中,往往倾斜于对于文学史知识系统的讲解和组织(其中文学史与作品所占比重依具体教师的安排而存在不同,以笔者调研结果为例,出现了文学史与作品在日常教学中所占比重或七三至六四的差别,但总体而言是偏重于文学史内容及知识结构的讲解)。在教学任务与课程大纲的制定过程中,教材内容尤其是理论知识的讲授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学生对此的了解和掌握也就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构成,但当下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知识系统的内容庞杂对教学要求的实现形成了极大的风险和消极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以素质提高、能力培养为主要诉求的课程教学特点就无法真正贯彻及实现,诸如对经典及作品文本的独立鉴赏、传统文化的深入认知、中国社会历史的深刻了解等教学设想只能体现在课程大纲和授课计划之中,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科特点、学术素养及应用能力等深入层面的认知和掌握从而无法得到切实的执行。

(二)课堂授课方式固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素养缺少明确且具有可执行性的培养路径

在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中,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讲授式教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往往忽视甚至轻视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学、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等教学活动的开展。在笔者针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与学习所进行的调查中,有不少的同学表达出不愿参加课堂讨论、不知如何系统表达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和理解等倾向,他们更多地是通过课堂记笔记、考前背笔记的陈旧方式来对待课程的学习与考核;同时,在部分教师的采访中也存在着课堂互动效果不明显、互动方式较为固定(往往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为主)、教学互动的设计难以执行等反馈和信息。由此可见,传统、固定的授课方式是在教与学双方主体的“默认”下产生和选择的,笔者在调查中所了解到的主要成因如图1。

(三)考核方式较为单一,过程性考核和素质考核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与应用能力培养、学术素养建立的课程培养目标相较而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并不一致甚至脱节的情况。作为一所应用型本科地方院校,培养适合需求的、能够胜任要求的具备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重要的校本目标,而在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和环节中,现有的课程考核方式不尽完善、不够科学成为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硬伤”之一。例如,现有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途径中,书面作业和试卷是教师所主要采用的方式。其中书面作业又往往固化为习题练习和小论文写作,小论文的形式则一般为一学期四次以上的作业次数,学生对此一方面感到疲惫、颇有怨言,另一方面也失去兴趣、流于应付。而课程的学期考核以试卷形式为主,基本上为闭卷考试,常采用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及论述等题型,题型传统、题量较大;同时,这种结果评价式的考核方式也存在着忽视对作品文本的关注、实践能力不注重等不足。从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来说,文学史和文学作品是两个重要构成层面,都必须充分重视;从课程的培养目标和任务来说,学生对作品文本识读与分析能力的考察丝毫不应弱于学生对文学史了解与掌握的测试。但是,现在常见的考核方式中,依赖于结果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考核,较多关注书本(教材)知识的测试而忽视素质考核,这同样也是当前课程教学所面临的冲击与问题。

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古代文学的课堂教学及实践环节的现状要求作为学科专业重要构成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及任课教师,能够认真面对并深入分析新型媒体环境下作业布置及完成等传统模式所受到的冲击与思考,具体了解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完成作业所面临的条件与挑战,讨论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分析所可能获取信息与资源的有效性,探寻高效率整合并利用新型媒体环境下自媒体与大数据等资源,避免混乱、不科学甚至抄袭等负面情况的出现,进而最终既能充分有效利用新型媒体资源,又能够切实地逐步培养、提升学生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尝试通过作业形式多样化、信息获取明确化、资料使用正规化及教师作业批改的深入和有效性等方式确立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实践教学过程。

二、新的媒体环境和形势下,对课程教学实践及教研改革提出的要求和实现途径探析

在新型的、更为综合的且影响更为普遍的媒体环境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受到了明显的冲击,通过解决课程教学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打造更为符合当代时代要求和教育学理念的“生本课堂”是重要途径且具有关键意义,如何正确、有效、妥善地利用自媒体与大数据等信息资源,逐步建立并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创新能力等综合培养目标的可实现途径是课程建设和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尝试,认为可以从依托于实现学生信息获取明确化、资源使用正规化、出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灵活考核手段的确立、考核方式深入性与有效性实现途径的探索等層面进行积极的、有意义的探索。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教师和学生都面对着对于媒体资源(网络资源为主)的如何选择、利用这一情况,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相对较为不完善的课程资源的判断力和洞察力使得他们对于大量甚至是海量、巨量的网絡资源无所适从,而众多教学资源的易于获取,如教案、课件、视频(音频)等传统教学材料,以及以网络检索和引擎搜索为主的“答疑”式信息,这些包括了静态和动态、线上与线下的网络资源也带来了如何择取、有效利用的难题。新的媒体环境、多样的资源方式同时伴生的新鲜的媒体感受和娱乐方式,存在着可能分散学生注意力甚至有所沉迷的情况,数据的准确、完整、适宜等使用条件的难以保证也就可想而知了,“数据体量巨大,意味着大数据时代,解决任何一个特定的问题,或者回答任何一个特定的疑问,我们都可以比过去任何时候获取更多的数据信息。数据类别繁多,表示大数据往往是凌乱和质量参差不齐,我们不可能像小数据时代那样可以确保自己所收集的每一个数据点都是非常准确。”②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有选择地分析、利用可能获取的信息及其来源,是改进课程教学观念、创新课堂学习方式的重要前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得网络资源与资源,来帮助学生完成选择、整合有效的学习资料,实现教学环节完整并深入地执行、贯彻,例如可以多维度地设计教学方案、加强过程性的考核与互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建立等等方式,在有效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学习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他们已经具备的信息技术处理的水平与能力(如ppt制作、数据库建立、量化分析能力、线上活动完成等具体内容),通过这种不局限于课堂之上的教与学,充分利用合理的网络资源,学生通过“制作和创造的方式进行更为投入的学习,而不再是现成课程内容的消费者。”③实现对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从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多样化、新锐化发展的媒体环境,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提供了便利,也隐藏着不可忽视的危机,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对媒体资源缺少必要的判断与正确的选择等情况,要求教师和课程教学中必须对此加以密切关注和正确引导。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由于受到教师本人的专业领域、个人水平等固有条件的影响,从而导致在教师在参考、使用这些媒体资源、网络资料的时候也存在着与教学环节的设置及考察、教学任务的执行并不完全相符、相称的“乱象”。例如说,出现了“入宝山而空手”的无所适从的情形:有的教师已经意识到革新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但是由于自身对于多媒体教学资源了解及使用的缺乏,无法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制订、采用适宜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存在着过于依赖传统方式的网络搜索资源,并不能依据学情和教况进行有针对性、明确性的媒体资源运用,同时也出现了往往只是“罗列”或“展示”所获取的媒体资料,对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重视等等情况。还有“囫囵吞枣”式照搬材料、“不得其法”的凌乱、脱节的情形:如果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忽略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对课堂教学和日常学习可能带来的影响,就无法系统地对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能力进行具体的考察,从而在授课方式、环节设置尤其是课程考核的环节中,仍然采用的是较为固化和僵化的问答式或者论文式的命题方式,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化发展,也极有可能带来削弱甚至抹杀学生的独立发展和成熟表达等综合能力营建的可能性。

综上,多样化、集成化的媒体资源(网络资源)对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更具有综合性的挑战,如何推动新型媒体环境下本门课程的发展与改革即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同时,我们也须清醒认知当代高校教育中媒体环境、网络资源是具有重要辅助意义的,但绝非学生学习的本体与教师教学的主体。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尝试中,需要教师通过构建营造执行度高、沟通有效的生本课堂,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信息技术水平,密切革新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以“互联网+教育”的视野和途径联接课程教学的课内外、线上下,推进“慕课”“翻转课堂”等先进教学方法的高效运行,为中国古代文学这一传统课程教学的现代化和改革探寻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注释:

①龚莉红.科学引领“自媒体时代”的青年学子-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特点及管理[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12):23.

②李军.大数据时代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9):152.

③熊德兰.大数据时代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6):48.

猜你喜欢
中国古代文学思考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形势下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创新的几点改革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边缘化背景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思考
中国古代文学中项羽形象寻绎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