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个案分析

2017-05-30 12:05王雪健
职教通讯 2017年31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职业教育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拓展职业教育的公共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主要面向学校、企业和社会三大方向。通过对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建设中的实践分析,探索公共实训基地在社会服务项目生成过程、社会服务过程、社会服务绩效考核等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关键词:职业教育; 公共实训基地 ;社会服务 ;PDCA模式

作者简介:王雪健,女,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31-0042-04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拓展职业教育的公共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此背景下,各地出现了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浪潮,人社部门在上海、无锡等地建设了面向全社会的公共实训基地,山东、江苏等省教育部门主导建设了基于职业院校的公共实训基地。[1]但在理论与实践上,如何切实开展公共性社会服务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将从个案切入,探讨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问题。

2015年,福建启动了全省性的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厦门市集美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集美职校)获得了省公共实训基地称号。但实际上,早在此之前,该校就开展了长期的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厦门市集美区是著名的台资企业集聚区,集美职校坐落于该区的核心地带。但在实际办学中,该校仍然感觉与企业存在空间上的隔绝,校企之间若即若离,于是学校便在集美工业区中的机械工业集成区租用场地,着手建设了集美职校实训基地。目前,该实训基地拥有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通用厂房,已建起数控加工、高精模具、汽车维修、自動化焊接和LED等6个车间,设备总值3 000余万元,发展成为具有实训教学、理论教学、生产性实训和学生食宿等多功能的实训中心。除了常规的实训,该基地的所有空间与资源均向社会开放,社会服务能力获得了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教育同行的肯定。

一、集美职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概况

(一)“中职学校服务大学”

集美职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无资格开展高等教育,只是与厦门理工学院等高校开展了中高一体的贯通培养实践,但却走出了一条“中职学校服务大学”的社会化服务之路。

在与高校的交流中,集美职校发现许多大学重视理论教学轻实训教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大学一般重视实验室建设而轻视实训中心建设,在此情况下,集美职校主动向大学提出开放实训基地资源的邀请。自2010年开始,基地的自动化焊接、LED等实训车间开始承接来自厦门理工学院等院校本科及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工学院、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学生也开始进驻基地开展毕业设计研究及竞赛培训。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 0000人次的本科和高职学生在基地完成实习,基地也成为国内第一个承接985高校学生实习实训的中职校,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认可。基地还于2014年成立华侨大学研究生工作站,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研究生提供实训、研究条件。基地已成功建设成为“厦门市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厦门首批高技能实训基地,考核排名位居全市五个单位第一名。

“中职学校服务大学”极大改变了中职学校实训基地的生态。为使大学生在基地的实训顺利进行,基地安排了中职学生轮流进场提供设备维护、场地保洁、实训辅助等工作,与大学生的交流为许多中职学生打开了一扇新的观察世界的大门,他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更加深刻,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校还鼓励基地老师与大学教师组建联合团队,共同研究实训方案或研究方案、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等问题,大大提升了基地老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学研究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二)面向企业服务,开展技术支持及技能培训

多年来,职业教育一直苦恼于校企合作之难。集美职校认为这与中职学校的服务能力较为低端相关。除了一些准入型培训,企业并不依赖中职学校的技能服务。因此,在为工业园区的企业提供服务时,基地没有满足于常规的员工培训,而是努力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需求开展精准服务。

基地发现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技能短缺相当严重。2010年前后,集美工业区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用工荒”,许多企业大幅降低了招工标准,在职员工中无经验、无学历的比例开始上升,员工的流动率也大幅增加。集美职校与部分企业共同开展了“企业资格证书”的实践,即由学校向教育主管部门争取,在企业中招收低学历员工,基地开展学历教育与技能教育结合的“企业资格证书”教育。通过学习,这些员工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他们在基地学习所获得的学分还与企业的薪酬体系、技能体系挂钩,学习认真的员工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增加了获得了升职的可能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参与“企业资格证书”实践的企业均表示员工的工作热情、留职率有较大幅度地提升。

基地发现在先进制造领域,相比技能不足,企业对技术不足更为焦虑,对此基地提出“技能技术并轨服务”的思路。2012年,基地与浙江大学现代工程制造研究所、杭州博洋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浙江大学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技术应用与转移福建分中心”。该中心立足技术应用与推广,先后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多项设计、检测及研发项目,推动先进制造技术在集美工业区落地生根。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同时,基地伴随开展员工培训及员工考核等多项技能服务,使借助外力提供技术服务、发挥专长提供技能服务的策略真正实现。多方合作使学校教学团队能够及时掌握产业的最新进展,技术技能服务也为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教材和案例。

基地发现对于创意型企业而言,难的不仅是提出创意,更是如何实现创意。基地于2015年与一品威客网签订合作协议,联合打造厦门首个“创意技术实现中心”。基地较为丰富的产业门类和校企合作资源可以帮助企业顺利地在创意与技术之间找到合适的结合点,从而不断修正创意或寻找到更为合适的技术实现方式。工业设计专业在基地的创客空间建立了“创意技术实现体验区”,基地的实训中职生、实训大学生、企业合作人员、来访人员、政府领导等都可以直观地体验创意与技术的结合,成为创意型企业推广的重要途径。对创意型企业的服务也拓展了在校中职生的视野,使冰冷的技术教育具有了更多的“温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创新热情。

(三)面向社会服务,开展技能比赛、志愿团体活动

长期以来集美职校一直把实训基地定位于技术技能服务的公共资产,所以一直坚持向社会提供相关服务。

作为厦门市工业设计协会的理事单位,集美职校致力于支持工业设计产业的发展,积极参加并承办相关比赛活动。在第一届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优秀工业设计作品展中取得未来设计之星奖。承办由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厦门市工业设计协会等部门开展的以“思维可现,创意有形”为宗旨的“3D模塑师”工业设计技能竞赛,参赛团队来自大专院校和企业共37组。

二、集美职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经验

(一)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项目的PDCA模式

社会对技术技能服务的需求是多元的,所以公共实训基地只能采取项目化方式实施社会服务管理。集美职校采用了流行的PDCA循环管理模式,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总结(Action),[2]以计划为指导按照社会服务项目流程开展相关工作。

在计划阶段,要求服务项目的开发工作符合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对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在实施阶段,不断规范各工作节点,及时沟通完成情况,查找问题,及时反馈。加强对社会服务过程的监查,建立项目督查制度标准,关注项目开展情况、设备运行情况、学员训练情况、训练场地秩序和7s管理等情况。规范服务项目,加强服务组织,规范服务考核,规范服务评估,规范服务档案等。在检查阶段,绩效考核一般程序包含制定考核计划——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定评估方法(技术准备)——收集信息资料——进行绩效的分析评价——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等环节。在总结阶段,重新对照计划阶段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采取“柯氏四级评估法”进行最终评估,运用三个层次调查的方式开展,即服务对象自评、有关人员填写调查问卷和重点人员访谈。由负责小组形成评估报告,反馈到相关人员及部门单位。

(二)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系统化

与其他公共机构提供的技术技能服务相比,公共实训基地所能提供的社会服务具有一定的广度、较大的深度,因此,有可能形成社会服务的系统化。

集美职校的相关经验有以下三方面:(1) 成立基地社会服务运行管理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管理协调基地社会服务工作中需要落实的各项问题,明确服务项目、性质、级别与责任人等,统筹组织规划,做好服务监管。(2)加强社会服务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服务标准化专兼职人才队伍建设,将标准化列入社会服务各业务板块管理人员、工作人员及服务人员的培训内容,开发标准教材。构建每个专业或学科的社会服务体系,由学科的带头人,专家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成员组成具有梯度的学科或专业服务队伍,针对不同层面的社会服务开展工作。同时,也为社会服务标准化战略推进、技术标准审定、标准化科研项目审查、标准制修订指导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3)公共实训基地各专业的社会服务工作可结合各自专业特点与现实需求,在统一的社会服务标准下确定一段时期内的标准化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内容,分解重点任务,安排进度要求,提出资源配置要求和保障措施,进一步优化标准布局。

(三)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项目的教育功能

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基石是职业教育,如果脱离教育开展技术技能服务,基地与一般的技术推广机构就不存在根本性差异。因此,无论在社会服务项目的选择、实施还是评估过程中都要重视项目的教育功能。在开发项目时,要把最终落脚点放在技术与技能教学上,如多開展与职业技能相关的竞赛活动;在设计项目内容时,要努力寻找能够最终教学化的项目,以便于学校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标准教学模块,作为今后生产性实训的教学资源;在建设专家队伍时,要集成企业高水平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相关技术指导书和评价标准,为学校开展相关教学提供支撑;在设备设施更新时,既要充分体现服务项目的针对性和专业领域的先进性,更要考虑教学上的功能性。

三、对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功能的再认识

(一)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在广义上,职业教育也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但在狭义上,职业教育是教育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企业、社会仍存在一定边界。因此,笔者认为,社会服务是指职业教育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的直接的、具体的服务,如培训、咨询、成果转让、联办企业、产学研结合等。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教学服务,如开办培训班、讲座、函授教育等;(2)技能支持,如技能开发、技能服务、提供咨询等;(3)自办企业,即利用职业教育自己的才人集聚、由学校内部的教师和学生创办企业;(4)提供劳动,职业院校师生直接为社会提供的劳务服务等;(5)志愿者服务,师生为各种大型活动,如专业年会、技能竞赛等担任志愿者。[3]

(二)技术服务与技能服务

集美职校公共实训基地提出了“技能技术并轨服务”的策略,并希望通过介入技术服务提供公共实训基地的服务层级,进而引导技能服务。这一设想提出了技术服务与技能服务的定义及关系问题。

一般认为,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方法原理,是指人们利用现有事物形成新事物,或是改变现有事物功能、性能的方法。而根据《辞海》的定义,技能是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二者的区别在于技术是一种知识,而技能则是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4]根据这样的理解,二者并不存在高端与低端的差异,同样技术服务与技能服务也是一个问题的两面,没有高低之差。但在实际上,由于复杂程度越高的技术服务效益越明显,而技能服务却往往相反,所以人们经常会更重视技术服务而不是技能服务。从这一点来说,集美职校提出的通过技术服务引导技能服务的思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与推广意义。也正是把技能服务作为其社会服务的重心,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才能确保其特殊的价值所在:在技术技能的开发、推广、应用的链条中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是不可或缺、无法替代的一环。这是因为限于技术能力,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的技术服务能力与其他技术服务机构相比存在明显不足,但正由于其强大的技能服务能力,可以从技术应用、生产工艺、生产模式等角度推动技术的进步,实现技能与技术的良性互动。

(三)社会服务与教育服务

从本质上来说,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应该是广义的终身教育服务的组成部分,因此,公共实训基地社会服务的最终归结点应该是教育,而不是其他。这是所有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在开展社会服务时应该牢记的。

从集美职校的经验看,公共实训基地的教育服务有两个层面:(1)公共实训基地的技术技能服务最终应该“反哺”职业教育。无论基地与企业建设多么“高大上”的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或展示中心,都要充分考虑其教育功能,即对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知识能力水平提供的作用;与政府部门或企业共同开发的社会服务项目要对学校现有或未来可能开设的教学项目起到引导、促进等作用;对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的经验要能对日常技术技能教学起到推动作用。(2)公共实训基地的技术技能服务应面向终身学习。集美职校注意到大学生中存在巨大的实践技能提升的需求,并开展了相关实践。但实际上,广大社会人群中也存在海量的同样需求。所以公共实训基地不仅要向本校学生,也有必要面向幼儿园小朋友、普通中小学学生、大学生、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失业农民、退休老人等群体提供与职业相关的教育或体验服务。

四、结语

集美职校的个案说明,公共实训基地拓展社会服务的空间巨大,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在把握方向、准确定位的前提下,应努力开展资源整合和服务创新,创新校企合作机制、落实服务保障措施、不断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在新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公共实训基地还应努力探索新型服务形式,搭建专业社会服務网络平台,实现远程实时服务等内容。此外,培养人才始终是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的根本任务,但公共性又是公共实训基地的本质特征之一,所以公共实训基地应系统设计人才培养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努力打破两者之间的界限,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相互支撑与良性互动,如标准的共建、人员的互动、资源的共享等,以期形成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共同进步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江民鑫. 中职学校提高专业社会服务的实践和思考——以宁波经贸学校物流专业为例 [J]. 职业,2015(18):30-31.

[2] 翟宝华. 追求培训过程的规范化[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4):50.

[3] 雷昌浩,张富强. 中职学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为例 [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5(4):91-92.

[4] 张国清. 基于实习、培训、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校企合作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55-56.

[责任编辑 徐 晶]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职业教育
养老社会服务体系与机制的完善
云南省高职示范院校服务社会能力现状研究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